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图片1

贾康: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目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0-09-09 发布者:亚时财经


近期,受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的邀请,两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就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以及疫情冲击后中国经济的增长与世界经济态势做出预测与分析。



在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原来的高速发展状态要合乎规律的变为中高速,并且要提高发展质量,要有升级版的高质量发展。在中央总体的战略谋划和表述上,把2020年以后的15年再到30年,规划成新的“两步走”这样一个战略目标的具体设计。


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和现阶段三个背景性基本问题


中国的现代化推进过程,应该讲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了快车道。甚至可以说,在鸦片战争之后一百多年里,几代中国人所追求的现代化愿景,在一个越走越宽的道路上实现了。在中央总体的战略谋划和表述上,把2020年以后的15年再到30年,规划成新的“两步走”这样一个战略目标的具体设计。是在往后30年中,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要建成现代化强国。



2010年,我们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之后再次出现了两位数增长的高速发展局面。从曲线上来看,2010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后两年内迅速降落到8%以下。再往后3年左右的时间,经济缓慢落到7%以下,2015年报出的是年度6.9%。从1992年到2010年,18年左右时间的高位增长速度难以为继。究其原因,我们主观的感受到了矛盾凸现带来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下行过程中间,2013年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常态”概念。而这样一种“软着陆”过程,追求中高速落到一个平台状增长的意愿,本来是很有可能性的,到2015年下半年以后得以实现。而在实际的运行中间,2015年下半年速度是四季度落到全年的6.9%。6.9%就成为以后12个季度的上限。之后的12个季度之久,低也只低到6.7%。按照经济学的语言,已经是中期概念。


对于经济运行的影响是经济增长速度往下走,2018年下半年开始,6.7%的底线失守。到了19年全年算起来,我们只有6.1%的增速了。这样是把我们自己已经意识到的发展阶段转换因素和贸易战以后带来的对于我们发展的不利因素,综合在一起看到,原来所说L型转换没有能够稳定。


在这个诉求之下,出现了新冠疫情,首先在中国形成了非常严峻的局面,现在虽然还在防范输入性新的病例,但总体来说局面控制住了。其他的经济体,要说到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情况都比中国严重。


外部世界这样一些不利因素又反过来冲击着中国,我们的经济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间,又有了外部巨大不确定性的挑战,形成了这样一种交织的局面。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一下子落到几十年没有过的-6.8%。二季度形成正的3.2%增长以后,把1至6月份合计而形成的增长速度拉回到了-1.6%这个位置上,这是我们面对的基本情况。


这样一个局面是前面10年视野之内经济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转换,加上后来不期而至的中美贸易战冲击,以及新近带有非常巨大的冲击和不良影响的突发疫情。“三重叠加”形成一个具体的局面。


在寻求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间,出现了贸易战和突发疫情的双重挑战。最开始相对比较乐观的,有望实现L型转换的局面,而现在需要我们再克服后两个非常不利的因素之后,重新寻找能不能在更低发展速度重心上面去实现。
客观的讲,中国在走上现代化之路之后,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国际化合在一起,还要伴随新经济或者数字经济时代的信息化,这样一个生产力解放非常重要的发展潮流。


五个概念合在一起,说到全面改革,还要加上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伴随着行政体系、政治体系改革的民主化、法治化。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间,我们认为它带有共性主潮流的因素。中国大踏步跟上时代,就要抓住这些发展的主潮流因素,做好自己的事情。


中央决策层、管理部门多次说的中国经济基本向好的趋势也有改变。中国的工业化还有多大的空间?其实中国沿海区域的一些高地,有工业化后期的特征,但是在中部、西部,也包括沿海的一些洼地,总体来说是工业化的中期,甚至是初期。全中国是工业化从中期向中后期为主演变的这样一个特征。这也符合城镇化反过来印证工业化发展已有的成就。


与疫情相关的当前突出问题


今年的疫情所造成的经济运行特征,必然带来一个前低后高走势。一季度-6.8变成了上半年的-1.6,其实在一季度3月份就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回调过程。下半年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鼓励敢担当、有作为,在应急和优化国家治理能力上要积极创造可能好的局面。


