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这场“政治游戏”何时结束?

发布时间:2019-03-29 发布者:亚时财经

亚时中文网特约评论员 疏会玲


323日伦敦百万人大游行要求就“脱欧”问题进行第二次公投后,截止27日,旨在阻止英国脱离欧盟的网络请愿书也已累积了近600万人签名,这些自发的政治行为使得原本就处在僵持状态的英国“脱欧”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从欧盟方面看,面对英国“脱欧”僵局,主要领导人都展现了应有的风度和宽容,于21日同意了梅政府推迟“脱欧”期限的请求,并给出两种选择方案:其一,如果英国议会下院下周能通过“脱欧”协议草案,将允许期限延迟至欧洲议会选举之前的522日;其二,假如英国议会下院下周未能通过协议草案,则英国须在412日之前再做出新抉择。



给出以上两个时间节点,为梅政府的“脱欧”进程留出缓冲期,表达了欧盟愿意与英国磋商、给予后者以支持的足够诚意。值得注意的是,特蕾莎·梅最早期待的时间点是630日,但没有得到欧盟的同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后者的让步是有限的。并且,欧盟官员一直在强调“硬脱欧”的可能性,以此向英国施压。英国未来在“脱欧”上越是优柔寡断,与欧盟的谈判空间就越有可能萎缩。


另一方面,英国单方面的久拖不决也挑战了个别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的耐性。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在2月底就曾表态,如果英国无法提出新的脱欧方案,法国将阻挡英国延期“脱欧”。在迟迟不见进展后,马克龙近日公开直言:英国“脱欧”已经不是技术性谈判,而是一场“政治教训”,表达对该进程陷入僵局的极大不满。


就英国方面而言,“脱欧”前景的不明朗正在恶化英国国内的政治生态。


首先,围绕“脱欧”、“硬脱欧”、“拖欧”以及“留欧”等问题,英国民意分裂加剧,暴露了梅政府脆弱的政治凝聚力。伦敦爆发的大游行和网络请愿,正是英国内部分歧日趋严重而政府无力扭转局面的直接体现。根据英国《观察家报》的此前报道,最新的民调显示,43%的受访者支持推迟脱欧;43%的人认为,英国应该在没有与欧盟达成任何协议的情况下退出欧盟。而如果举行公投,46%的人支持留在欧盟,36%的人则支持按照首相提议条款脱离欧盟。各方力量不相上下,观点相互对立,遑论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其次,“脱欧”进程加剧了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以及议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此前,为了维护延续四个多世纪的议会传统,英国议会下院议长约翰·伯科率先拒绝了无实质更改的“脱欧”协议第三次进入议会投票程序,一度引发了关于“宪政危机”的讨论。随着保守党医院奥利弗·莱特文的新修正案的通过,议会下院在27日进行“指向性投票”,包括取消“脱欧”、二次公投、无协议“脱欧”以及留在关税同盟内等方案。该投票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表明英国“脱欧”的控制权已经正式从梅政府手中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而议会内部分歧严重,可能会加剧“脱欧”前景的不确定性。


眼下已经失去“脱欧”控制权的梅首相依然表示,寄希望于两度被否的“脱欧”协议还能够获得议会通过,且一旦通过,自己将辞去首相职位。但英国上下对梅政府的信任正在瓦解,“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这意味着,可预见的混乱和危机仍将伴随“脱欧”的后续进程。


再次,英国“脱欧”进程的反复也在进一步恶化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可能激化未来“脱欧”后双方之间的矛盾。即便最终“脱欧”失败,英国留在欧盟内部,如何化解彼此的信任危机也将成为棘手的问题。届时,除了需要消化“脱欧”失败带来的沉没成本外,英国还将不得不付出更多努力来修复英-欧关系裂痕。


最后,很多数据已经和正在表明,“脱欧”对英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目前,该进程反复已经导致英国企业和金融部门损失数十亿英镑,包括联合利华、松下等在内的跨国公司已经总部或区域总部迁离英国本土,法兰克福、都柏林等城市正在取代伦敦,成为一些跨国企业的新驻地对食物短缺和物价上涨的担忧情绪也一直在英国国内蔓延,民众普遍对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此前,英国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蔬菜和水果依赖欧盟进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一旦受到威胁,民众很难不陷入恐慌。



至今悬而未决的英国“脱欧”之旅,与其说是一场带有战略性意图的拉锯战,倒不如说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消费民众热情和挥霍公共资源的政治“游戏”。在聚焦各国眼光、并一次次地挑动全球政治神经之后,英国“脱欧”未来走向哪里——无协议的“硬脱欧”?继续与欧盟进行延期谈判?抑或二次公投后彻底“流产”?——都不免是一次可以归入“逆”全球化浪潮的剧烈脉动。(完)


相片来源:网络

撰文:疏会玲/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