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萝卜少吃姜 处暑时节要淡补

发布时间:2024-08-21 发布者:亚洲时报


今日處暑,明日出伏。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也隨之轉換。

秋天的腳步臨近了。

天氣逐漸乾燥,人體易受秋燥侵襲,健康起居重點在於養陰護陽。

主要圍繞潤燥養肺、健脾和胃、清淡少辛等原則,以適應季節變化帶來的身體需求。

   

這個時節應適當進食具有滋陰潤燥功效,清熱安神及健脾和胃之品。

俗話道,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偏偏秋季這兩樣食物是不適宜的。

醫生說,少吃蘿蔔少吃薑

此時人的中氣不足,吃蘿蔔易傷中氣,所以要適量。

秋季氣候乾燥、燥氣傷肺,故也不宜多吃薑,因為辛辣的生薑,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

此時仍有暑氣,脾胃功能較弱,容易造成食積。

飲食要講究淡補,所謂淡補,就是清淡,少辛多酸,用“淡”來養生。既可以避免肺旺傷肝,又可以避免傷脾,又應對了處暑季節的「暑邪」和「燥邪」。

 

多喝溫水去秋燥

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

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

晨起後喝一杯溫水,讓消化系統蘇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千萬別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喝低於室溫的水反而有害健康。

調整情緒,平心靜氣

秋意開始明顯,容易產生情緒波動,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要注重收斂神氣,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鬱結,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保持生機元氣。

適當運動,謹防傷筋

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這時滋脾補筋是關鍵,運動的時候,特別要做好準備活動,不要太劇烈,避免受傷。

每天早睡一小時,收斂陽氣

作息相應調整,保證睡眠充足。中午有一定的午休時間最佳,以減少困頓感。

睡眠的最好姿勢是右側臥,屈膝以右手作枕,兩足疊起,身體微曲作弓形,左手放在左腿上,膝蓋微曲。注意合嘴,舌頭輕輕頂著上顎。這種睡姿,周身肌肉放鬆,血液暢行。

睡覺腹蓋薄被,防秋風脾胃受涼

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豐富的神經末梢叢,容易穿透彌散,寒氣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

 

處暑節氣期間冷熱變化明顯,養生保健要加倍小心。對付這「多事之秋」,只要在生活中注意一些小變化,就一定不會有問題的。




幾款食療推薦

百合蓮藕鴨湯

食材:

鴨肉:諺語有雲「處暑送鴨,無病各家」。鴨肉味甘微鹹,性平,歸肺脾腎經,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之功,主治癆熱骨蒸、咳嗽、水腫。

百合:味甘苦,性微寒,歸心肺經。功能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可治陰虛久嗽、痰中帶血、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疾病。

蓮藕:味甘,性寒,歸心、脾、胃經。功能清熱生津、止渴除煩、涼血散瘀、健脾止泄。主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脾虛久痢、久瀉等。蓮藕又被稱作「水中之寶」。

胡蘿蔔:有「小人參」之美稱,其味甘,性平,歸肺、脾經。功能健脾和中、滋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熱解毒。主治胃脘脹滿、飲食積滯、納食不香、大便秘結、蟲積腹痛等。

製作:

1、將鴨肉切塊洗淨焯水後備用,加入切好的蓮藕、百合、胡蘿蔔,加水沒過食材,放入少許薑片,水燒開後可放入適量料酒。

2、小火燉一小時,出鍋前15分鐘加入適當調味料即可。

注意:此湯雖美味,但脾胃虛寒泄瀉者需慎用。


 

 

菱角鯽魚芡實湯


食材:菱角60克,芡實30克,鯽魚一條、生薑數片、芫荽一小把、精鹽和油適量。

鯽魚:味甘,性溫,歸脾、胃、大腸經,有健脾補氣、利水化濕的功效。

菱角:味甘,性涼,可健脾胃、化濕熱、生津止渴。

芡實:味甘、澀,性平,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瀉、利水滲濕之功效。

製作:

1、芡實提前泡發,菱角洗淨去皮,鯽魚則去腮及內臟,刮鱗洗淨,用適量的鹽先醃下;

2、熱鍋放油,先入薑片爆香,再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加入適量水及倒入芡實、菱角,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熬,熬至湯呈奶白色,最後撒上切段的芫荽,用鹽調味即可。

注意:若是體質偏於脾胃虛寒或寒濕較重的,可加些薑片或加入胡椒。

 



 

龍眼紅棗粥


食材:龍眼10個,紅棗9顆,糯米適量,水適量

龍眼肉:味甘,性溫,入心、腎二經,《本經》曰其:「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魂魄,聰明」。有補心脾、益氣血、安心神的功效。

紅棗:味甘,性偏溫,有補氣、安神、養血、健脾胃之效。

糯米:有生津止渴、溫中暖胃、補虛、補血、止汗等作用。處暑時節氣虛體質之人的汗虛、氣短無力等症尤其適用。

製作:

1、將糯米清洗乾淨,然後浸泡1小時左右。將紅棗、龍眼沖洗乾淨後,剝出龍眼肉備用。

2、所有食材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沸,然後轉中小火慢煮約40分鐘,將糯米煮至軟爛即可。



 

 

古法酸梅湯

食材:

烏梅50克,山楂片20克,玫瑰茄15克,陳皮10克,桑葚幹8克,甘草2克,桂花適量,幹薄荷1克,黃冰糖100克,水3升

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肺、肝、脾、大腸經,能夠斂肺,澀腸,生津。

製作:

1、將以上食材除了冰糖和水以外的,全部放入一個大盆中,沖洗乾淨。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浸泡1個小時左右。

2、將各種食材撈出,裝進紗布袋中,封好口,浸泡的水倒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後將食材放進鍋中。

3、先開大火煮沸,然後轉小火煮40分鐘,然後放入冰糖繼續煮10分鐘,使味道相互融合,最後撒上幹桂花增香即可。

此湯酸酸甜甜,生津益氣又口味絕佳,製作簡易,適宜處暑常備。




文章来源:TCMC現代中醫藥雜誌(香港)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