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访伊众人瞩目 结果难料

发布时间:2019-06-12 发布者:亚时财经

亚洲时报特约评论员 李子昕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6月12日起访问伊朗,将与伊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鲁哈尼进行会见。这是日本首相40年来首访伊朗,考虑到当前美伊对峙及地区紧张态势升级,国际社会对安倍此访给予了高度关注。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伊朗总统鲁哈尼

(图源:东方IC


按日本政府所说,“日伊关系良好”,两国建交已有九十年。然而,这份“友好”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便变得“如履薄冰”。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美伊关系破裂,两国全面对抗,“打击伊朗”构成了美国近40年来中东政策的核心基石。作为美国的“密友”及防务倚赖的一方,日本政府必须顾及美对伊态度。与此同时,日本亦需极为小心,避免在伊朗与美国的对抗中“误伤”自身。对日本这一资源极度匮乏的经济大国而言,来自伊朗的能源供给是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根基;而整个海湾地区的稳定与国际能源运输通道的畅通更是维护日本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预期的重中之重。


日本一直小心地维护着与伊朗的经济合作关系。但在地缘政治维度上,日本与伊朗现政权一直若即若离。日本首相从未到访过伊斯兰共和国,而伊朗现政权也仅有前总统哈塔米于2000年访问过日本一次。考虑到日本85%的能源进口来自于海湾地区,其中相当比例源于伊朗,这样低的高层互访频度实属罕见。也正因如此,在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实施全面遏制的大背景下,安倍首相突然决定访问伊朗,更让外界浮想联翩。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对伊政策较其前任出现钟摆性回调,全面遏制的强硬政策是主线,配合极限施压的战术手段,美伊对抗紧张态势达到新高。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图源:东方IC)


然而对伊全面遏制并未实现特朗普政府预期的效果。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提出“不谈判、不动武”的冷对峙政策令美国亦骑虎难下。当前,伊朗对伊核协议的坚守已近临界点,如果各方不能实现妥协,伊朗确实存在退出伊核协议的可能。尽管这将给美国及其盟友带来打击伊朗的“合法性借口”,但海湾地区的全面失控并非各方现阶段想要看到的结果。伊朗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坚定捍卫自身在中东地区活动、民用核能、弹道导弹研发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坚持不让步。而美国为了缓解僵局,也不得不作出愿意展开“无条件对话”的姿态。


美国的立场出现松动为日本作为调解人进行外交斡旋提供了机会。作为美国的亲密盟友和伊朗能源的重要买家,日本的确是调停美伊危局的合适角色。就日本来说,一方面受限于能源需求,其不想在能源问题上“选边站队”,获得愈多的能源供给来源,对日愈加有利。但另一方面,作为美国的盟国和被保护国,日本也没有资格和能力在这一问题上“选边站队”。日本最大的诉求是美伊两国能有效管控分歧,在理性轨道上相互博弈,不脱轨,不要殃及地区局势稳定和国际能源贸易。日本的政策目标底线是得到美对日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对伊朗而言,获得亚洲主要能源消费国的支持并维持彼此的能源贸易往来,对缓解其国内的经济危机和财政困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日本作为美国盟国及七国集团成员的身份,令伊朗更加看重其通过日本打通与美西方沟通渠道的重要政治意义。


4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迎接来访的安倍晋三。

(图源:今日美国报)


尽管安倍此访被各方赋予高度期待,但其面对的地缘政治纠葛过于艰难,最终结果难言乐观。美伊双方最主要的攻讦点在于所谓的伊朗“支持恐怖主义”行为,即其对中东什叶派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经济支持与军事援助,以及伊朗的弹道导弹技术研发。伊朗的地区活动和军事动态对美国的中东盟友确实构成了部分威胁;而特朗普意图通过离岸制衡的方式低成本撬动中东地缘博弈并从中获利,就必须充分回应并满足盟友在安全防务上的需求。因此美国的政策回旋余地有限。对伊朗而言,维系地区影响力并提升自身防务能力本身具有合理性与正当性。作为地区大国,伊朗与中东其他国家在民族、宗教、能源等多个领域存在竞争关系,让伊朗“解甲归田”是不现实的。由此可见,双方均难以做出实质性让步。当前,美伊双方正处于对峙的关键期,双方都不甘示弱。


由于日美特殊关系,特别是两国在防务、外交等领域的高度一体化,日本在伊朗问题上的外交动作自然被赋予为美国“打前站”的意味。几周前,特朗普总统刚刚完成了其对日本的正式访问,日美双方谈及了伊朗问题,特朗普总统也表达了对日伊沟通的欢迎。就在特朗普离开后不久,日本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安倍访伊的确切消息。6月11日,在出访的前一天,安倍晋三再次与特朗普进行电话会谈,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作为特朗普的“使者”,安倍此访事必受到伊朗方面的高度重视;而无论结果如何,此访对日本都会产生积极效用,增强美伊各自对日本的政策借重,因此安倍势在必行。对国际社会而言,在危局下多一条沟通的渠道总是好的,这或为和平解决危机多增添一份可能。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