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了入伏了,說說夏季出汗

发布时间:2024-07-05 发布者:亚洲时报

氣溫一天天升高,出汗也成了生活中的煩惱。


有說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也有說出汗是「虛」的表現,也有人不出汗,到底怎麼說?

 

正常的出汗是人體的生理現象,屬於人的適應性反應。

因天氣炎熱、穿衣過厚、飲用熱湯、情緒激動、勞動奔走等,出汗量較正常多,是一時性的。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體之津,隨著陽氣推動、蒸迫,就從身體裏出來了生成汗液,出汗可以通經活絡,疏通血脈。

若非上述因素影響,在頭面、頸胸、四肢、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是異常出汗,稱為「汗證」。

還有一種現象是現代人夏季出汗越來越少了,商場、辦公室、家裏、車上都有空調,人們享受著清涼爽快,但卻失去了天人相應、順應自然的養生機會。

 

醫者認為,「陽加於陰謂之汗」,出汗需要陽氣和陰精的共同參與,出汗過多則會使人體的陽和陰都有一定損傷。而如夏天很少出汗,氣血沒有「長開」,人體對風寒的抵抗力就會減弱。

夏季出汗其實是人體在給自身降溫,如果在有空調的環境裏少出汗,到了秋冬季則容易受到邪氣侵襲,容易感冒、咳嗽不止。

 

按照「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人體要順應自然規律,保持夏季的正常出汗,使氣機打開,以養護體內陽氣。

「動汗」可貴,適當動動,不一定運動到大汗淋漓,運動到微微出汗、微微氣喘、尚能輕鬆交談的程度,就很合適。即便在炎熱的夏天,讓身體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溫度,微微出汗,對健康其實是有益的,此為深層出汗。

外界高溫而造成的皮膚大量出汗(如蒸桑拿或夏天烈日下的高溫)則為淺表出汗。

 

出了汗要適當飲水,以補充體內的水分。既可飲用溫開水、熱茶水,也可吃應季水果。如夏季汗出過多,或為濕熱氣虛問題,就需要滋陰益氣,

 

而動一動則大汗淋漓,可能是濕熱體質和氣虛體質所致。

濕熱體質的人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易生粉刺、瘡癤,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裏有異味,大便經常不舒服,小便甚至有發熱感,尿色發黃,女性常帶下色黃,男性陰囊總是潮濕多汗。平時有喝酒、抽煙和熬夜不良生活方式的,很容易出現濕熱體質,這類人夏季特別容易出汗,而且脾氣會比較暴躁,多見於青壯年。  

氣虛出汗的患者多見於中老年。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則是氣虛的表現。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點。可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也可在醫師的指導下用黨參或黃芪燉雞,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症狀。

 

夏天科學出汗

1、 運動出汗:

運動前先喝熱水,讓腠理開放,運動一會兒就能讓汗出邪去。運動不要太劇烈,更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曬,以防中暑。

2、 熱水泡腳:

泡腳是簡單易行的養生法,一年四季都推薦。

3、 生薑發汗:

冬吃蘿蔔夏吃薑,吃生薑能使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量帶出。整日處在空調環境裏的上班族,可以堅持喝點生薑水,促進排汗。

4、 曬太陽出汗:

對於不愛運動的人來說是一種主動出汗的好方式。每天上午10點前和下午5點後,曬15分鐘左右,做一些簡單的舒展運動,能使身體能量逐漸被啟動。

 

常見出汗辨證

手汗:

有患者明顯在精神緊張時手足汗多,多認為肝鬱氣滯。現代醫學表明手汗症是手掌小汗腺排汗異常增多的表現,因手部交感神經功能過於亢奮引起,也被視為發熱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及精神因素等全身性疾病在手部的異常表現。手汗好發於青年,且多有家族遺傳史。

頭汗:

有的人「但頭汗出」,即全身唯有頭部出汗,一般是因為體內有熱。頭為諸陽之會,陽氣最為充盛,熱邪蒸騰會迫汗外出。

自汗:

不因天氣炎熱等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就是單純的白天經常汗出,稱之為自汗。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懶言氣短、肢冷惡風等症狀,這類人群體質素虛,容易感冒。也有一部分自汗患者是因為體內有實熱, 熱邪迫津外泄所致。

盜汗:

每當入睡,汗液像泄一樣地出來。多因陰虛內熱而致,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夜半咽幹、腰酸乏力、舌紅少苔等症狀,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症。多見於經常熬夜加班、生活方式不規律的白領人群。

局部出汗:

如果某一局部出汗異常增多,那就屬於病理性出汗了。

 

對於自汗、盜汗等問題,可借助一些食療調理

1.百合銀耳山藥粥

  功效:養陰清熱止汗,適用於陰虛內熱盜汗人群。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山藥100克、銀耳5克、白糖少許。

2.黃芪粥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適用於肺氣虛自汗。

  材料:黃芪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3.小麥山藥湯

  功效:補氣健脾斂汗,適用於脾氣虛自汗。

  材料:浮小麥15克、山藥15克、白糖少許。

 

酷暑季節,汗流浹背,既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措施,也是一種在把控不好情況下傷害身體。

所以,我們不求無汗,但求,雖汗流浹背、卻不傷人。

夏季出汗需個體化辨識,以人為本,因人制宜,充分注重每人的體質差異,採取優化的、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幫助人通過體質重建和體質調理,不生病,少生病。

 

祝您安然度過怡夏。


文章来源:現代中醫藥雜誌(香港)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