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消費的低價團屢禁不止,遊客能否實現花錢少真的玩得好?
發布時間:2019-06-30 發布者:亞時财經
“現在下車去店裏,1小時消費兩萬元……”近日,一則廣西桂林女導遊在旅遊大巴車上态度強硬地要求旅客消費的視頻,再次引起社會對“不合理低價遊”問題的關注。據了解,該旅遊團屬“低價團”,遊客因在購物點消費沒達到導遊預期,于是出現上述情景。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回應稱,旅行社組織“不合理低價遊”和旅遊購物商店高額回扣是造成這一結果的直接誘因。
《工人日報》記者在近期采訪中發現,近年來,雖然各級旅遊主管部門多次發文禁止旅行社、導遊推行“低價團”業務,也采取多種處罰措施,但不合理低價遊問題仍屢禁不止。這一現象爲何難以根治?遊客能否實現花錢少真的玩得好?
“花錢買罪受”
“報這種便宜的旅行團簡直是花錢買罪受。”6月23日,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訪問時,安徽合肥的席女士抱怨道。不久前她帶着家人報名參加了一個“99元景德鎮、婺源三日遊”旅行團。席女士選的是當地一家較知名的旅行社,“此前參加過這家旅行社其他團,感覺牌子大,比較靠譜。”
但等到遊客集中時,席女士才發現,這個旅行團并非由該旅行社組織,而是把多家旅行社的遊客召集到一起,再統一由幾輛旅遊大巴車和導遊送到目的地。
考慮到旅行團費較低,席女士對于可能會安排的購物行程也有心理準備。但行程中的景點“淪爲”購物點還是令她頗爲惱火。“行程中安排有個景德鎮的景點,實際上就是帶到一個小瓷器廠讓我們買瓷器。”
三天行程結束後,席女士感到,玩了哪些景點幾乎沒留下印象,隻記得每天都在被各種商家的營銷術洗腦。同行家人也被忽悠買了兩套蠶絲被和一條金鑲玉項鏈。返程時,席女士家人在和同團遊客聊天時發現,自己買的蠶絲被明顯價格要高,于是找到導遊,想請她幫忙退貨。“買東西的時候導遊特别殷勤,忙前忙後地幫着拎東西,一聽要退貨,立馬甩臉色給我們看,也不想幫忙。”
陝西的退休職工鄧女士也對《工人日報》記者講述了類似遭遇。此前她報名參加一個單價600元雙飛昆明的旅遊團,“去之前本來打算絕不在店裏消費,但一進去,商家搞‘一對一’服務,每個遊客都有一個銷售跟着介紹,實在挨不過去就買了。”鄧女士還表示,團餐質量也非常不好,“就是米飯配酸蘿蔔和豆腐乳”。
除了旅遊景點數量和質量雙重縮水、低價引誘、強迫消費等表現外,“低價遊”也被爆出存在安全隐患。近日,一輛載有中國遊客的大巴在俄羅斯發生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19人受傷。對此,有業内人士對《工人日報》記者“解密”:一些低價團選擇的大巴車通常較老舊,安全系數偏低,一些黑心地接旅行社有時爲節省費用,會選擇使用二手甚至已報廢的大巴車接送遊客。
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價格低于當地公布的誠信旅遊指導價30%以上”“組團社将業務委托給地接社履行,不向地接社支付費用”“地接社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務費用”……2015年,原國家旅遊局發布《關于打擊組織“不合理低價遊”的意見》,明确規定5種“不合理低價遊”。記者梳理發現,爲整頓旅遊市場,各地都曾出台專門打擊“不合理低價遊”相關措施。時至今日,該現象依然存在。
“低價團之所以能盛行,主要還是背後形成了灰色利益鏈條。”長期從事旅遊發展研究的北京大學自然地理專業博士、北京金筆創逸規劃設計院院長張建林向《工人日報》記者表示,在低價團利益鏈條中,旅行社首先在互聯網或實體門店宣傳中誇大旅遊線路優點,對遊客隐藏旅遊環節中的不利方面,造成信息不對稱,形成低價攬客基礎;然後在低價團形成後,把遊客輸送到地接旅行社,獲取利益分成。地接社通過招聘臨時的兼職導遊,利用遊客對當地旅遊資源産品不熟悉的情況,擠壓旅遊線路中的利潤空間。導遊則通過脅迫遊客多購物消費,賺取返點,實現 “填低價坑”目的。
“政府除了要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也要鼓勵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以做‘百年老店’态度去經營企業、景區景點,做出品牌,而不要昧着良心,爲了一時利益去挖空心思設計旅遊陷阱。”張建林說。
張建林還建議,可鼓勵和嘗試讓旅遊經營商對旅遊線路産品,在互聯網平台明碼标價,進行合理競争。“在該闆塊中可設立或引進第三方支付,鼓勵遊客所有的交易都經過第三方,以作爲雙方産生糾紛之後的憑證。旅遊行程結束後,未出現違約、欺騙等情況,旅遊經營商才能獲取相應的收益。”
“一些消費者貪小便宜的心理作怪也給了低價遊市場。”在江蘇經營一家旅行社10餘年的于娜向《工人日報》記者表示,如今還是會有遊客到店裏專門詢問便宜的旅遊線路,比起旅行質量,這些遊客更關心成團價格。她坦言,“買的沒有賣的精”“正規旅行社也不大願意推薦低價旅遊産品,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但一些低價團确實能招來很多客戶。”
高性價比旅遊在哪裏?
