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图片1

双11折扣绕昏头 网友:没点奥数功底,不配过“双11”

发布时间:2019-10-27 发布者:亚时财经

剁手节降临,各大平台的“双11”预售你都参与了吗?


许多网友表示:所有买买买的欲望在“双11”各商家预售套路面前都化为乌有,这是为啥呢?因为实在太费脑子了!



有的网友甚至做起了笔记:



相关话题#双11红包补习班#也冲上了热搜。



那么今年“双11”的规则究竟有多复杂呢?


1、满XXXX减XXX。

2、预付立减。

3、付定金打X折。

4、疯狂抢X元劵。

5、抢XXX减XXX。(这个和满XXXX减XXX是不一样的哦~

6、付定金不止X折。

7、定金XXX抵XXX元。

8、前XXX名半价、XXX元。(这个最坑,很多人付了定金,却被告知没挤进前XXX名,没法打折)


有网友将“双11”的规则总结成了数学公式好用不好用呢?欢迎各位小伙伴一算究竟:



很多网友问就不能简单粗暴地打折吗?



更有网友犀利指出“双11”就是收智商税的



从“买买买”到“吃土”只在一念之间快擦亮双眼,认清“套路”吧



  商家诚意不足 价格明降暗涨  


“双11”最早源自2009年某电商平台的一场网络促销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


除了电商平台“原创”的“6·18”“11·11”“12·12”,其它数得上的各大节日也均不会被放过。然而,奔着优惠、打折而去的消费者,慢慢发现商家诚意不足,套路有余。先涨后降、明降暗涨,属于“套路之首”。在某论坛分享购物“薅羊毛”攻略的“拼组”,网友发帖对比购买过的商品在“双11”前后的价格,发现许多产品“暗搓搓”涨价了。


比如某品牌卫生巾,今年“6·18”购买一组的价格优惠后为60元,“11·11”的到手价却涨到了75元。另知名品牌的眼部精华胶囊,平常的售价约为3~4元一颗,“11·11”反而涨到了近5元一颗……


大家纷纷“谴责”:“你有点飘了。”


消费者对于心仪商品,要将平时的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对比,确认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


  玩法多便宜少 抢红包“费力不讨好”  


“一顿操作猛如虎,分到红包两毛五。”第二大让消费者诟病的槽点是:玩法越来越多,便宜越来越少。


电商给出的政策大致分为随机红包、满减券以及购物津贴等。其中,获得红包的方法除了在品类页面随机掉落之外,还可以通过玩小游戏获得。这些小游戏需要打卡、与朋友分享、浏览产品信息等,才能升级获得更多开红包的机会。



而且,经历了每天“持之以恒”的操作及时不时地“骚扰”家人朋友之后,最终到底能赢多少红包,还得凭运气。


  “dìng” 金、赠品文章多  


部分商家刻意混淆“定金”与“订金”,二者的区别在于“定金不退,订金能退”


“双11”定金原则上是不能退的,也就是说如果因消费者个人原因导致未及时支付产品尾款,非商家原因导致订单关闭,定金不予退还。不过,在实际购物过程中,除了一些代购、定制产品,大部分店铺在与客服协商后,还是能够退还的。虽然平台有这些“偏心”消费者的操作,但最好还是考虑清楚再下单,避免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赠品可能也是商家暗藏“猫腻”之处。去年“双11”期间,某美国女装品牌店首页显示:消费满2000元即可获得一个帆布手袋。李女士为了赠品,东拼西凑达到了消费数额。然而收到货后却未见手袋踪影,咨询客服后被告知赠品已经全部赠完。


李女士发现“满赠”的宣传标语仍然挂在店铺首页,虽然有一行几乎看不清的小字确实显示“赠品数量有限”,但她还是向销售平台进行了投诉。后来商家补寄给了她赠品。


  区分“电商专供” 小心“红包陷阱”  


有渠道商透露,为了增加销量,厂商会放出某些型号产品或库存品,用于线上降价促销。所谓的“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特别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这种情况出现较多,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还有就是要小心“红包陷阱”。需要个人信息的、拆红包要求输密码的都不可相信,高额红包也要提高警惕。还要谨防低价拼团陷阱,比如“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低价拼团”可能只是为了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等。


来源:央视财经

责任编辑:陈雅芬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