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集团中国产业园区品牌连锁运营商

星震学:研究星体“地震”的学问

发布时间:2020-01-02 发布者:亚时财经

提到星震学或者恒星震动,很多人都感到陌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李刚表示,即使在天文学专业中,星震学也并不是一个很流行的方向。顾名思义,这是一门通过宇宙中星星的“地震”,来研究星体本身的学问。


 

(图源:网络)


据悉,目前来说地理学家对地球内部结构所知甚少,毕竟以当前科技,人类还不能钻入地球深处去直接研究地球内部。不过“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形式,却能够让科学家一窥地球内部的秘密。

 

据了解,地震会产生地震波,这是一种在地球内部震荡和传播的波。这些地震波穿过不同物质时会有不同的表现。地震波在不同深度有着不同的传播速度,而横波无法在液体中传播。由此,人们绘制出了地球内部的大体轮廓,即地壳—地幔—地核的分层结构。

 

其实不只是地球,宇宙中的星星也会有“地震”,更确切的说,应该叫“星震”。天文学家研究恒星时也遇到了地理学家同样的难题:该如何研究恒星的内部呢?现在,天文学家可以通过观测在恒星内部传播的震动波,并结合基本物理知识,来推算恒星内部环境。这种和地震学如出一辙的研究方法就被称作“星震学”。

 

据悉,恒星有几种震动模式,每种震动模式都有自己的震动周期,也会让恒星的亮度发生变化。而人们或许常听到的“恒星震动”一般是指全球的长时间的震动,相对于整个地球长时间地震。天文学家通过长时间监测恒星亮度,即可知道恒星是否在震动,以什么模式在震动,从而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据李刚所说,很多恒星都在发生着震动,比如说太阳,研究太阳震动的学科也叫做日震学。太阳表面的震动模式数以千计,而一些振幅最强的模式,其周期在五分钟左右,这就是著名的“五分钟震荡”。天文学家利用太阳的震动了解了太阳的内部与演化的信息。

 

李刚还介绍到,太阳震动主要有两种模式,压力模式和重力模式。压力模式主要发生在太阳比较浅的区域内,并在太阳内部不同深度传播。而重力模式目前还处在预言之中,并无广泛接受的观测证据,因为其发生在太阳内部,很难在表面观测到。

 

通过太阳的震动,天文学家发现太阳在不同深度和不同纬度处的自转是不同的,这被称作较差自转,对太阳磁场和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他们还利用日震学确定了太阳的年龄,并发现其与最老的陨石年龄相当。

 

提到“星震学”就不得不说2009年发射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它解决了地面难以长时间观测星体的问题,一共收集了长达4年几乎不间断的恒星亮度数据。这极大推动了星震学的研究工作,让科学家能精确地测量恒星的质量、半径、年龄等参数,进而精确推断其系外行星的参数。

 

李刚表示,随着如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等一系列空间望远镜的升空,星震学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更多关于恒星的秘密等着人们去揭开。

 

亚洲时报 综合

责任编辑:Carrick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