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否充當中美之間的“橋梁”?
發布時間:2019-03-08 發布者:亞時财經
亞時中文網特約評論員 範強
2月底,中美貿易磋商釋放出積極信号,美國推遲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認爲,“中美兩國開展建設性對話對全球十分重要”。自中美貿易貿易摩擦升級以來,日本日益認識到這場摩擦對自身的影響,日本國内也出現了希望“調停”中美糾紛的聲音。2018年10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就曾表示,日本應當成爲中美溝通的“橋梁”,體現了日本積極促成中美和解的意願。
1989年政治風波後,中國曾面臨西方國家的集體制裁,當時日本憑借與美國的良好關系在勸說西方國家解除對中國制裁方面确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當前日美關系的發展也不甚順利。日本媒體将特朗普上任後的日美關系總結爲“不合拍”。那麽,身處“不合拍”同盟關系中的日本是否能夠充當中日溝通的“橋梁”?
事實上,特朗普上台以來,雖然安倍首相一直緻力于通過私人關系穩固同盟關系,但收效甚微。與安保領域推進太空、網絡等全方位合作不同,日美在經貿領域面臨的種種不快使得日本人非常不适應,以至于忽視安保領域的合作進展而将“不合拍”視爲日美同盟的基調。其中,日本最大的擔心就是即将于今年開始的日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日本首相安培與美國總統特朗普
對于今年的日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日本擔心美國會要求在協議中加入涉及第三方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條款,日方将這種舉動稱爲“強要主義”。美國已經在新的北美自貿協議中加入了要求加拿大和墨西哥不能私自與非市場經濟國家達成自貿協議的條款。如果美國要求在日美貿易協定中加入類似條款,日本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特别是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
而成爲中美之間的“調停者”,日本則可以有以下三點好處:
首先,調停中美之間的分歧有助于維護國際多邊貿易秩序。日本認爲,孤立中國對于解決現在國際多邊貿易糾紛并無幫助,相反很多規則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無法達成。正如日本前駐美國大使佐佐江賢一郎所言,很多區域貿易協定的規則都相互重疊,這些都與中國有關,缺少中國的多邊貿易談判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因此,日本認爲應當通過談判而非孤立甚至另起爐竈來解決貿易規則的分歧。事實上,日本一直對國際多邊貿易規則寄予厚望,認爲這是最适合用來“塑造”中國的手段。日本認爲這次美國向中國施加的談判壓力可以增加中國遵守國際規則的緊迫感,這将有助于日本成功勸說中國認識到美國所提要求對中國有利并加快改革進程。因此,當美國自己首先破壞國際規則時,日本格外擔心。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國内要求應當疏通中美之間的分歧,避免兩國僵局持續惡化的聲音日益強大。
其次,所謂的調停外交也可以緩解美國對日本與中國接近的疑慮。面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爲了緩和中美緊張關系,日本去年就表示願意充當中美之間的“橋梁”,而勸說隻有在充分接觸的基礎上才能起作用,否則隻能是隔空喊叫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始終将日美同盟作爲外交基軸的日本又擔心過度與中國接近會引發美國的疑慮。目前,日本已将調停美中分歧作爲向美國解釋與中國接近的重要理由之一。
第三,所謂的調停外交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向美國展現日本的特殊價值,使美國認識到日本作爲盟友的獨特地位,從而提升日本在貿易談判中的籌碼,使日本避免在談判進程不順利的情況下遭到如中國一般的對待,被美國加征懲罰性關稅。
盡管“調停”中美對于日本好處多多,但日本是否具有成爲“調停者”的資質呢?
首先,中國學界甚至政界已經認識到日本具有多年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經驗,對中國或有借鑒意義。自1970-1990年代初開始,日本與美國之間先後圍繞紡織品、電子産品和汽車以及日元彙率問題等進行了長期談判,具備豐富的經驗。相對而言,中國目前仍然缺少在崛起之後與美國打交道的經驗,甚至有學者将目前的中美關系稱爲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考驗。這也就是爲什麽自2018年春天中美貿易摩擦肇始以來,中國學者紛紛轉而研究日美貿易摩擦的原因。因此,日本在這方面具有優勢,可資利用。
裕仁天皇與尼克松
其次,日本仍然與其他小國繼續維系“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等多邊貿易框架,爲今後美國甚至中國加入多邊規則談判保留了可能。一定程度上,在日美同盟基軸不變的情況下,目前日本非常重視維護多邊貿易規則。雖然日本一直嘗試勸說美國,安倍試圖與特朗普構建私人信賴關系說服特朗普政府改變現有政策,但是成效甚微。日本隻能與其他小國一起繼續維系TPP框架。正如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所言,小國維系TPP框架就是期待未來中美能夠重新加入并成爲調和兩國分歧的一個舞台。在這一方面,日本與新加坡可謂殊途同歸,兩國的這一舉動爲未來重新吸引美國和中國保留了可能性。
綜上,出于維護國際多邊貿易秩序、管理同盟關系以及在雙邊貿易協定談判中獲取談判籌碼的目的,日本具有較強的充當溝通“橋梁”的動力和有利條件。
目前,日本爲了充當橋梁,已經對美國展開了朝野多方面遊說和勸說。這種勸說在客觀上與美國國内政界、學界精英對特朗普的不滿聲音相結合,産生了一定程度的共振。而且目前,日美兩國政界學界對特朗普的不滿聲音一再上漲。雖然短期内這種抗議很難影響特朗普的決策甚至改變現有政策,但是未來一旦美國國内政局有變,這樣的觀點就有望對特朗普的現有政策進行糾偏。
從中國方面看,盡管目前中美貿易談判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中美之間的結構性問題并非短時間可以解決,要做好長期化應對準備。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利用諸如日本等國的力量,應當值得思考。(完)
撰文:範強/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助理教授,華僑大學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片:來源視覺中國、網絡
特别聲明: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将及時更正、删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财經郵箱聯系:asiatimescn@sina.com下一篇:區塊鏈力排衆議打入主流
熱門話題更多>>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3月31日發布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查看詳細]
2021-04-01 10:43
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查看詳細]
2021-03-31 10:20
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2月份,..[查看詳細]
2021-03-25 15:22
3月22日,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查看詳細]
2021-03-22 16:53
風電闆塊走強,節能風電拉升漲停,大金重工漲超6%..[查看詳細]
2021-03-19 10:47
3月1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加強對語..[查看詳細]
2021-03-18 19:36
1-2月份,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查看詳細]
2021-03-15 14:41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查看詳細]
2021-03-12 10:00
今日,核電闆塊走強,整個指數大漲4%。截至發稿,..[查看詳細]
2021-03-08 15:11
今天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查看詳細]
2021-03-05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