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图片1

遏制“购买评级”乱象,中国债券市场逐渐成熟

发布时间:2020-08-24 发布者:亚时财经


(图源:网络)


近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议取消企业获得信用评级的义务,以遏制“购买评级”乱象。这一举措表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其管理和交易正日趋成熟,投资者的审查也有所改善。


8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关于就修订《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反馈截至2020年9月6日。


征求意见稿中删除了原第十九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委托具有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资格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还调整了普通投资者可参与认购交易的公募债券相关要求,在不降低门槛要求的前提下删除了评级应为AAA的规定,以减少公司对评级的依赖。在此之前,债券等级是融资方能否顺利发债的重要依据。


“购买评级”指发行者选聘一家评级机构给自己做最高评价,确保在债券市场中“优胜”而免遭淘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举措将有助于终结“购买评级”乱象,并将影响规模达15万亿美元的中国债券市场,其中公司债券占一半以上。


鹏元资信评估(香港)有限公司是中国债券市场六家主要评级机构之一,2000年时整体规模不到2860亿美元,但增长迅速,其全球战略和业务管理主管张泰利(Terry Zhang)在接受《亚时金融》(Asia Times Financial)采访时表示:“中国让评级成为自愿行为的举动表明其债券市场正走向成熟,投资者被要求对已获评级的主要发行者进行尽职调查,制定信用等级评定机构的文化已经形成。”


“购买评级”


当外国投资者开始涌入并扩大开放债券市场时,评级机构间争夺业务的现象加剧,导致“购买评级”乱象丛生,使中国评级被扭曲。据悉,中国超过50%的企业贷款人被评为AAA级,而美国只有2%。


除了“发行人付费”的商业模式造成利益冲突外,在借款人进入市场之前就设定最低评级门槛也是造成失衡的原因之一。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规定,银行和保险公司只能投资于AA及以上评级的债券,这几乎没有给予中国国内机构作较低评级的动机。


2018年,大公国际信用评级(Dagong Global Credit Rating)因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以致相关业务被暂停一年。


张泰利说:“评级自愿化也会阻碍‘评级购买’。如今,公司最终可由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决定谁将生存并繁荣发展、谁将死亡……监管机构就此问题已讨论有一段时间,从政策角度看,新冠疫情或能加快这一进程。这将帮助评级行业培育一种更健康的竞争动力,并制止玩家抱有方块检测的心态。”


事实证明,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对评级机构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中国国内债券发行者大多为国有企业,或得到政府支持的公司。但随着外资的迅速流入,目光敏锐的投资者要求评级机构加大尽职调查力度,在岸市场的信贷分化应会加剧。


张泰利称,这将使近期官方的举动更具相关性。“长期而言,此举对信用评级行业和资本市场完全有利,因为评级机构将不得不集中精神,证明自己的相关性。”


虽然自愿进行信用评级的提议似乎对商业前景构成威胁,但这并非张泰利担心的原因。


他说:“信用评级的效用实际上远远超出初级发行,并渗透到债券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为各种利益相关者服务。这种认识正开始显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境交易都使用借款人的概况评估,评级机构应将目光投向债券一级市场以外的领域。”


作者:Umesh Desai

原标题:China moves to check inflated ratings, allows issuers to opt out

编译:林芷萱

责任编辑:NADEEM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