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還在夏天 茶方可以收藏

发布时间:2025-08-05 发布者:亚洲时报

立秋來了,標志著秋季的開始,但這是基於天文,而非氣候!

我國大部分地區此時仍然處於盛夏。

俗話說「熱在三伏」。

立秋時節,中伏及末伏通常還未結束。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最潮濕的時段,立秋後炎熱持續是常態。


 

氣象學上定義「入秋」需要滿足連續5天的滑動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下。

對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南方和華北、黃淮等地)來說,立秋節氣時距離達到這個標准還很遠。真正感受到秋涼,通常要到9月中下旬甚至10月(北方早一些,南方晚一些)。

「秋老虎」的威力

立秋後,副熱帶高壓有時會再度加強西伸北抬,導致出現晴熱高溫天氣,就是著名的「秋老虎」,會讓人感覺比夏天還熱。

 

夏秋之際的氣候形勢

1. 秋包伏格局強化高溫  

今年立秋(8月7日)後仍有10天末伏(至8月18日),形成「秋包伏」現象。

副熱帶高壓易持續偏強,地表熱量累積效應顯著,長江中下遊、江南等地可能出現7~10天的持續性高溫,局部氣溫可達38~40℃。

香港等沿海城市雖受海洋調節,但城市熱島效應可能使城區氣溫比郊區高4~6℃,體感悶熱感加劇。

2. 副熱帶高壓西伸  

當前西北太平洋副高較常年偏強10~15個經度,預計8月中旬將階段性西伸,江淮、江南等地首當其沖。華南沿海地區受副高外圍下沉氣流影響,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能出現間歇性高溫,每次持續5~7天,呈現「脈沖式」特征。

3.  ENSO的影響  

今年熱帶太平洋處於中性狀態,南海夏季風偏弱,北方冷空氣南下速度減緩,南方高溫退場時間較常年推遲約1周。意味著華南的高溫高濕天氣可能延續至9月中旬,較內陸地區稍晚結束。

 

健康提醒

立秋後,氣候還是逐漸從濕熱向幹燥、涼爽過渡,雖有「秋老虎」相伴,但人體易出現秋燥、脾胃功能減弱等問題。飲食調整需遵循「潤燥養陰、健脾養胃、清潤不燥」的原則。

 

以下是適合秋季飲用的花草茶方,供參考

 

潤燥利咽類

菊花枸杞茶


原料  菊花5克  枸杞15克

功效  菊花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枸杞則能滋補肝腎。二者搭配,可緩解肝經風熱或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還能有效緩解眼睛的幹澀疲勞、視物昏花。

 

銀菊白芍茶


原料  金銀花  菊花各適量  白芍少許

功效  金銀花和菊花能保護嗓子、緩解聲帶疲勞,白芍可清肝火、安脾肺,此茶可潤燥利咽、清肝生津。

 

健脾和胃類

桂花陳皮飲


原料  桂花  陳皮各適量

功效  桂花性溫,味辛,有溫肺化痰、散寒止痛、活血散瘀的功效;陳皮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二者搭配,可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胃寒胃痛、口臭等症狀。

 

扁豆花桂花粥


原料  扁豆花50克  桂花10克  白糖適量  粳米粥

功效  扁豆花能消暑、化濕、和中,桂花可溫中散寒、暖胃止痛,二者與粳米粥一起煮,有醒脾開胃、清暑化濕的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人群。

 

疏肝解鬱類

玫瑰花茶


原料  玫瑰花3~6克

功效  玫瑰花具有行氣解鬱、和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緩解心情鬱悶、煩躁易怒,以及肝胃不和導致的胃脘疼痛、乳房脹痛、痛經及月經稀少等問題。

 

茉莉花佛手茶


原料  佛手6克  茉莉花3克

功效  佛手能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茉莉花可理氣開鬱、辟穢和中,二者搭配,有助於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能幫助胃消化吸收,緩解胃痛,適用於氣滯型潰瘍病。

 

寧心安神類

百合花茶


原料  百合花5~10克

功效  百合花具有清熱潤肺、寧心安神的功效,適用於咳嗽痰少或黏、眩暈、心煩、夜寐不安等不適。

 

合歡花茶


原料  合歡花3~5克

功效  合歡花具有解鬱安神、理氣開胃的作用,能夠緩解憂鬱失眠、胸悶不舒等症狀,幫助人們在秋季保持心情舒暢,改善睡眠質量。

 

立秋是天文上的秋季起點,但受氣候因素影響,實際天氣仍處於夏季,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地區,這種「立秋還在夏天」的感受會更為明顯。




 文章来源:現代中醫藥雜誌(香港)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