我们现在在新冠的冲击之下,有以下几点分析的视角,我简单提一下。


短期和长期。我们还是要注意怎么样衔接好可持续发展,这种不确定性在其他经济体那里表现的非常突出,险象丛生。现在疫苗进展还是传来了一些确定性、阶段性的,给人以欣慰的消息。另外,治疗药物的探索也在积极运行。


总量和结构视角上,我们仍然要特别注意。总量的扩张现在有一系列的政策,这是必须采取的。在结构优化方面,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的追求以优化结构为主线的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扩张当然有必要,现在我们也特别强调扩大内需,这是我们确定性必然导出的方针上的侧重。


增量。疫情突发以后,意想不到的很多应急反应动员出来的存量潜力给人印象深刻。比如说中国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厂家可以在几天之内就把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的生产线投入运行。当然我们动员存量潜力的同时,特别注意提质增效,增量的边际上面更高水平的绩效是进一步引导整个产出绩效的提高。


政策和实施方面的关系要处理好。


相关的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我点到为止的说一下。


前些年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怎么讲困难,CPI一直波澜不惊,非常理想的在正值的区间波动,一直走到了2019年下半年。后来由于猪肉价格的猛升,带动着一些食品和食物替代品,包括蔬菜也是替代品系列里面的组成部分,一起跟着往上走。这就有一个CPI在年底前后曾经冲高的过程。现在这个冲高过程已经明显回落。今天说控制在3.5以下,有很大把握的。



基本的道理是什么呢?CPI的上冲不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过大,它就是因为结构性的问题。前些年我们这方面有偏差的在控制污染,地方政府几乎不约而同意识到控制由于养猪造成的面源污染,是直接支持他们政绩的。所以不遗余力在这方面发力,小型养猪厂特别是大量农户散养的猪只都被控制住,从存栏数里面大量的消失。过了一定临界点之后,市场猪肉供不应求。


我们已经习惯看的所谓先行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能够看出走线趋势是高度敏感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疫情出现以后,它一落千丈,荣枯分界线一直落到38左右;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以后,一路冲到51以上。现在是在荣枯分界线上方很低的位置上在演变。我们可以不过多的计较它一个月、两个月的变化情况,修匀了看,它表现的是一个经济景气运行大致的情况。



而进出口,从基本数据来看,2019年的情况比预期稍好一些。那时候还没有新冠疫情,贸易战之后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今年这个情况一季度是-增长6.6%,跟GDP的负值差不多。二季度比预期好一些,进口只是落到-0.2%,我们还可以密切关注进一步的走势。6月份实现的出口交货值,已经由5月份同比下降增长转为正增长2.6%。以后进出口的情况,我估计还是在风云变幻中间会有一些起起伏伏。总体来说,给人的印象,这个形势并不是像有些人开始所说到的断崖式的往下落,或没有那样的特征。


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态势预测


接着我们对于整个发展态势,从中国到世界方面,做一个粗线条的预判和展望。新冠之前,年初我们还在讨论中国年度经济增速由于贸易战的影响,要往下再走一走,这个区间要落到6左右。但是新冠之后,有人说我们只能追求相对增速了,最典型的美国经济是-3,我们能走到+3,那么相对增速仍然超过美国6个百分点,我们和世界头号强国经济总量的距离在进一步缩小。


当然今年有一些特殊的保就业措施,我们可以放低一点,到3%左右。过去已经走到1个GDP新增百分点能够提供200多万个就业岗位,现在由于其他一些特殊措施,能够提高到300万个,也隐含着今年要有3%的正增长。未来,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真问题概念。我们从当下往前面看5到10年,中国要严防滑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现在已经从中等收入阶段一开始所说的3000到4000这样一个低位,走到了世界银行可比口径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上半区。


