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養生2.0 不做「蘿蔔白菜」的老生常談 做自己情緒的導演

发布时间:2025-10-20 发布者:亚洲时报

在於視角和方法的轉換,從被動順應到主動自我

 

一、 飲食:從「吃什么」到「怎么吃」

1.  「接地氣」療法

    有意識地接觸大地。秋高氣爽,脫鞋,在公園的草地、幹淨的土壤上行走10~15分鐘。研究表明這樣可以幫助減少皮質醇(壓力激素)、改善睡眠、平衡自律神經。在萬物凋零的季節,用腳底連接大地的能量,是一種非常穩固的養生法。

    周末去郊外,找個安全幹淨的地方,體驗一下「物理抗emo」。


 

2.  「發酵」力量,養腸即養情緒

     最新研究顯示,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秋季情緒低落,可能與腸道菌群失衡有關。在吃潤燥的同時,再引入些發酵食物,為腸道添加「盟友」。

     喝一杯富含益生菌的茶飲。

吃點酸菜或泡菜(注意選自然發酵、非醋泡的)。

     或一杯薑黃植物奶(用燕麥奶/杏仁奶 + 薑黃粉 + 黑胡椒 + 一點點蜂蜜加熱),薑黃是天然的抗炎高手,溫暖身心。


 

二、 運動:從「動身體」到「動心神」

 

1.  「動態冥想」

    冥想 ≠ 打坐。對於秋天躁動不安的心神,「動態冥想」 更有效。

    散步冥想: 散步時,不再聽播客或胡思亂想,而是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腳底接觸地面的感覺、呼吸的節奏、風吹過皮膚的感受上。


       

2.  「冷感喚醒」訓練

    反向用「輕寒」激活狀態。別到霜降就裹得嚴嚴實實,適度的冷刺激能讓身體從「昏沉」裏醒過來,反而能沖散低落感。  

早上洗臉時,先用溫水洗10秒,換常溫水(非冰水)快速潑臉3次,最後用溫水收尾。冷感會讓交感神經興奮,瞬間趕走「不想起床」的emo。  

搭配食方:試試「霜白氣泡飲」——梨去皮切塊煮10分鐘,放涼後加少量氣泡水和一片檸檬,白色食材(梨、藕、山藥)能潤燥,氣泡感還能帶動情緒變輕快。

 


三、 情志:從「對抗情緒」到「利用情緒」

 

1.  把「emo」當作素材

    不試圖趕走悲傷,而是邀請它「坐下」,為它畫像。秋天是絕佳的創作時機。

    拍攝一組「秋天」照片:利用獨特的光線和景物,去表達一種情緒。創作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佳的療愈。


 

2.  打造「感官庇護所」

    對抗由秋燥引起的emo,需要主動營造一個溫暖的微環境。

    嗅覺: 如香薰機,滴入柑橘類(甜橙、佛手柑)或木質類(雪松、檀香)的精油。甜橙能提振情緒,木質香能帶來穩定感。

     聽覺:創建一個「秋季庇護所」歌單,是氛圍音樂,後搖滾或帶有自然的噪音(如火堆、雨聲)的音樂,用它作為生活空間的背景音。

     愜意(HYGGE):霜降之夜,點上幾支蠟燭(這是HYGGE的靈魂),捧一杯熱可可(或紅酒),看一本無關緊要的閑書。或邀請一兩位好友,進行一場深度、緩慢的交談。

 

養生不再是刻板的條條框框,而是一場有意識地自我實驗。

核心是:主動地地為自己創造溫暖和安全感。

這個霜降,願你過得開心,養得新穎。



 文章来源:現代中醫藥雜誌(香港)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