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社会反思 呼吁给“反华”狂热降降温

发布时间:2019-09-15 发布者:亚时财经

“我们不会因为厨房刀具可以被用来杀人,就停止生产它们。


悉尼大学副校长迈克尔·斯潘塞近日谈及该校与中方合作开展的学术研究时如是说。8月26日,他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电台采访时,淡化了中澳联合研究项目引发的担忧,并称围绕两国学术合作的争论蒙上了“反华狂热”(anti-China hysteria)的阴影。


悉尼大学副校长迈克尔·斯潘塞


斯潘塞此番表态显然意有所指。此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宣布设立特别工作组,以应对所谓外国对澳高等教育领域的“渗透”。外界普遍认为此举主要针对中国。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澳大利亚部分高校出于“安全原因”已经启动对本校与中方联合研究项目的调查。

    

澳方的这一歧视性举动似乎并不令人意外。近年来,随着中澳经贸、教育等各领域联系日渐紧密以及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些澳大利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崛起和中澳正常往来,更因中国与西方发展模式不同而对中澳合作指手画脚。这种盲目的对华敌对态度无异于一种“反华狂热症”。

    

此外,澳国内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反华狂热现象的严重性。比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近日就撰文,呼吁“给反华狂热降降温”。

    

陆克文在《悉尼先驱晨报》网站9月6日刊登的《让我们给反华狂热降降温吧》(Let's cool it on the anti-China hysteria)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政府似乎更乐于煽动公众的恐慌情绪,突然之间要求澳大利亚人民“勇敢”面对中国。它把澳大利亚国家利益和价值观面临的很小挑战,夸大成了生存威胁


《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截图


陆克文直言,这种局面主要是受国内政治议程的推动。自由党试图将工党定义为对华“软弱”的一方——而不是冷静、清醒、理性地去分析:中国崛起、美国应对以及一个日益处于战略交叉影响之中的地区,将给澳大利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在澳政界一些人士的字典中,“冷静”和“理性”似乎并不存在。对他们来说,炒作“中国威胁论”是一个便利的政治工具。这无疑加大了中澳关系回归正轨的难度。

 

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对中澳关系倒退难掩担忧,也发文呼吁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他认为,鉴于中国对所有关乎澳大利亚利益的重大国际事务至关重要,澳政府必须严肃讨论“中国威胁论”的假设是否成立。

    

陆克文也在文章中指出:与北京进行建设性合作并非不可能。我们可以就“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朋友接触,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妖魔化。


陆克文


其实,无论反华狂热分子如何妖魔化中国,澳大利亚经济已离不开中国。

    

当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和头号出口市场,亦是澳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和留学生来源国。因此,敌视中国对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可否认的是,澳大利亚国内的反华狂热现象也与美国因素有一定关系。随着美国将自身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对华政策日趋强硬,澳大利亚也被裹挟其中。可以说,澳政府随美国步伐调整对华政策,对国内反华声音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东盟研究中心专家雅罗斯拉夫·扎哈里耶夫去年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曾表示,被美国拖下水的澳大利亚将尝到反华苦果。

    

眼下,澳大利亚政府似乎已开始在对华表态上有所回调。8月下旬,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提及中澳关系时强调,澳大利亚欢迎中国持续发展,没有理由遏制中国。他表示,澳中关系远大于“客户关系”,双方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强劲的经贸联系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称,中方对莫里森总理的表态表示赞赏,希望澳方这一积极表态更多地体现到改善和发展中澳关系的具体行动上。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


对华关系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澳方应摒弃摇摆不定的对华态度,更加理性、审慎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两国关系。


责任编辑:陈雅芬

来源:参考消息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