2019年人均国民收入跟人均GDP差的不太多,这两个指标在中国计算下来口径很接近,是1万美元。1万美元再往上冲击,我认为有把握应该冲到1.4万,因为世界银行每隔几年要调高门槛。另外,国际经验表明过这个门槛风险很大,前面六七十年,全球有100多个经济体到中等收入经济体上半区以后,再往上冲关成功的是绝对少数,是1/10。中国也要注意到,在冲关的很多经济体里面,它是在门槛上面来回出现反复,有可能以后再落回中等收入阶段。我们如果能冲到1.4万以上,才敢说坐稳了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或者说进去以后波动中间比较有把握保持高收入经济体的地位。


中国一定要有战略思维,宁可把我们的情况想的更严重一些。特别是现在,如果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已经扩大到科技战、外交战,以后还会不会有人们担心的局部热战,都是未定之数。它会怎么样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速,现在也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绝对不可掉以轻心。怎么样严防滑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一篇大文章,是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考验。


在宏观层面要合成一个有效市场+有为有限政府的通盘机制。到了微观,核心问题仍然是企业怎么样真正活起来,实体经济的生意发展尤其是在这些年感觉困难重重。我们的投融资创新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升级,我们的资金链和供应链、金融等等创新要注意有一些表现还相当不错的核心企业。怎么样通过供应链金融带动上下游大量中小微企业一起发展。疫情冲击之下,大量的小微企业首先是要生存下来,跟着是要寻求继续发展。


但是它也有挑战,说是普惠,也不可能简单的所有小微企业“推平头”,它必须有一个具体量值的合理掌握。如果没有一个基本公正的量化掌握的话,很可能各种拉关系、处关系,这种扭曲的因素会把这个事情搞的乌烟瘴气。实话实说,我们做研究者也在密切关注,这是对我们执行系统的一个挑战和考验。


外部环境方面,中美贸易战已经升级为技术战。美国打击中兴得手之后,现在全力打击我们最代表性的头部企业华为。这个情况到底怎么样,只能拭目以待,当然逼着我们必须举国体制2.0,解决核心技术芯片方面怎么样能够突破美国带头的打压问题。处理的好,它能够形成样品,能够带来由样品推进到更高层次,类似核打击之下的报复能力而形成核威慑的战略平衡,就成功了。


从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特点来看,中美之间生产力层面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是产业链的共享。我们现在早早就在产业链上,中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之际,有代表性的。有胆略的投资家马斯克,被称为“男神”式的投资家,在中国上海投资建全球最大规模的外商投资单体工厂,一年出头的时间,成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汽车就不断下线。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上的共享,可不是简单的一些极端化政客想把它拿掉就能拿掉。很多心中有数的企业家,还在观察事态的演变,该出手的时候,他们可能意想不到的就出手。


从中国自己来说,扩大内需也有我们的底气。全球按联合国产业系列分类666个细分产业名录范围里面,中国一个不少,是最为齐全的。所以我们扩大内需方面,有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相对优势。从未来看,如果我们不能把现在这个最全的产业链在中国本土上问高端去提升,我们会面临两面夹击。先进的经济体技术水平明显高于我们,而技术水平低于我们的发展中经济体,他们的低廉劳动成本相对优势又明显对我们形成了一个必然的制约。


我们要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概念之下不可缺少、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也有现实的混合所有制之路。PPP等机制创新也给了民营企业在PPP方面,按他们自愿原则切入的很多发展机会。


在中国建设过程中间,有效投资还要特别抓住领导人、管理部门现在非常看重的“新基建”。数字相关的“新基建”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支撑。它也一定会跟传统的基建(所谓“老基建”)融合在一起,特别在一些具体的数字中心、人工智能中心,它的硬件建设旁边必然要伴随着片区开发、综合开发,伴随着各种需要配套的架桥修路、园区、住宅区、医院、学校、商业网点、绿化带等等,一个都不能少。合在“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的总体高水平规划里面,相得益彰的共同发展,扩大内需又形成支撑长远发展的结构优化的支撑力。 


来源:每经网

编辑:马桂莲

前海金融城邮报授权亚时财经发布。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