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撤站:费用有何变化?还会拥堵吗?
发布时间:2020-01-13 发布者:亚时财经
1月1日全国487个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后,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出入口拥堵,还有部分车主通行费增加,引发人们热议。人们最关心的是:为何取消收费站?通行费用是否有所上涨?高速公路出入口为何还会拥堵?春运效率会受到影响吗?对此,相关部门作出了回应。
(图源:网络)
为何撤销省界收费站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之所以取消四百多个省界收费站,就是为了提高通行效率,让高速公路更“快”。报道称,取消省界收费站后,开车在高速公路跨省而行,因为道口消失,主线拉直,可畅通无阻。而之前的收费站都是“喇叭口”状,易在高峰期拥堵。
不过,其他收费站虽未取消,但普遍将ETC车道的比例提升到了80%以上。相关部门表示,当更多车辆选择ETC车道通行时,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理论通行效率更高。同时也强调,取消的是省界收费站,只是总收费站的一小部分,而容易堵车的恰恰是非省界收费站。
通行费用到底有无上涨
在撤站后,不少人抱怨高速公路的收费更贵了。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此情况可分为客、货车与私家车。
不少货车司机抱怨道,现在只有满载通行会显得便宜,其他情况都较贵。据参考消息报道,对此,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袁茂存解释说,从1月1日起,货车计费方式由计重收费调整为按车(轴)型收费,对于同一轴型车辆,不论装多装少,都执行同一收费标准。不过,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德金表示,当前交通运输部已要求实现货车收费标准比满载至少下降10%。
据人民网报道,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爱民表示,货车通行定价是根据全年货车载重与里程来加权平均做参考的,越是接近满载,费用会越便宜。
据多家媒体报道,对于客车来说,将车长小于6米的8座和9座小型客车的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统一由二类调整为一类,其应交的通行费应将降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按理说应该是更便宜了,而有人反馈的价格上涨,就是和私家车一样的原因了。
对于私家车来说,不少车主抱怨称费用有所变化。对此,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是因为现在采用精准收费了。原来,两地的收费是按照最短路径价格收费,而现在是看车主具体行驶的路径来收费。车主如果选择了较远的路径,那费用会有所上涨。同时,收费取整规则也会变化,以前收费取整是“8元收取10元,12元收取10元”,而现在,是多少费用就收取多少费用,所以价格有变动。
为何拥堵仍存,是否影响春运
据参考消息报道,撤站以后,多条高速公路出入口仍出现拥堵或通行缓慢情况,有关部门采取收卡放车、免费放车、发放纸质通行券等多种措施来缓解拥堵。
对此,袁茂存表示,影响通行效率原因多样,但根本在于ETC使用率不高,货车ETC安装率较低。目前全国ETC安装率超80%,但高速公路使用率只有72%左右。对于没有安装ETC的车辆来说,只能走人工ETC混合通道,因而造成拥堵。同时,撤站只是省界收费站,其他旧式收费站依然面临一直都有的拥堵问题。
至于春运期间,新华社报道,每个高速公路入、出口收费站都将至少各保留一条人工与ETC混合车道,还将根据相关情况增加人工收费车道数量。各地正采取措施,保障春运期间道路通畅,福建对货车采用分时段优惠制度,将货车流量分流;湖北在大流量匝道站投入更多人力;上海启动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同时,交通运输部已成立疏堵保畅小组,加强收费站通行调度,及时缓解拥堵;成立了技术保障组,深入研究“撤站”后续问题,保障春运期间车辆快捷通行。
亚洲时报 综合
责任编辑:Carrick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热门话题更多>>
国务院国资委网站3月31日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查看详细]
2021-04-01 10:43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查看详细]
2021-03-31 10:20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查看详细]
2021-03-25 15:22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查看详细]
2021-03-22 16:53
风电板块走强,节能风电拉升涨停,大金重工涨超6%..[查看详细]
2021-03-19 10:47
3月1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加强对语..[查看详细]
2021-03-18 19:36
1-2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查看详细]
2021-03-15 14:41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查看详细]
2021-03-12 10:00
今日,核电板块走强,整个指数大涨4%。截至发稿,..[查看详细]
2021-03-08 15:11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查看详细]
2021-03-05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