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图片1

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发布时间:2019-02-19 发布者:新华财经


18日晚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规划纲要提出,在空间布局上,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等。


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对外开放新门户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联席负责人、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发布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诸多有利条件,尽管目前与世界一流湾区尚存在不小差距,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历来受国家重视。粤港澳大湾区不是今后,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将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还将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对外开放的新门户,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大带动作用。一个单纯的空间、经济、产业概念,而是同时涵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陈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被定位为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是站在国际视角、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设计,要放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看待大湾区的发展规划。


陈文表示,在先前的珠三角经济圈基础上加入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让原本的广东省内战略升级为国家规划下的三地跨制度合作,有利于获得国家层面上更多的政策制度支持,也有助于提升该地区国际影响力以及科教实力、创新能力,有望与长三角看齐甚至超过长三角。而港澳经济体增长疲软,意味着港、澳也必须积极把握大湾区建设机遇,从而在要素市场再分配过程中获取新的增长引擎。尽管有国家层面上的重要支持,但三地跨制度下的产业分工合作在后续落地时的困难仍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指出,规划为大湾区2022年基本形成、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做出了长期的纲领性安排。规划明确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的具体城市定位,提出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该团队认为,在现有城市圈的基础上,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再深入发挥各个城市之间的协同作用,着力打造“A”字型的湾区龙头城市格局。具体来说,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发展能力较强的为右下角“香港+深圳”,其次为顶端的“广州+佛山”,再次是左下角的“珠海+澳门”。以三点为核心支撑形成了A字型的湾区龙头城市格局,向泛珠三角区域乃至内地辐射带动全国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城市一体化。该团队认为,大湾区一条明确的投资主线是围绕粤港澳联通以及广东境内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将进一步扩大经济辐射,通过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进而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


有望成为本轮国内外金融市场开放重要试验田


就金融市场来看,陈文认为,未来粤港澳金融合作的一个主线是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设深港国际共同金融市场。依托香港的国际金融流通窗口地位,在大湾区实现资金自由进出,金融市场统一的过程中,也就推动了大湾区与境外金融市场更加高效的对接,必然使得该区域成为本轮国内外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试验田,这其中的改革红利也足以支持整个大湾区在国内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提升。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以香港为主体的全球金融中心和以深圳为主体的国内金融中心两个层次的基本格局,深圳在格局演变过程中如何突出自身优势、同时协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国内金融中心定位仍有待后续观察。华泰宏观李超团队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区域,也将在新一轮的全面改革开放中发挥先导作用。规划强调加快金融创新和对外开放,如提出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提出探索澳门社会保险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提出研究优化香港澳门单牌机动车进入内地行驶政策,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相关措施有助于提升大湾区一体化水平,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对于促进开放型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端制造业等相关投资标的值得看好


在产业方面,黄文涛认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或将是粤港澳大湾区蕴含的产业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泛的产业结构,除了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产业之外,还存在许多不同的传统制造业,这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新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健全,这为研发、物流、金融、信息技术、商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黄文涛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区域内产业分工较为完善。其中,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占主导,有较强的辐射力。金融、医疗、旅游、贸易、物流、法律、会计、商业管理、餐饮、博彩等行业发达。特别是香港作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和全球物流中心,具有较强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的优势。从产业结构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上下游产业供应链完备,产业之间存在梯度,可以互补,能够实现错位发展。如果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要素流动的障碍,将有效提升区域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特别是,“香港+深圳+东莞”这一“1+1+1>3”的超级组合将有望打造世界新硅谷。今后,香港的创意在深圳进行研发,并最终在东莞制造完成,或将成为常态。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认为,湾区产业基础好、类型完备,珠三角城市群产业耦合协调度高,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产业占据湾区制造业的龙头地位。高端制造业是国家的重要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9年要重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托自己的产业基础,湾区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为高质量增长提供坚实支撑,看好与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相关的投资标的。(完)


相片: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