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图片1

央行部署新一年工作: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

发布时间:2021-01-06 发布者:亚时财经

1月4日上午,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总结了2020年的工作成就,并部署了2021年的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等。


 

(图源:网络


会议上总结的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的好成绩包括以下八点: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二是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取得预期效果。三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一步健全。四是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五是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六是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七是金融服务和管理呈现新亮点。八是内部管理继续完善。

 

会议要求,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延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科技创新、小微和民营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牵头发挥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合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有效衔接。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分步推动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

 

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做好风险应对。完善风险防范处置长效机制,压实金融机构和股东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责任。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稳中有升。

 

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妥善应对低收入国家债务问题。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推动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制度。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双向开放。促进本外币、离岸在岸市场的良性协调发展。

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牵头制定债券市场发展规划,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全多渠道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推动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框架,加大对债券市场逃废债、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住房租赁政策体系。引导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推动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聚焦主责主业。

 

持续改进外汇管理和服务。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集约高效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维护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

 

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统筹推进金融法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央行研究工作影响力。扎实做好“十四五”国家规划纲要金融重点内容与金融业“十四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扎实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完善现代中央银行财务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支付行业治理现代化。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推动国库高质量发展。深化征信在数字金融和经济治理中的应用。提高反洗钱调查和监测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编辑:KoKo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