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图片1

香港眼医周伯展:让光明照进心田

发布时间:2019-04-22 发布者:亚时中文网

香港九龙,弥敦道688号旺角中心,这座大厦的各层分布着不同科别的私人诊所,仿佛一座“直立式的医院”。眼科医生周伯展的诊所也设在这里,他已经在此执业行医整整30年了。


 图为周伯展在诊所接受采访。(图源:新华社)


黄昏时分,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周伯展坐在诊室里,深色西装,亮色的领结,表情轻松。“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亮睛工程”“特邀复明大使”……这些响亮的头衔以及各类锦旗、奖杯奖状、荣誉证书,诉说着周伯展作为一位眼科医生的荣耀。


医师生涯:开设私人诊所时全港只有80位眼科医生


周伯展说,眼睛是一个奇妙的器官,非常干净,容不下一粒沙子。作为资深的眼科医生,他更深知失去视力给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带来的痛苦。


“今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90%是经过眼睛传到大脑的。”他说,现在资讯科技发达,人们通过电脑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虽然有声音信息,但大部分信息还得靠眼睛去看。


今年67岁的周伯展出身于普通家庭,上世纪70年代考入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向更高目标进发,成功考取眼科医生的执业资格。


“我们那个年代,香港还没有眼科的执业资格考试。”周伯展说,他于1980年在香港开始接受眼科专业的在职培训,1985年取得奖学金赴英国培训,一年后学成回港,此后又在公营医疗系统服务了三年。


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周伯展1989年在旺角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当时全港只有约80位眼科医生,一半在公立医院服务,一半设立私人诊所行医。”他说,现在香港已有超过380名眼科医生,比过去多了近四倍。


图为周伯展在诊所接受采访。(图源:新华社)


如今,在香港成为眼科专科医生依然要“过五关、斩六将”,参加多个重要考试,并接受至少六年的在职培训。而随着香港眼科医学院在25年前成立,香港已经可以自行培训眼科专科医生,并给予他们专科执业资质。


周伯展说,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很多以前做不到的治疗,现在都能借助科技的突破而实现。“眼科是让人兴奋的一个领域,因此我很想投身当中,帮助别人复明。”


光明的事业:20年惠及600万人


谈及对内地最初的印象,周伯展回忆起童年时随父母及兄弟姐妹第一次北上的经历:那年5岁的他,随家人去了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和无锡等地,为期一个月的观光之旅,让幼小的他见识了祖国的辽阔,眼界大开。


1986年从英国学成回港后,周伯展开始不时地与内地同行进行交流,对内地眼科疾病的了解日渐增多,促使他在内地开展多个复明项目。


“我在内地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1997年开始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起初,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内在内地做150万例白内障手术。五年下来,我们做了220万例;国家认为我们做得不错,让我们再做一个五年。10年下来我们做了超过520万例。”


周伯展还记得在内地看的第一个病人是一名来自西藏的儿童,他因为受伤而得了白内障。“早上给他检查,下午就帮他做了手术。”他指着当年的照片说,“给他做完白内障手术,好了,高兴得跳舞!”


周伯展医生正在为12岁的旦增小朋友做术前眼睛检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边说边翻看着昔日照片,回忆起病人复明的一刻,周伯展仍十分激动。


周伯展目前还担任亚洲防盲基金会副会长。基于基金会的资助,他们成立了医疗队,将集装箱货车改装成手术室,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务。


20多年来,周伯展利用自己的专长携手同行在内地做了超过600万例白内障手术。2012年,周伯展被评为“感动香港年度人物”。


发起倡议:建大湾区眼科医师联盟


虽然周伯展与同业不懈努力,为内地白内障患者复明,但内地白内障手术的需求依然很高。2006年,他与另一名香港眼科医生林顺潮从社会上筹募资金,开始在内地实施“亮睛工程”项目。他们协助医院培训眼科人才,建立扶贫眼科中心,致力于推广和实践不同模式的“扫盲”运动。


“至今我们做了16万例白内障手术,培训了100多个内地眼科医生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周伯展说。


 周伯展在云南会泽县为患者服务。右一为周伯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8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眼科医师联盟成立。作为倡议者之一,周伯展担任了大湾区眼科医师联盟副主任。该联盟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眼科医师交流搭建平台,积极推动大湾区城市间眼科医师的人才培养、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


周伯展说,内地的医学发展速度很快,以前是“跟着跑”,现在是“并着跑”,将来个别技术还会“领着跑”。


他表示,目前香港的医疗还有两个优势值得内地借鉴:一是在公立医院之外,香港的私立医疗资源更为丰富,给市民更多的选择;二是分级诊疗制度更加严格,节约了宝贵的医疗资源。目前内地也在逐渐学习借鉴,他很高兴看到这个变化。

 

 

(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