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告圖片1

時評 | 消費增速何時能恢複正常?監管,市場倡導理性,有度消費

發布時間:2020-09-12 發布者:亞時财經


9月8日,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正式啓動。該活動從9月9日開始到10月8日,集中舉辦系列消費促進活動,參與企業達10萬餘家,涉及實體門店和線上商戶200多萬個;活動聚焦促消費相關工作,傳遞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型消費不斷湧現、節儉消費深入人心、消費市場全面回暖等積極信号;旨在加快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際國内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瑞銀中國近日發表2020中國A股研讨會紀要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9年達到41萬億元,但年初至今同比下滑9.9%。我們的嘉賓認爲,由于就業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消費複蘇路徑可能慢于投資者預期。若零售持續負增長,政策應對或将更爲積極,尤其在汽車和家電領域。”


7月社零當月同比增速-1.1%,較前值回升0.7個百分點,明顯低于市場預期的1.2%,增幅較6月的1.0個百分點繼續收窄。8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尚未披露,瑞銀證券預測,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可能将結束連續6個月的持續同比收縮,從7月的同比下跌1.1%轉爲同比零增長。但受之前居民收入下滑和消費情緒偏謹慎拖累,消費整體将可能承壓。


消費與居民可支配收入密切相關。9月3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中泰證券四季度投資策略會上表示,拉動消費很難,因爲消費和居民收入是挂鈎的,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實際收入是負增長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2.4%,名義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3%,實際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6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增長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2.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增長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7個百分點。


作爲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指出,能否擴大消費成爲影響未來經濟增長動能的關鍵因素。


中金公司發文稱,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1649億元(按1美元=6.9人民币彙率折算,約合6.0萬億美元),同比增長8.0%。與之相比,2019年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銷售總額約6.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6%。考慮到中、美零售市場不同的增速水平,預計至2020年或2021年,中國或将成爲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作爲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消費增速何時能恢複正常?


“疫情前,我國消費增速已經持續處于下行通道,疫情進一步打擊。”國盛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稱,2014至2019年,我國GDP中居民消費支出同比增速從11.2%震蕩下跌至9.0%,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從7.5%下降至5.5%,社零增速從12.0%下降至8.0%,可見從多種角度衡量的消費增速确實在持續下行。而在疫情沖擊下,居民消費受到進一步沖擊,1-6月累計仍下跌11.4%,在主要經濟指标中表現相對較差。


不敢消費


爲何消費增速持續下行?


“由于收入下降和對疫情的恐懼,居民消費力和消費意願都會減弱。”Vanguard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Vanguard資本市場模型(VCMM)研究團隊全球主管王黔博士表示,新冠疫情實際對全球的收入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是進一步擴大的,一方面疫情打擊低收入人群更嚴重,另一方面帶來的結果不是消費價格通脹,而更多的是資産價格通脹,造成結果就是,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這從電商平台的财報中也可端倪。阿裏、京東、拼多多的2020年二季度财報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阿裏中國零售市場年度活躍用戶達到7.42億,單季淨增1600萬;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達到4.174億,單季新增3000萬;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6.832億,單季淨增5510萬。


爲何拼多多單季淨增用戶數遠遠高于阿裏、京東?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下沉市場”無疑是關鍵詞之一。


平安銀行梳理2020年上半年90後金融行爲大數據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在拼多多等折扣類APP上消費買單,根據平安銀行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在拼多多購物的90後人數接近1月的12倍,并且“多多黨”的隊伍仍在持續不斷擴大之中。


實際上,不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更便宜的電商平台消費,疫情之下,消費分化正越來越明顯。7月13日,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黃峥在總理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表示,根據平台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來,高端和低端産品消費增長相對較快,而中端産品消費則出現疲軟狀态。


西南财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研究結果也進一步支撐這一結論,低收入階層在收入方面受到的沖擊大于中高收入階層,收入差距在疫情以後擴大了。同時,低收入階層的金融資産也不足,面臨流動性約束,而高收入階層的預防性儲蓄增加。


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指出,二十、三十多歲的年輕消費者群體是中國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疫情爆發前數年,在資本、金融科技的鼓勵下,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迎來了“爆發式”發展,各類信貸機構也傾向于将更爲年輕的、也相對缺乏穩定收入來源的“Z世代”年輕人作爲業務擴張的對象。疫情爆發前,中國年輕消費者(1990年或以後出生的人群)擁有中國1/3的消費貸款。然而,一場疫情正在改變年輕人的消費觀。


樂信研究院發布的《後疫情時代年輕人消費趨勢報告》顯示,當前40.2%的人傾向于“少買點,買好點”,39.6%的人認爲“購買決策比之前更慎重”。


“對于年輕人而言,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就業、收入及預期收入。”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飒認爲,年輕人作爲消費的主力,正在對消費進行重新定位,超前、過度消費正在被摒棄,而理性、有度的消費正在被倡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調查失業率持平前值。7月城鎮調查失業率5.7%,與6月持平,較去年同期仍高0.4個百分點;其中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爲5.0%,下降0.2個百分點,但青年人口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1-7月城鎮新增就業671萬人,較上年同期少增196萬人,就業規模仍在縮小,同比下降22.6%,降幅較前值小幅收窄,仍處于深度收縮區間。而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主要爲新畢業大學生)調查失業率比去年同期高3.3個百分點,而6月這一數據比上年高3.9個百分點。