據記者采訪了解,一些缺乏資質的小旅行社往往是不合理低價遊的“重災區”。對此,于娜認爲,應提高旅遊服務行業準入門檻,“一些小旅行社繳納一定的費用就可挂靠在知名旅行社的名下組織接團,但從業人員普遍素質不高、缺乏經驗。”
低價遊問題頻現,是否意味價格優惠的旅行團都存在旅遊陷阱?
“如果旅遊團價格已嚴重脫離當地旅遊相關部門提出的該旅遊線路市場指導價格,基本屬不合理、存在旅遊陷阱或出行風險低價遊。但也會有一些高性價比團,出于新景區促銷、老景區新建旅遊項目的體驗活動等目的,價格會适當低一點兒,但不會嚴重偏離指導價,估計優惠在5~10%。”張建林說。
旅遊達人蔡汛在退休後每年都會規劃2~3次長途旅行,多采取到旅行社報團形式。他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價格低到誇張的小便宜占不得,但做好功課也能“揀”到便宜舒心的服務。
今年“五一”小長假過後,他與家人報名參加了一個從西安直飛日本沖繩的旅行團,人均價位不到3000元,比市場價格低約1000元左右,“之前經常聯系的旅行社通知我有這麽個掉位價機會。我們看時間合适,去的也是免簽地區,不用提前準備材料,就果斷定了行程。”
錯峰出行和旅行社尾單撿漏是蔡汛找到高性價比旅遊的主要方式。他和家人還曾在今年2月隻花4500元團費去俄羅斯旅遊,同樣行程8月則要超萬元。
“首先必須找一個正規旅行社,其次要仔細核對行程,哪些含在團費裏,哪些是自費項目,給出的酒店我也會先到網上查評價。”蔡汛說。
“錯峰旅遊概念是基于旅遊淡旺季等季節性特性提出的,鼓勵遊客避開旅遊出行的高峰密集期,從而使遊客更好地享受各方面旅遊資源。而‘旅行團尾單撿漏’一般針對國外旅行團多一點,通常位置也很有限,銷售時間很短。如果感興趣就需要當機立斷,平時也要把相關資料準備齊全。”張建林提示,消費者也要警惕一些旅行社打着“錯峰出行”旗号實施低價遊的不正當活動,或将一些零負團費的超低價團冒充尾單甩賣,“旅遊團是否靠譜,還需在簽署合同時仔細辨别。”
在于娜看來,旅遊業發展還需引導遊客消費觀念升級,讓遊客在選擇旅遊産品時更加注重旅遊品質,“不是總想着花招待所的錢,就能住到五星級酒店”。
責任編輯:陳雅芬
來源:澎湃新聞
特别聲明: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将及時更正、删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财經郵箱聯系:asiatimescn@sina.com熱門話題更多>>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3月31日發布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查看詳細]
2021-04-01 10:43
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查看詳細]
2021-03-31 10:20
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2月份,..[查看詳細]
2021-03-25 15:22
3月22日,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查看詳細]
2021-03-22 16:53
風電闆塊走強,節能風電拉升漲停,大金重工漲超6%..[查看詳細]
2021-03-19 10:47
3月1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加強對語..[查看詳細]
2021-03-18 19:36
1-2月份,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查看詳細]
2021-03-15 14:41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查看詳細]
2021-03-12 10:00
今日,核電闆塊走強,整個指數大漲4%。截至發稿,..[查看詳細]
2021-03-08 15:11
今天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查看詳細]
2021-03-05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