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图片1

疫情下消费重启 数字消费券担大任

发布时间:2020-07-21 发布者:亚时财经

餐厅门口,辽宁沈阳的宋女士正兴奋地使用不久前抢到的16.5元数字消费券买单,虽然金额不多,但是宋女士仍然很开心,“反正总是要吃饭的,既然可以减钱,何乐而不为。”中国各地政府派发的数字消费券,正成为疫情期间各地消费回暖的“强心针”。

 

拉动消费作用显著


(图源:天下网商)

 

数字消费券就像一个杠杆,撬动消费潜能持续释放。以辽宁省为例,据该省商务厅数据显示,5月1日至4日,沈阳市第三批消费券共核销使用24.7万份,领券消费者在全市15644户商家消费使用,累计优惠金额413.6万元,带动消费总额5191万元,杠杆率达到12.55倍,拉动消费作用显著。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导致居民线上消费需求爆炸式增长。与传统消费模式相较,数字化消费在疫情下显得更加便捷、安全。成熟的数字消费模式减少了人们面对面接触的消费行为,从而有效减少了疫情传播的机会。除了年轻人,不少中老年消费者也不得不学习和尝试网上采购。发放速度快、使用方便的数字消费券,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

 

7月1日至7月17日,支付宝举行全国版百亿消费券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上千万店铺支持百亿消费券,包括很多路边小店。

 

来自北京的刘女士是数字消费券的忠实支持者,她说自己是“逢券必抢,能省一块是一块”。

 

放眼海外,为了促进消费,西方国家采用了不同于数字消费券的补贴模式。美国曾启动一项紧急救援计划,资金规模达5000亿美元,对年收入低于0.5万美元的成人每人发放1200美元现金支票,向每个儿童发放500美元。

 

相比于美国的“直接砸钱”,多位中国消费者对亚时财经表示,数字消费券的形式更能刺激消费。“消费券必须得花出去才能享受优惠,补贴到手了可能就直接存起来,未必舍得花了。”刘女士说。

 

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图源:天下网商)

 

据《2018中国数字化转型进程调研报告》结果显示,中国超过69%的企业已开始数字化升级,但大多集中在局部推广和单点试验阶段,数字化升级较为领先的企业占比仅为28%。但是今年,很多规模较小的线下商店,如餐饮、超市等,它们的经营方式受疫情影响正发生巨大转变,全面开启了数字化转型。

 

从政府开始发放消费券到7月中旬,支付宝数据显示,小店使用数字工具的频率提升了50%,其中,消费券、免息券、外卖成小店经营拉动效应最高的“三驾马车”,使用过其中任一工具的小店,流水高出平均值146%,而同时使用这三样工具的小店流水则高出平均值228%。

 

疫情期间,众多生活服务类商家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平台及工具,利用直播带货等方式核销消费券,实现线上营销闭环,商家企业的数字竞争力得以构建,数字化升级步伐也由此加快。

 

配套举措亟待完善

 

亚时财经了解到,有不少消费者对数字优惠券还存在不了解、不愿意使用的情况。有消费者认为,数字消费券仍存在抢不到、优惠力度低、使用期限短等问题。

 

因此,数字消费行业或需在宣传普及方面做更多尝试,并在优化市场供给、营造消费生态、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形成合力,跟进完善相关制度。

 

其中,保证数字消费券发放安全可靠尤为重要。数字消费券政策实现预期目标的首要前提是用户的实名制。要规范和强化平台的实名认证技术,加强技术监督,防止发生电子消费券被截留、冒领、去向不明等问题;同时,需要严防黑色产业的侵入行为,选择具备金融级风控能力的平台,保障资金安全。

 

对于有些因门槛过高而放弃使用的用户,可考虑更新消费券发放标准,为大规模、长期化发券提供保障。

 

数字消费行业发展绝非一蹴而就,消费券的使用受可支配收入、财产、社会保障、消费习惯等长期因素制约。在消费券政策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相关配套措施,培养用户习惯,将令其更好地实现长期发展,并继续积极作用于经济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撰文:邓然 宋艺洲 黄诗尧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