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图片1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公布:16次提及“金融”17次提及“投资”

发布时间:2020-11-04 发布者:亚时财经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金融领域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等。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提出,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图源:AFP)

 

此外,《建议》还提出对企业基础研究税收优惠、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改、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住房、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

 

据梳理,《建议》全文共16次提及“金融”,17次提及“投资”,另外共有32字关于资本市场的表述。在60个小节中,金融与投资相关内容各集中在一个小节,并在文中其他部分多次涉及。

 

16次提及“金融”

 

《建议》与金融领域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在“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工作部署中,《建议》提出以下几点: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推进金融双向开放。


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除此之外,《建议》其他部分也多处提及金融行业的发展,如:

 

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部分,强调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部分提到: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建议》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提出,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与此呼应,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方面,《建议》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建议》还提到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发展绿色金融;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维护金融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等方面。

 

17次提及“投资”

 

对于投资领域,《建议》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部分也有“拓展投资空间”的工作部署,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在对外开放方面,《建议》还提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等方面。

 

建议稿由15个部分三大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主要阐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作出工作部署。

 

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


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

编辑:SHAN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