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集团中国产业园区品牌连锁运营商

高楼大厦遮蔽阳光 美国设计师们推出这些方案

发布时间:2019-08-15 发布者:亚时财经

据美国《快公司》杂志报道,随着城市高楼大厦越来越密集,设计师们开始重视保护珍贵的阳光和空气。

 

纽约市四面环水的地理位置,使其一直被迫垂直“生长”,特别是人口最为稠密的曼哈顿区。西区高速公路的周边区域,正在成为一片玻璃混凝土堡垒,即使站在在高线公园上,人们也无法确保能晒到阳光。

 

高线公园是一座线性高架空中花园,窜梭于整个蓬勃发展的切尔西区,两端分别是惠特尼美术馆和哈德逊城市广场,中间则有许多新的高层建筑,阻挡了阳光,第十大道40号(40 Tenth Avenue)也是其中之一。

 

穿梭于城市的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图源:google)


40 Tenth Avenue是由Gang工作室设计的10层办公大楼,毗邻高线公园。和它的邻居一样,这座建筑也是用钢、玻璃和混凝土建造的,但又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第十大道40号大楼(40 Tenth Avenue) (图源:google)


从哈德逊河望去,40 Tenth看起来像一个简单的矩形。然而,当我们变换视角,建筑向内切割,便形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多面立面。整体来看,该建筑物从顶层往下向外倾斜,在第八层有一个转折,然后向内逐渐缩小至最低部。

 

第十大道40号大楼“太阳能雕刻”设计图解 (图源:百度)


另一座Gang设计室的建筑物名叫Solstice on the Park,这是一座26层高的住宅大楼,去年在芝加哥的海德公园附近建成。其倾斜的窗户朝向城市的纬度,以便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而在夏季则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传递。

 

Solstice on the Park设计图解(图源:google)


Forty Tenth与Solstice类似,是Gang设计室探索“太阳能雕刻”的一部分。

 

该工作室使用建模软件来分析一系列参数,其中包括相邻建筑物,地块方向和太阳轨迹,以确定建筑物的“雕刻”方式,确保高线公园能在一年中接受到更多的阳光。

 

据称,此项设计将该公园的日照量,从常规设计带来的每年351小时提高到了1164小时。

 

城市的发展,城市密度的增加,通常以建筑物愈建愈高的形式体现。

 

在可持续性方面,城市密度的增大通常被认为是一件好事,但大型建筑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例如阴影区域的增多和公共空间的减少。

 

几十年来,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一直试图通过分区管制来增加到达地面的阳光量。

 

1916年,纽约市成为美国第一个实施分区管制的城市,该规定限制了建筑物的高度和大小。该条款催生了纽约著名的经典“婚礼蛋糕”建筑设计,其建筑物的顶部是一系列后退式的阶梯,由此创造出更开放的天空空间。

 

1961年,该市实施了建筑面积比限制,限制了建筑物的面积。想要建造高层的开发商必须同时设计地面公共广场,以此获得更多的空间来建更高的建筑。

 

1982年,该市对天空空间的保护更进了一步,颁布了第一个限定遮盖天空比例的分区管制规定:任何新建筑周围75%的天空必须保持开放。

 

在能实现高级参数化建模以前,这一系列的规定是保护阳光最有效的方法。而今天,这些规定依旧存在,但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们已有了其他的新构想。

 

几年前,美国建筑设计公司NBBJ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提议,即建造一座“无影”摩天大楼:一组互相扭动的双塔,利用其中一座塔合适角度的反光立面,将阳光反射到对塔的影子里。虽然此设计仅停留在概念阶段,但这个创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无影大楼分析(图源:雷锋网)


丹麦建筑事务所Henning Larsen最近赢得了一个奖项,获奖作品是设计中国深圳市某区的总体规划。

 

针对深圳这样一个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该事务所的计划不是传统地在地上修建道路,而是建立一个地下高速公路网络,使地上街道成为一个专为行人设计的大广场。同样,大型购物中心将被推入下沉式广场,为开放的广场和地上的小型建筑创造空间。

 

对于像纽约这样,已经消耗了大部分可用土地的城市,完全重新构想其总体规划是不现实的,好在有些新法案正在出现。

 

例如,法案要求新建筑必须包含绿色屋顶,太阳能电池板或风力涡轮机。NBBJ的约翰逊表示,他的公司正在积极思考如何设计对公众开放的建筑物,可以与社区产生互动。

 

将建筑物作为公共设施并不会改变阴影在那里的事实,但它确实有助于减少城市的封闭感。

 

文章来源:Fast Company

原文链接: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387045/this-building-casts-no-shadow-and-it-may-be-the-future-of-skyscrapers

编译:李伯媛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