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3季度貨币政策執行報告解讀:重提“閘門”,保持穩健

發布時間:2020-11-28 發布者:亞時财經

2020年11月26日,央行發布第三季度中國貨币政策執行報告。總體上,穩健的貨币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今年以來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币資金的貨币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


(圖源: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币政策執行報告)


解讀如下:


1、重提“閘門”,貨币政策保持“不缺不溢”。



三季度執行報告與前期易綱行長金融街論壇講話核心内容一脈相承,與二季度相比主要呈現五大變化。


1)重提“閘門”,貨币政策“不缺不溢”,不搞大水漫灌,也不讓市場缺錢。自2019年2季度以來,央行首次重提“把好貨币供應總閘門”,但穩健中性的基調并未改變。“把好閘門”的核心仍是堅持總量靈活适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2)社融與M2增速提法由“合理增長”變爲“同反映潛在産出的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貨币政策回歸常态并長期保持正常化,信用擴張周期即将迎來拐點,明年社融、M2增速将由今年的大幅高于名義GDP增速向“名義GDP增速+合理加點”回歸。


3)重提“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貨币政策進入穩杠杆而非激烈去杠杆階段。今年處于抗疫特殊時期,宏觀杠杆率快速上升,但明年GDP增速回升有助于杠杆率自然回落。明年在金融監管、房地産審慎管理制度的共同配合下,貨币政策進入穩杠杆階段,類似2017-2018年的激烈去杠杆大概率不會重現。


4)強調“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處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系”,貨币政策回歸穩健中性。央行強調經濟增長好于預期,中長期轉向高質量發展,随着經濟向潛在增速恢複,貨币政策回歸正常化。但海内外多重風險仍存,經濟恢複基礎不牢,貨币政策暫不具備收緊條件。下一階段政策基調保持穩健中性,兼顧穩增長與防風險。


5)新增“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強調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近期以永煤爲代表的信用風險事件頻發,作爲對金融風險事件的回應,央行強調加快健全金融風險處置責任體系,壓實股東、各類債權人、地方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責任,堅決遏制風險擴散。


2、利率方面,貨币政策常态化,貸款利率環比小幅擡升。


随着5月以來貨币政策回歸正常化,資金面維持緊平衡狀态,疊加3季度長期貸款占比提升,貸款利率較6月小幅擡升。2020年9月,貸款加權利率、一般貸款利率較6月分别小幅擡升6BP、5BP,或與資金面邊際收緊、中長期貸款占比上升有關,而票據融資利率在監管層打擊空轉套利的背景下大幅擡升38BP至3.23%。



3、彙率方面,近期人民币彙率持續升值,基本面是主要支撐。


2017年以來,人民币彙率整體進入雙向波動階段,近期人民币持續升值,基本面因素是主要支撐。2020年6月初至11月末,美元兌人民币彙率由7.13持續升值至6.57,累計升幅達7.8%。人民币持續升值,背後存在四大支撐力:1)中國疫情防控、經濟恢複領先全球。2)我國出口持續超預期,經常賬戶順差提升。3)貨币政策周期錯位,中國央行貨币政策率先正常化,中美利差維持在200BP以上的曆史高位,吸引資本流入。4)美國大選落定,拜登勝選,全球風險偏好提升,利好人民币資産。



央行退出常态化幹預,人民币彙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彈性進一步增強。2017年以來,央行退出人民币彙率的常态化幹預,我國外彙占款波動大幅下降。2020年10月,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央行下調遠期售彙業務的外彙風險準備金、外管局發布消息稱“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未來彙率形成機制将進一步走向市場化,促進内外部均衡。


展望彙率未來走勢,短期來看,人民币彙率在1-2個季度内或仍處升值通道。中長期來看,當前美元兌人民币彙率實質處于2017年以來的雙向波動階段,在國内全要素生産率并未得到實質提升、外部環境不确定性仍存的背景下,難言進入新一輪升值周期,未來或仍以雙向波動爲主


4、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經濟持續複蘇但基礎并不牢固,不宜對經濟形勢盲目樂觀。貨币政策正常化,但談收緊爲時尚早。


