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证券:8月国家统计局PMI数据点评

发布时间:2020-09-01 发布者:亚时财经


(图源:网络)


作者 | 庞溟

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8月国家统计局PMI数据点评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加速恢复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为51.0%,已连续6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以上,但环比略降0.1个百分点,且低于彭博一致性预期的51.1%。生产指数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至53.5%,但仍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分界线以上,且与新订单指数的差值收窄至1.5个百分点,为3月份以来的最小值。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环比分别上升1.5和0.9个百分点至52.8%和52.7%,高于制造业PMI 1.8和1.7个百分点。

 

伴随需求继续恢复、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市场逐步好转、经营预期改善,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52.0%,连续4个月回升,其中医药、非金属制品、金属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上月4.0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上升0.2和1.0个百分点至58.3%和53.2%;钢铁、有色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高于60.0%;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至58.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高于60.0%,反映企业信心增强。


华兴证券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小型企业PMI仍位于荣枯分界线以下且环比大幅下降0.9个百分点至47.7%,小型企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和资金紧张的企业占比分别超过五成和四成,表明小型企业生产经营依然面临相当困难。从业人员指数环比略升0.1个百分点至49.4%,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基本稳定,但就业市场仍面临压力


国家统计局之前的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快速恢复性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9.6%,增速比6月份加快8.1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且增速逐月加快,说明生产经营秩序稳步恢复,工业经济运行状况持续向好。但华兴证券认为,需警惕由工业企业负债同比上涨趋势


华兴证券对比7月与2月的各行业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率,发现绝大多数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器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复苏步伐较快,而卫生和社会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稳中有进。从来自生产、交通、出行等多方面的高频数据来看,生产经营和商务活动在继续恢复


随着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出口进一步改善,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环比上升0.7和0.6个百分点至49.1%和45.1%。当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外部市场依然存在变量,给中国的外需和外贸带来不确定性和挑战


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55.2%。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大幅上升1.2个百分点至54.3%,反映服务业复苏有所加快。交通运输、电信等行业业务总量持续快速恢复,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60.0%以上;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且均高于57.0%,说明居民消费需求加快释放。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由高位小幅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至60.2%,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为57.7%,环比大幅下降4.8个百分点;房屋建筑业和建筑安装装饰业环比分别上升0.3和7.8个百分点至59.9%和66.8%。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至56.4%,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66.0%以上。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以及高温降雨天气逐步减少,预计建筑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有利于推进复苏传统基建、加快新基建等逆周期调控政策与各种稳就业措施。


华兴证券认为,下半年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将坚持精准、通畅、结构化、定向化,以结构性工具为主,综合运用总量工具和结构性工具,把握节奏、优化结构、创新运用、精准滴灌,引导M2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促进信贷资源流向更有需求、更有活力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再贷款再贴现额、定向降准等政策形式促进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受灾企业。但考虑到目前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贷款增幅均处高位,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处于近十年低位,下半年货币宽松政策的总规模和政策空间有可能边际缩减。在积极有为、注重实效的财政政策方面,华兴证券预计税费减免、财政刺激与投资拉动将继续,预算赤字率和政府债务额度的提高,有助于支持下半年基建投资较大的上升空间。


华兴证券预计,逆周期调控措施和需求释放,有助于宏观经济从今年下半年起企稳反弹。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在政策宽松和刺激措施上具备更大灵活性和空间。主要风险点包括:疫情反复,消费和内需不振,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外需疲软,供应链扰动,就业压力,政策宽松和政策刺激力度及速度不及预期,等等。


编辑:林芷萱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