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中国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
发布时间:2020-10-02 发布者:亚时财经
我觉得中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经济增长的问题。从经济增长前景谈,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是负的6.8%,第二季度是正的3.2%,非常好,第三季度是多少我们不知道,如果我们假设第三季度是6%,因为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就是6%,假设第四季度也是6%,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大概是2.5%。但是大家都知道,第三季度估计是不可能达到6%,从消费和指标都能看到达不到6%,从第四季度是可能达到6%,甚至高一点。
(图源:网络)
现在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判断,全年一般来讲是2%-2.5%,我想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今年可能是2%,但是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样一个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可以感到宽慰呢?我觉得不是的,因为中国已经适应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去年6%,大家还争论一番是不是能容忍6%的经济增长速度。尽管今年中央政府并没有提高经济增长目标,但是提出了就业目标,就业是新增900万。如果假设,根据我们已经知道的就业弹性,我们可以算出来要想完成900万新增就业目标,经济增长速度至少应该是3%-4%,也就是说今年经济增真速度只有2%的话,我们是无法完成创造900新增工作岗位这个目标。
第二,大家还记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中国今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是3.6%,财政赤字量是3.76万亿。可以倒推一下,当初政府所预想的中国名义GDP增长速度是5.4%。与此同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收入假设是21.03万亿,财政支出是25.79万亿左右,21万亿财政收入是建立在我们假设中国名义GDP在本年可以实现5.4%这样一种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之下,如果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是2%,那么今年财政收入肯定达不到21.03万亿元。
大家知道我们原来的目标财政赤字率是3.6%,现在发了一万亿特殊国债,我们有3.76万亿财政赤字,同时我们还有3.65万亿的地方债,加起来是8.51万亿,这个数字相当高了,虽然说是财政赤字是3.6%,但实际上加起来,因为中国GDP大概是100万亿元,这样算赤字率已经超过了8%。
按照IMF估计,中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是11%,非常高。但是刚才讲了即便如此,由于我们实际增长速度达不到预期目标,财政赤字还会进一步扩大,这个时候怎么办?
要想判断经济增长速度,我们就必须看看消费、投资、进出口的增长势头。我们可以看到,消费增长的速度不会太快,至少不会像我们所希望的那么快,很多人谈报复性消费,我以为总体而言,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在疫情期间,居民消耗了大量储蓄,一般老百姓要补充储蓄,同时消费也要看未来的收入预期和现在的实际收入,消费从总体上肯定会好转,但是不会出现特别强劲的反弹,今年虽然希望消费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但不一定能真正成为推动力量,即便是推动力量,可能也不是特别强的推动力量。
出口的表象比我们预想得要好,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但我们知道进出口在GDP的比重相当低,在2018年不超过1%,既然只有这么低,哪怕净出口增长速度比较高,对经济增长速度贡献也不会太大,那怎么办?现在所能希望就是投资。投资到目前为止,我们看房地产投资非常好,相当强劲,但是我们又知道我们中国过去就存在着一个结构性问题,我们希望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不要太快。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又不能够打压房地产,因为它现在是最有活力的增长动力源。
制造业的增长今年的情况比我们预想要好,但是传统上来讲,制造业增长往往有滞后的,所以想来想去又回到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是在政府控制之下的,现在是增长速度是比较低的。为达到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基础设施投资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要想使基础设施有比较大的提高,我们要算一下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我觉得资金还是不够充裕的,怎么办?政府进一步发债。政府发债的话,又可能会产出所谓的挤出效应,为了抑制挤出效应,使国债能够有比较低的收益率,央行要压利息率,西方国家实现量宽、零利率。我们也要尽量采取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又可能恶化我们的财政状况,所以这是一个选择,经济增长和财政状况恶化,这两者要什么?我更关心短期。在短期要解决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过低问题。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可能有严重后遗症,但是管不了这么多,我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谁会预想到新冠肺炎大流行?未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再考虑以后怎么办。我觉得西方国家大概采取这种方法的,日本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1996-1997年的时候,他们说:我们不能让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不能让国债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所以采取了紧缩财政政策,结果来了一个危机,大萧条,结果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在国债占GDP比重只有92%的时候日本已经慌的不得了了,现在是250%,它却不慌了,接着采取更扩张性财政政策,原来所预期的财政危机根本就没有发生,发生的是经济不景气,是通货收缩。西方其他国家大致情况也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应该吸取这种教训,但是,即便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定有人花钱,据我所知,有很多地方政府根本就不愿意发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个已经超出经济学家所能讨论的范围。
文章来源:余永定/网易研究局
编辑:KoKo
格隆汇授权亚时财经发布
热门话题更多>>
国务院国资委网站3月31日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查看详细]
2021-04-01 10:43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查看详细]
2021-03-31 10:20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查看详细]
2021-03-25 15:22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查看详细]
2021-03-22 16:53
风电板块走强,节能风电拉升涨停,大金重工涨超6%..[查看详细]
2021-03-19 10:47
3月1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加强对语..[查看详细]
2021-03-18 19:36
1-2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查看详细]
2021-03-15 14:41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查看详细]
2021-03-12 10:00
今日,核电板块走强,整个指数大涨4%。截至发稿,..[查看详细]
2021-03-08 15:11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查看详细]
2021-03-05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