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永定:中國不會出現報複性消費
發布時間:2020-10-02 發布者:亞時财經
我覺得中國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經濟增長的問題。從經濟增長前景談,第一季度中國GDP增長是負的6.8%,第二季度是正的3.2%,非常好,第三季度是多少我們不知道,如果我們假設第三季度是6%,因爲中國的潛在增長速度就是6%,假設第四季度也是6%,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大概是2.5%。但是大家都知道,第三季度估計是不可能達到6%,從消費和指标都能看到達不到6%,從第四季度是可能達到6%,甚至高一點。
(圖源:網絡)
現在我們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判斷,全年一般來講是2%-2.5%,我想大部分人認爲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今年可能是2%,但是要付出極大的努力。這樣一個經濟增長速度是否可以感到寬慰呢?我覺得不是的,因爲中國已經适應百分之十幾的增長速度,去年6%,大家還争論一番是不是能容忍6%的經濟增長速度。盡管今年中央政府并沒有提高經濟增長目标,但是提出了就業目标,就業是新增900萬。如果假設,根據我們已經知道的就業彈性,我們可以算出來要想完成900萬新增就業目标,經濟增長速度至少應該是3%-4%,也就是說今年經濟增真速度隻有2%的話,我們是無法完成創造900新增工作崗位這個目标。
第二,大家還記得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中國今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是3.6%,财政赤字量是3.76萬億。可以倒推一下,當初政府所預想的中國名義GDP增長速度是5.4%。與此同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财政收入假設是21.03萬億,财政支出是25.79萬億左右,21萬億财政收入是建立在我們假設中國名義GDP在本年可以實現5.4%這樣一種經濟增長速度的前提之下,如果實際的經濟增長速度隻是2%,那麽今年财政收入肯定達不到21.03萬億元。
大家知道我們原來的目标财政赤字率是3.6%,現在發了一萬億特殊國債,我們有3.76萬億财政赤字,同時我們還有3.65萬億的地方債,加起來是8.51萬億,這個數字相當高了,雖然說是财政赤字是3.6%,但實際上加起來,因爲中國GDP大概是100萬億元,這樣算赤字率已經超過了8%。
按照IMF估計,中國财政赤字占GDP比重是11%,非常高。但是剛才講了即便如此,由于我們實際增長速度達不到預期目标,财政赤字還會進一步擴大,這個時候怎麽辦?
要想判斷經濟增長速度,我們就必須看看消費、投資、進出口的增長勢頭。我們可以看到,消費增長的速度不會太快,至少不會像我們所希望的那麽快,很多人談報複性消費,我以爲總體而言,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在疫情期間,居民消耗了大量儲蓄,一般老百姓要補充儲蓄,同時消費也要看未來的收入預期和現在的實際收入,消費從總體上肯定會好轉,但是不會出現特别強勁的反彈,今年雖然希望消費能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但不一定能真正成爲推動力量,即便是推動力量,可能也不是特别強的推動力量。
出口的表象比我們預想得要好,對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但我們知道進出口在GDP的比重相當低,在2018年不超過1%,既然隻有這麽低,哪怕淨出口增長速度比較高,對經濟增長速度貢獻也不會太大,那怎麽辦?現在所能希望就是投資。投資到目前爲止,我們看房地産投資非常好,相當強勁,但是我們又知道我們中國過去就存在着一個結構性問題,我們希望房地産投資增長速度不要太快。但是在目前情況下,又不能夠打壓房地産,因爲它現在是最有活力的增長動力源。
制造業的增長今年的情況比我們預想要好,但是傳統上來講,制造業增長往往有滞後的,所以想來想去又回到基礎設施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是在政府控制之下的,現在是增長速度是比較低的。爲達到比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基礎設施投資有必要進一步提高。要想使基礎設施有比較大的提高,我們要算一下到底需要多少資金,我覺得資金還是不夠充裕的,怎麽辦?政府進一步發債。政府發債的話,又可能會産出所謂的擠出效應,爲了抑制擠出效應,使國債能夠有比較低的收益率,央行要壓利息率,西方國家實現量寬、零利率。我們也要盡量采取比較寬松的貨币政策,來支持擴張性财政政策。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又可能惡化我們的财政狀況,所以這是一個選擇,經濟增長和财政狀況惡化,這兩者要什麽?我更關心短期。在短期要解決我們目前的經濟增長過低問題。采取擴張性财政和貨币政策,可能有嚴重後遺症,但是管不了這麽多,我們不知道未來是什麽,誰會預想到新冠肺炎大流行?未來不知道會發生什麽。所以我認爲我們應該解決當前的現實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再考慮以後怎麽辦。我覺得西方國家大概采取這種方法的,日本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1996-1997年的時候,他們說:我們不能讓财政赤字進一步擴大,不能讓國債占GDP比重進一步提高,所以采取了緊縮财政政策,結果來了一個危機,大蕭條,結果财政狀況進一步惡化。
在國債占GDP比重隻有92%的時候日本已經慌的不得了了,現在是250%,它卻不慌了,接着采取更擴張性财政政策,原來所預期的财政危機根本就沒有發生,發生的是經濟不景氣,是通貨收縮。西方其他國家大緻情況也是這樣,我覺得我們應該吸取這種教訓,但是,即便采取擴張性的财政政策,一定有人花錢,據我所知,有很多地方政府根本就不願意發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個已經超出經濟學家所能讨論的範圍。
文章來源:餘永定/網易研究局
編輯:KoKo
格隆彙授權亞時财經發布
熱門話題更多>>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3月31日發布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查看詳細]
2021-04-01 10:43
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查看詳細]
2021-03-31 10:20
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2月份,..[查看詳細]
2021-03-25 15:22
3月22日,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查看詳細]
2021-03-22 16:53
風電闆塊走強,節能風電拉升漲停,大金重工漲超6%..[查看詳細]
2021-03-19 10:47
3月1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加強對語..[查看詳細]
2021-03-18 19:36
1-2月份,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查看詳細]
2021-03-15 14:41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查看詳細]
2021-03-12 10:00
今日,核電闆塊走強,整個指數大漲4%。截至發稿,..[查看詳細]
2021-03-08 15:11
今天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查看詳細]
2021-03-05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