软银的投资风格:提高账面利润,而非真实价值

发布时间:2019-11-27 发布者:亚时财经

财富(Fortune)网站于近日发表文章由于对WeWork的糟糕投资,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提高账面利润,而非真实价值”的投资模式如今正遭到抨击。


根据彭博社的计算,软银与其他投资者一道参与了数十次集资活动,为私人公司的价值增加了总计1500多亿美元,这其中就包括估值750亿美元的字节跳动公司和估值560亿美元的滴滴出行公司。在某些情况下,软银参与多轮融资有助于提高估值,从而为该公司带来账面利润。如今,WeWork的惨败引发了对这些数字的质疑。软银表示,WeWork是一个例外,而不是更广泛问题的征兆,软银已从失败经验中吸取了教训。


图源:《财富》网站


自推出价值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以来,软银集团CEO孙正义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科技投资者,向80多家公司注资。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该基金帮助300多家初创公司的价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


人们不太了解的是软银不断提高公司估值的动机。实际上,当软银购买一家初创公司的股票,然后以更高的估值再次投资时,它便会称自己已经盈利。根据会计准则,这是合法的,然而,软银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收到任何款项。软银通过提高初创公司的估值,将其原始股份的价值从10亿美元提高到20亿美元。在软银的会计计算中,至少这10亿美元中的一部分可以被算作利润。


私募基金Patriarch Organization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希弗表示,软银会通过提高估值来获得更高的回报,进而为投资者展现更漂亮的成绩。


不过,软银表示,其会计核算符合所有标准,符合广泛接受的惯例。该公司表示,它不会自行决定初创公司的估值,而是会跟投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和淡马锡投资(Temasek Holdings Pte.)等经验丰富的公司。我们的估值已经得到了120多名资深投资者的验证,他们与我们一起投资,并在我们之后继续跟投。愿景基金的管理高层纳夫尼特·戈维尔在一份声明中说。


《财富》表示,如今的会计规则可能并不适合这个空前投机独角兽公司的时代。根据软银使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公司有很大的自由度对其投资组合进行估值,并决定向投资者报告多少利润。是否有其他公司按照软银目前使用的方法来确定科技初创公司的账面利润,目前尚不清楚。


孙正义独特的记账方式使他声称自己的平均内部收益率远远超过其他投资者。本月,当软银遭到WeWork上市失败的打击时,孙正义为自己的投资方式辩护全球共有5000家风险投资公司,平均内部收益率为13%而我们的回报是这个的两倍。


软银集团CEO孙正义。图源:《财富》网站


孙正义在2017年创立了愿景基金,当时该基金的规模是其他风投基金的10倍多。软银在截至20183月的财政年度开始计入该基金的财务业绩。那时该基金和与其相关的三角洲基金(软银在向滴滴出行投资时创建的基金)的总营业利润为3030亿日元。次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26万亿日元,成为了软银旗下最赚钱的部门,占母公司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


随着孙正义的精力正逐步投向初创公司,软银剥离了使其成名的国内电信业务。我的大脑和心脏,几乎我的全部都投入在愿景基金上。孙正义在5月份告诉投资者。


但软银的利润主要是账面利润。在最近的财政年度,软银未实现的估值收益达1万亿日元,而已实现的估值收益总计不到3000亿日元。


风投公司和私募公司大多具有私人性质,因此它们不需要向公众股东报告季度利润,其有限的合伙人通常会关注投资组合公司在IPO或收购套现时的回报。软银并不会透露每个投资组合公司在季度内的具体估值变化,通常只会列出少数赢家或输家。如果我是投资者,我会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出这些数字的。纽约大学的达莫达兰说,否则,我无法相信任何估值。


软银表示,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愿景基金必须将估值变动计为收入,因为其主要业务是投资。而软银集团必须将该基金收益纳入计算,因为愿景基金是软银旗下的合并子公司。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的金融学教授伊利亚斯特雷布列夫说:我不是会计师或律师,但把这当作收入毫无意义。他的研究表明,初创公司通常会被高估50%左右。


更复杂的是,软银和愿景基金拥有不同的股东,当初创公司在二者之间转移股权时,对二者的利润都会造成影响。


软银没有详细披露其对初创公司的估值标准,也没有在其损益表中计入估值变动带来的收益。《财富》表示,这家缺乏透明度的公司,如今正令分析师们感到失望。


文章来源:《财富》网站

原文链接:

https://fortune.com/2019/11/26/softbank-masayoshi-son-wework-profits-value/

实习编译:王潇晗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