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時觀察|印度"東進"成果寥寥, 開放合作才是正途

發布時間:2019-11-17 發布者:亞時财經

亞洲時報特約評論員 張浩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5月上任後,把印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的“東看”戰略更改爲“東進”戰略。莫迪稱,“東進”戰略實質是将印度從過去密切關注亞太動向的被動性政策,改爲積極參與亞太地區事務的積極性政策



2019年11月3日,印度總理莫迪與東盟領導人合影時大笑。(圖源:IC Photo


分析人士認爲,所謂的東進戰略是冷戰結束後,印度爲應對新的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而采取的一種務實的外交策略其根本意圖是試圖通過與東南亞及東亞各國在政治、經濟、安全等領域的廣泛合作,來增強印度的綜合國力,最終實現其大國戰略目标。


今年11月4日,東亞合作組織16國領導人在泰國曼谷會晤,就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協定(RCEP)進行讨論,16個參與國中有15個國家同意協議條款,唯獨印度沒有接受,RCEP可能要在沒有印度參與的情況下簽署。過去5年來,印度積極融入亞太,卻在将要取得成果時退縮,“東進”效果不達預期,印度新政策陷入困境。


“東進”不是一時興起


2015年,爲了進一步完善“東進”戰略,印度推出了2015版海洋戰略(IMSS-2015),該政策将連接印度和東南亞國家的安達曼海列入了“印度周邊海域”概念,将其在印度外交和地緣中的優先級别提升到印度核心關注區域級别,同時在IMSS-2015中,印度首次将亞太地區,尤其是東亞、東南亞國家作爲其關注的熱點之一,在其地緣關注度的優先級别中被列爲僅次于印度洋周邊區域的級别。



位于安得拉邦海岸的維薩卡帕特南港是印度第二大港口。(圖源: SNEHIT / Shutterstock.com


近年來,印度的對外貿易一直在增長,據印度商務部發布的數據稱,印度同亞洲的貿易,占印度對外貿易的49%,其中對東亞的貿易占印度貿易總額的23%左右;同美國的貿易,占20.18%;同歐洲的貿易,占19.26%;同非洲的貿易,占9.56%;同獨聯體國家的貿易,占0.92%。也就是說,同東亞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已經占據了印度外貿的最大份額。


印度将外交上的優先權更多給予東亞的原因更多考慮的是印度的利益,包括經濟關系及其他驅動因素,而不是僅限于海上交流的考慮。在莫迪政府的領導下,印度一直積極與其他國家的政府機構進行外交和海上交流活動,特别是在太平洋地區,作爲“東進”政策的一部分,印度增加了和東亞所有國家的外交和海事合作活動。


領域局限出現困境


2015年以來,印度分别單獨和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越南等東盟國開展了海上聯合執法巡邏和軍事演習,同時在2016年、2018年舉行了16個國家參與的海上軍事演習。在東亞,印度也同日本建立了海上安全合作。2016年,印度舉行了馬拉巴爾軍事演習,并且邀請了日本、美國參加演習。“東進”政策在軍事和防務領域取得了比較豐富的成果。



2016年印度參加馬拉巴爾演習的艦艇(圖源:新華網)


同防務安全合作領域大踏步前進不同的是,印度和東亞國家簽署的有關經濟重協議,隻有和韓國簽署的海洋和漁業合作備忘錄,雙方聯合聲明中提出,兩國将鼓勵更多的海事合作,并尋求在造船工業方面的進一步合作。可以說,印度在實施“東進”戰略過程中猶豫不決,在文化、經濟交流以及戰略協作上做的不夠。


印度拒絕了由東盟10國發起,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亞太國家參與的區域經濟合作協議,再一次體現出印度“東進”戰略的局限性印度當初考慮實施“東進”是出于全面目的,然而迄今爲止隻有防務成果,經濟成果寥寥無幾,印度在經濟合作上猶豫不決,這是印度的國力使然,同樣也是印度底氣不足的一種表現,畢竟經濟合作就意味着要開放印度的市場屆時,印度國内企業的競争力要受到考驗,印度在這裏打起了“小算盤”。



未來:合作大于對抗


應該說,印度積極“東進”,向目前世界最大經濟引擎靠攏是非常合理的,然而印度政策的局限性和對抗性限制了“東進”戰略取得成果。尤其是今年,美國取消了印度的普惠制貿易地位,價值約56億美元的2900餘種印度輸美商品無法再享受美方此前提供的關稅減免優惠,再加上印度國内的經濟改革受阻,導緻印度如今GDP增長率不到6%,印度想要走出困境,必須要出台魄力更大、更加真誠的合作政策。


“東進”局限于防務合作,使其“進攻”的意味頗爲強烈,但是要真正融入亞太經濟圈,印度必須要從文化、經濟、政治等多領域和東亞、東南亞國家開展合作,雖然這需要印度國内經濟做好開放準備,但是機遇大于挑戰,印度還是應該主動求變才能破局,隻有合作才能共赢,否則“東進”最終隻能成爲“鏡花水月”。




特别聲明: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将及時更正、删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财經郵箱聯系:asiatimescn@sina.com

熱門話題更多>>

推薦文章

更多>>

掃一掃手機閱讀

ATimesCN手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