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试点改革背后逻辑解读

发布时间:2020-05-10 发布者:亚时财经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试点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证监会为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就《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草案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深交所同样也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图源:网络

 

关于配套改革内容,值得关注的要点如下:

 

一是坚持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科创板相似的是,注册制试点同样在创业板这片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沃土上燃起一把火。加强信息披露,统筹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明确板块定位,实现与主板和科创板的错位发展是市场未来的理想面貌。试行办法对于符合条件的红筹企业与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允许在创业板上市,体现了包容性与市场化倾向,也丰富在板企业层次层次,提升多层次市场建设效率。

 

二是实现资本反哺实体经济,多套上市标准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股权融资路径选择。创业板注册制包容性更强,一般公司上市时,证监会主要围绕盈利和营收指标制度对应要求,无形中限制了如科技初创型等前期融资现金流较高,净利润较低的企业。此次试点,市值指标的引入体现了市场化原则。条件中取消了“不存在未弥补亏损”要求,为实体型企业及时补充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打开绿色通道,真正实现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造血”。

 

三是放宽涨跌幅比例,波动性可控前提下充分释放市场活力。日涨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上市后的前五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涨跌幅比例提升不受到涨跌天数对应影响。事实上,庄家大户往往借助巨量资金进行趋势炒作,利用涨跌停板制度造成“有价无市“的现象,吸引散户资金补充流动性,以达到减少个体成本的目的。提升涨跌幅有助于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帮助个体投资者获得更多定价权,减少操纵做庄行为的负面影响。

 

四是实现短期内利用概念充分发酵市场,长期增加板块配置价值。短期来看,创业板注册制促进市场交易活动,使得供给预期上升,市场估值更加侧重基本面,专注于对公司潜在盈利能力及适应市场变化程度的评测。注册制下,”壳“价值缩水,炒作空间被压缩,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创业板配套注册制改革目的是联通前期的科创板注册试点,从整体角度规范资本市场制度架构,在板块定位差异化前提下优化投资组合内容,提升板块配置价值。

 

撰文:胡安娜 陈雨(实习)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