畢馬威中國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觀察》顯示,解決收入問題的關鍵因素仍是就業。盡管随着經濟逐步 修複,6月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下降,當前我國重點群 體的就業形勢仍然嚴峻: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564萬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務的63%,完成度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全國 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調查失業率達到19.3%,比 上年同期上升3.9個百分點。


8月30日,中國證監會原主席、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肖鋼在《2020·徑山報告》發布會上表示,從消費潛力來看,勞動者報酬偏低和結構性供給不足共同制約了超大規模消費市場潛力釋放。“從需求端看,我國消費率偏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勞動者報酬份額偏低,絕大部分普通勞動者的收入和消費能力有限。”


肖鋼建議,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壯大國内消費市場。要适度提高勞動報酬在GDP中的比重,确保勞動者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産率增長相适應。從“十四五”開始,争取用接下來三個五年規劃的時間,将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由當前的4億擴大到8億左右,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


“近年來經濟增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并未出現趨勢性下降,整體在9%左右波動,收入增速本身可能并不是近年來消費下滑的主因。”熊園表示,從統計局公布的基尼系數來看,近年來貧富差距呈現擴大趨勢,表現之一是近年來汽車市場中高檔轎車銷量增速持續高于中低檔轎車。由于高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低于中低收入群體,貧富差距擴大可能不利于整體消費水平的提升。


理性、有度消費


雖然拉動消費很難,但中國經濟增長仍需擴大需求,提升國内消費。


“既然是促消費,那就離不開消費金融的支持。”蘇甯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表示,消費金融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消費活力拉動經濟的同時,過度的消費金融也帶來了消費主義盛行。過低不利于經濟的增長,過度又會導緻消費主義擴張,所以,消費金融發展需要“适度”。但這個“度”是多少,目前尚無人能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


居民部門杠杆率(居民部門債務/GDP)是衡量居民債務的指标之一,消費金融作爲居民消費的一部分,會直接受到居民整體杠杆率水平的影響。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産負債表研究中心發布的《宏觀杠杆率季度報告》顯示,二季度末,我國居民部門杠杆率爲59.7,爲曆史最高點,比一季度末高2個百分點。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産貸款需求的增長,居民消費和短期消費性貸款仍處于負增長區間。這也說明,房地産擠壓居民消費。


“但如果從近幾年數據看,消費金融的增速在加快。”黃大智表示,2017年年間,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速從19.9%驟增至40.9%,與同期中長期消費貸款呈現“一升一降”,且增速上升趨勢明顯偏離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趨勢。到了2018年,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總體仍維持在28.1%-40.1%的較高區間,而近五年平均增速爲27%,同期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速也僅爲18%-25%。2019年,住戶部門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仍處于較高增長區間。


随着當前消費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盲目消費、過度消費的現象有所凸顯,一些不良商家助長了不正之風,給用戶、行業及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有調研數據顯示,92.83%的用戶看過誘導過度消費和過度借貸的分期廣告,71.66%的用戶表示對類似廣告反感,覺得太浮誇,會直接關閉掉。


近年,中國的金融監管機構和市場機構都在倡導消費信貸的理性化。


6月29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消保局關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提示》指出,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四号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應正确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适度透支。


8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網信辦聯合啓動2020年“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争做理性投資者 争做金融好網民”活動。活動内容涵蓋“倡導理性金融消費理念”等六個方面。這是中國人民銀行第八年舉辦“金融知識普及月”活動。


8月25日,樂信旗下擁有1億年輕用戶規模的分期樂發布 “ 樂在有度,樂見更好 ” 的全新品牌理念,倡導理性、有度消費;并推出 “ 有度青年引導計劃 ” 與 “ 有度青年守護計劃 ” ,在産品中計劃提供 “ 有度消費提醒 ”“ 有度課程 ”“ 有度青年品牌社區 ” 等服務,同時爲相關用戶提供相應的法律援助和權益守護。


這一品牌理念的着眼點在于,如何幫助年輕人有度消費,收獲成長與生活的快樂,樂信在“以科技不斷創新消費方式,讓億萬用戶快樂生活”的新使命之下,讓分期樂更好推動用戶和社會不斷進步。其背後的邏輯在于分期樂一貫主打優質客群,新理念将幫助分期樂篩選出更多優質用戶,提升存量用戶質量,降低平台風險,提升品牌好感度和用戶粘性,創造更大的收益。


“我們發現,很多年輕人更加主動和理性管理自己的消費,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态度更加樂觀,這種樂觀基于中國長期以來特别是近三、四十年形成的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樂信CEO肖文傑表示,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是享受改革開放紅利成長起來的一代,消費觀念跟上一代完全不同。如何用“未來的錢”爲現在服務,這是年輕人必須學會的一門“學問”,更早的學會“自控”,也是年輕人在社會中成長的必要之路。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社會環境發生深刻變革。随着國内經濟活動進一步回暖,提升居民收入、促進消費的政策實施有望進一步出台,同時也希望提倡理性消費、有度消費的品牌與公司将越來越多。”肖飒稱。 


撰稿人胡群/經濟觀察報

編輯:馬桂蓮

前海金融城郵報授權亞時财經發布。

特别聲明: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将及時更正、删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财經郵箱聯系:asiatimescn@sina.com

熱門話題更多>>

推薦文章

更多>>

掃一掃手機閱讀

ATimesCN手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