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告圖片1

加碼"軟聯通"增添新動能,粵港澳規則銜接助力大灣區建設

發布時間:2021-02-20 發布者:亞時财經

“深港通注冊易”“深澳通注冊易”在全市推廣,成立粵港澳仲裁調解中心,出台深港科創“政策包”,截至2020年12月23日,深港通累計交易金額23.88萬億元人民币……自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以來,規則機制的“軟聯通”正在各個領域産生“化學反應”。


“深港澳規則銜接”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擴大開放的關鍵突破口。圖爲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内,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工作人員正在爲新入駐的團隊介紹最新的扶持政策。圖源:深圳特區報)


“深港澳規則銜接”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擴大開放的關鍵突破口。兩年來,深圳聚焦營商環境優化、科技創新合作、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民生事業合作、港澳居民在深就業生活便利化等領域,全面深化與港澳務實合作,加快融合、同向共進,促進各類要素便捷自由流動,着力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以深港澳規則銜接助力大灣區建設邁入新階段。

對接國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需要營造與之相适應的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兩年來,深圳不斷對接港澳及國際标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出“深港通注冊易”“深澳通注冊易”服務舉措,進一步便利港澳投資者在深開辦企業;對接港澳有關剔除制度,對商事主體實施更加便捷的依職權注銷機制。

推動與港澳知識産權保護機制銜接。促進大灣區知識産權仲裁合作,成立粵港澳仲裁調解中心,推出聯合調解員名冊。市市場監管局依托中國(深圳)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建立知識産權“一站式”協同保護平台,引進11家核心知識産權保護機構,健全糾紛調解協議與仲裁裁決、司法确認銜接機制,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維權機制。

全面落實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大幅降低港澳籍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在前海籌備設立港澳涉稅專業人士政務服務中心,做好港澳涉稅專業服務人士在内地執業的登記備案和服務管理工作。進一步落實好2020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取消成品油的批發、倉儲審批等,在行業管理上實現與港澳規則的對接。

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深圳“單一窗口”已上線中央标準應用和地方特色應用共28個業務領域115個業務模塊,提供服務項目超過800個,主要業務應用率于2019年就達到100%,應用規模及推廣成效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20年12月底,深圳“單一窗口”累計注冊用戶超過8.9萬家,服務企業超過28萬家。


(圖源:網絡)

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陣地

深港科創“政策包”與國際通行規則實現對接。出台《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科研及創新創業若幹支持措施》,在科研項目管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轉化孵化、人才引進、配套服務和特殊項目支持等七個方面提出24條具體舉措,大力扶持符合深圳園區重點科研領域和方向的港澳及國際科研機構和人員。

深港科研資源彙聚形成協同創新的新高地。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對接和引入香港大學病原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深港智慧醫療機器人開放創新平台等香港5所高校牽頭的科研項目。同時,推動創新資源面向港澳開放共享,建成運行深圳市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平台,已注冊497家儀器管理單位,入庫儀器總數9180套。

在對接國際科創規則的同時,香港青年在深創新創業項目成效明顯。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引入21個具有港澳背景的團隊,占團隊總數的九成,順利融資2.3億元;孔雀谷深港創科育成基地引入香港和全球27家具有原創性、颠覆性、高成長性的項目,85%的項目具有香港和海外基因;新建兩個近萬平方米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引入中以國際創新中心、香港科技大學藍海灣孵化港等可供深港青年、國内創業團隊創新創業活動的孵化平台,進一步支持香港青年來深創新創業。

此外,深圳着力在科研服務配套上實現全面提升。目前,“一号通道”改造初步完成,單次通關時間可節省約30分鍾。“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建成,爲園區企業、香港及國際人才提供“一門式、一窗式、一網式”的政務政策咨詢、創新創業交流等服務。國際互聯網訪問跨境數據流動試點啓動,已試用50個試點線路,探索信息、技術的跨境高效流動。

(圖源:網絡)


創新深港澳跨境金融合作

推動粵港澳金融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暢通經濟“血脈”,對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義重大。目前,自由貿易賬戶(FT)已全面落地前海,截至2020年11月,前海FT賬戶結算累計超過100億元,開立FT賬戶709戶,累計爲客戶發放 FT 體系内融資人民币22.8億元;“深港通”運行不斷優化,截至2020年12月23日,深港通累計交易金額23.88萬億元人民币,跨境資金整體淨流入424.58億元。

全力推進跨境移動支付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應用,不斷提升大灣區居民跨境移動支付便利化程度。目前,财付通公司微信支付在港澳地區拓展跨境商戶約9.8萬家,2020年1至6月累計交易金額11.09億美元;港澳版雲閃付内地應用自2018年9月開始推廣,累計成功交易筆數20.82萬筆,交易金額6574萬元。

2019年3月,深圳推出代理見證開立内地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業務試點,使得香港客戶足不出港就可開立内地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截至2020年6月底,共爲香港居民開立内地個人銀行結算賬戶9.65萬戶,占内地全部試點業務開戶數量的95%左右,其中,綁定移動支付工具賬戶7.74萬戶,發生移動支付交易筆數201萬筆,交易額達7.63億元。

積極推動試點北上“理财通”。東亞銀行深圳分行等四家銀行自2018年2月試點開展了港澳居民跨境人民币購買境内銀行自營理财産品,截至2020年6月末,存量客戶170名,存量金額 1.42億元。接下來,深圳将重點引進港資持牌金融機構及其設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深港合作的新型金融科技機構、香港金融科技研究機構等,打造深港數字金融新載體、新高地,助力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建設。


(圖源:網絡)

深化民生領域對接 共建優質生活圈

2019年7月開始,港澳居民享有在居住地參加居民醫保的權利;2020年6月29日,深圳爲靈活就業的港澳台居民研發的參保繳費系統正式上線……粵港澳大灣區民生一體化也在加快形成。

在醫療健康領域,擴大跨境工作許可及執業資格互認,推動擁有港澳醫療專業技術執業資格的港澳籍專業人士在深執業,鼓勵港澳健康服務提供主體在深發展,積極謀劃建設國際化醫療載體。以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先行區爲載體,積極謀劃打造香港醫療城——百位港醫診療中心項目,将開設專科門診、綜合門診、中醫門診,涵蓋皮膚及美容科、外科、耳鼻喉科、兒科等30個科室。

在就業生活領域,研究制定推進高度便利化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的實施方案,加快推動境外專業人才在深便利就業執業。出台港澳涉稅專業人士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執業管理暫行辦法,最大限度便利港澳涉稅專業人才跨境從事專業服務。與此同時,加大對港人在深生活的服務支持力度。不斷完善住房政策,對符合一定條件的港澳居民可納入深圳人才住房政策适用範圍。羅湖區在全國率先建設“港人服務中心”,開展“領頭雁計劃”,培養32名港人骨幹,引領港籍居民參與社區治理。以漁邨社區爲試點,瞄準港籍居民需求,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率先設置港人服務專窗,爲港籍居民辦理包括居住登記、孕前檢查等6類30項業務。


原标題:加碼“軟聯通” 增添新動能 粵港澳規則銜接助力大灣區建設邁入新階段

編輯:Lyzine

前海金融城郵報授權亞時财經發布。

特别聲明: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将及時更正、删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财經郵箱聯系:asiatimescn@sina.com

熱門話題更多>>

推薦文章

更多>>

掃一掃手機閱讀

ATimesCN手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