2020年3月以來經濟恢複超預期,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高增,彌補消費不足。但展望2021年,就業和收入低迷,投資面臨回落壓力,出口高增難持續,消費回升難以完全對沖。


1)投資面臨回落壓力。10月固定資産投資當月同比12.2%,未來,房地産調控延續、财政缺錢、逆周期調節力度收斂,投資增速将見頂回落。


2)出口高增難以持續。10月出口同比11.4%,主要拉力是防疫物資産品出口、外需恢複及中國生産替代效應。未來,随着歐美疫情緩解、經濟逐步恢複、疫苗大面積使用,“疫情受益型”出口将放緩并向均值回歸。


3)消費回升難以對沖。10月社零同比增速仍處低位,未來,受就業形勢嚴峻、居民收入下滑制約,消費反彈空間有限。


我們判斷,未來1-2個季度經濟數據延續3月份以來的慣性和政策滞後效應,但明年1季度之後經濟同比、環比均面臨放緩壓力,即2020年5月是政策頂,2021年1季度前後是經濟頂。因此,慎勿對經濟形勢盲目樂觀,慎談貨币政策收緊。


5、從通脹來看,拿掉豬以後重回通縮。豬周期下行,拖累CPI回落;PPI持續低迷,回升動力偏弱。



豬周期見頂帶動CPI下行破1,達到2010年以來最低水平。10月CPI同比0.5%,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環比降至-0.3%,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豬周期見頂,帶動CPI快速下行破1,已回落至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PPI持續低迷,核心CPI維持低位。10月PPI下降2.1%,與上月持平,主要受國際原油價格震蕩下行影響。未來,投資存在高位回落風險、出口高增可持續性存疑,PPI回升動力偏弱。核心CPI同比連續4個月維持在0.5%,爲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曆史最低水平。


6、從海外來看,疫情持續時間可能超預期,主要經濟體公共部門債務攀升、金融風險持續累積,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确定性依然較強。


海外疫情反複,全球經濟延續恢複但力度較弱,主要經濟體公共部門債務攀升、金融風險持續累積。


1)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美國、歐洲二次爆發,印度、巴西等地新增确診病例持續上升。


2)全球經濟總體延續恢複但力度較弱。據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幅度達4.4%。


3)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維持寬松貨币政策,金融風險持續累積。主要經濟體央行維持低利率政策不變、資産購買規模不變,資産負債表規模維持高位,宏觀政策空間進一步壓縮,經濟金融脆弱性加深。


4)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确定性仍強。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擡頭,部分國家經貿摩擦深化。拜登勝選,但美國兩黨已達成遏制中國的共識,不可盲目樂觀。


展望未來,多重風險仍存。其一,全球疫情持續時間可能超預期。其二,發達經濟體公共債務規模大幅攀升,财政可持續性風險值得關注。其三,金融風險隐患上升,金融市場表現與基本面脫節,未來存在回調風險。



7、展望未來,貨币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兼顧穩增長與防風險。


其一,貨币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強調跨周期調節,處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系。随着經濟向潛在增速恢複,貨币政策回歸正常化。但海内外多重風險仍存,經濟恢複基礎不牢,貨币政策宜保持穩健中性,不宜對經濟形勢盲目樂觀。


其二,貨币政策精準導向,繼續加大對新基建等符合新發展理念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再貸款再貼現、直達實體的貨币政策工具、MPA考核等結構性貨币政策繼續發力,流動性精準投向基建和實體經濟,尤其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中小微、民企、制造業、高新技術等領域。


其三,持續深化LPR改革,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綜合施策促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短期内政策利率降低或提升的概率均不高,央行将以“綜合施策”方式,通過深化LPR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降費讓利等舉措,推動實體融資成本下行,實現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


其四,金融監管或将成爲明年重要的政策主線之一。貨币政策與宏觀審慎管理雙支柱體系下,流動性管理工具與金融監管政策相互配合,實現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原标題:3季度貨币政策執行報告解讀:不大水漫灌,也不讓市場缺錢

編輯:彭丹妮

格隆彙授權亞時财經發布。

特别聲明: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将及時更正、删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财經郵箱聯系:asiatimescn@sina.com

熱門話題更多>>

推薦文章

更多>>

掃一掃手機閱讀

ATimesCN手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