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来“找茬”,谁家中国红是最美?

发布时间:2019-02-14 发布者:环球网

红,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一种颜色,它代表着喜气,象征着吉祥,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不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家有喜事,红,是最为醒目的色彩。它经久不衰,充满底蕴,乃至全世界都认识了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中国红。



它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 



足遍祖国大地,南北文化差异再大,也抵不过一抹红色相融。不论是传统风俗的遗存,还是艺术到生活的雅俗共赏, 唯有这一抹红色令人真切地感受祥和、闹腾、热爱、希望。其中,最让我深受着迷还是中国古建筑上的一抹重彩。



提到中国红,首先想到是北京故宫,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的建筑之美除了世人公认的震撼,最令人沉迷的就是那蓝天下的红墙廊柱,抑或是冬雪纷飞的600余年下的紫禁城。 



春节将至,故宫博物院内张灯结彩,到处悬挂着宫灯、万寿灯、年画、门神、福字等古代宫廷节日装饰品。相信每一个前往的中外游客,都会被故宫的年味所吸引。



然而中国红的彰显,并不只在故宫之上。自古以来,红对于中国人而言就有独特的寓意。它虽不是最早的色彩,但却是最早的“流行色”。 



从南至北,许多古老建筑上都有中国红的韵味,不仅是历史遗存,还是后人仿造,这一抹红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成熟中依旧那么热情,仍是每一个中国人所不能忘怀的底色。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些个人较为喜欢的具有中国红的特色景点,大伙儿春节旅游之际,不妨大江南北去“找茬”,看看哪个地方的中国红是最美, 并分享出来哦!



【福建土楼】

看过《大鱼海棠》的人一定是被其所惊艳到。动漫里的红,令人触发文化底色。现实中的土楼,一眼望去,以土黄砖木为主。但点睛之笔往往是高高挂上的红灯笼。作为土楼的陪衬,它不该那么夺目。但喜气的色彩掩不住张扬,中国红于古建筑中,如灵魂般存在。



想必春节期间,少了游客的土楼里定是另番热闹。熟悉的红灯笼、春联,家家户户围在一个天井下吃饭看春晚,这样的景观充满和气、吉祥。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是以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珍贵文物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佛教艺术博物馆。比起法门寺景观,博物馆对我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但之所以要推荐给大家,主要是博物馆内的建筑风采,哪怕是后期仿建,一抹中国红也是运用极致,充满唐宋遗风。



蓝天下,一眼望去,砖木之间若没有这抹红就没有了中国人的底色。就连如此崇拜中国文化的日韩两国,在汲取中国文化并转化为本土色彩的同时,也难以避开这红色底蕴。



【西安城墙】

若论大唐遗风,西安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历史古都。然而历经十三朝风风雨雨的这座城市,自然不仅是大唐盛世这般景象。比起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秦兵马俑,我倒想推荐一下西安的古城墙。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古老城墙因为风中摇曳的红灯笼仿佛回到明朝,令游客有穿越的错感。虽说城墙的中国红并不多,但它跟土楼有异曲同工之妙,因大红灯笼的点缀使得古建筑更为底蕴。但实际上正是文化积淀才使得中国红如此绚烂。



【天水伏羲庙】

北方的粗犷将一抹中国红呈现得尤其大气。甘肃天水市的伏羲庙, 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作为华夏炎黄子孙的后世,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来这里看看。2018,它成功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南浔古镇】

南方水乡的中国红大多是一份温婉和岁月静好。南浔古镇的百间楼是江南众多水乡中最为喜欢的一处景点。来去百间楼好几次,但让我最是陶醉的是在一次盛夏的烟雨蒙蒙中:傍晚时分,廊下灯笼亮起来的时候,两岸白墙灰瓦于梦幻之中不乏诗情画意。一个人漫步在湿答答的青石板路上,虽不见雨巷里走出来一位姑娘,但那时情景,真是情意绵绵。



【色达】

若问中国红色海洋在哪里?任何一个资深旅游爱好者都不会川西的色达五明佛学院感到陌生。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为数众多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起伏,蔚为壮观。



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五千名僧俗的住所。站在高山上远远望去,苍穹之间这一片绯红是如此惊艳,吸引了众多摄影发烧友。尤其是雪后色达,更为尘世中难得一见的明净。



当然除了以上推荐的这几个景点以外,具有中国红的景点还有很多,它遍布大江南北,难以一一举例推荐。仅仅是中国古建筑这一块,它所蕴含的红就已经十分普遍,尤其是又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等等所构成的一道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更为迷人。



它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的元素;采撷了晚霞最绚丽迷人的光芒; 糅进了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浸染了枫叶最成熟的晚秋意象……随处可见的红,不论是自然还是人文,之所以令人如此欢喜,一眼望去就充满底蕴,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华夏文明的承载。(完)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