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已在全球获50多个5G商用合同

发布时间:2019-09-04 发布者:亚时财经

据华为官方微信消息,9月3日,第五届“华为亚太创新日”在中国成都举行。在创新日上,华为宣布已在全球获得50多个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20多万个。


据观察者网报道,本届创新日围绕“创新使能亚太数字化”的主题,来自亚太各国和地区的政府、产业界、学术界代表200余人共同探讨5G创新技术和应用,可持续发展及科技与人文自然等热点话题。


创新日现场 (图源:凤凰网科技)


创新日上据介绍,亚太区域的5G部署走在世界前列,韩国是全球首个5G规模商用国家,从4月初5G放号至今,已发展了超过200万5G用户,现阶段韩国已成为全球5G商用标杆。


中国建成5G大规模试商用网,三大运营商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建网,实测最大下行速率高达1Gbps,这意味着下载一部1080P的高清电影只需要几秒钟。而在全球范围,20 个国家 35个运营商已发布5G,另外,33 个国家已分配5G频谱,5G离我们越来越近。


华为公布,在全球范围内已获50多个5G商用合同,发货20多万个5G基站,近三分之二的5G基站由华为建设。据悉,50多个5G商用合同中,有28个来自欧洲,11个来自中东,6个来自亚太,4个来自美洲,1个来自非洲。


凭借丰富的5G试商用经验和对5G创新应用的积极探索,华为致力于提供最先进最安全的5G产品与解决方案, 以及应用场景,助力亚太区域的运营商更快部署5G,充分发挥5G技术的优势,赋能千行百业,提升社会效率,加速行业数字化升级。


此次大会上,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发布5G立体覆盖网络,由基础覆盖容量层、容量体验层和价值场景室内覆盖组成,更好实现5G无缝覆盖。此外,华为联合运营商和产业合作伙伴,展示了包括5G+VR、5G+8K视频、5G+无人机、5G远程医疗和5G急救车等多种创新行业应用,展现了5G商用时代行业应用的无限可能。


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图源:华为官方微信)


据凤凰网科技消息,创新日上,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表示:“5G技术的到来恰逢其时。一方面,5G可以在传统的连接的基础上提供广联接、大带宽、低时延。为不同应用提供切片,这一全新功能,使它可以适配各种复杂的行业应用场景。5G先进性,催生丰富的应用,改变世界。于此同时,5G、AI、IoT、云的融合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与自然,让世界更加美好。” 他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一定是一个智能世界,5G则是智能世界的基座。


据新浪科技报道,对于华为在5G上实现行业领先的原因,徐文伟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投得早。华为在2009年就开始进行5G的研究,那一年4G刚刚开始投入商用;二是投得多。过去10年,累计在5G上已经投入了40亿美元;三是投入的深度。在5G的研究上,华为不仅仅是做产品,同时早期就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贯穿整个5G的基础研究。同时,从芯片到材料,从散热到算法,很多方面都是需要华为做出从无到有的探索,背后都是厚积薄发的累积和投入。他透露,华为目前有60多个基础技术实验室,700多数学博士,200多物理和化学博士。


不过,徐文伟也指出,随着5G的到来,达到了香农定律的极限,摩尔定律也逐步达到了极限。理论极限和工程极限都需要打破瓶颈,华为也要从创新1.0走向创新2.0,从创新到发明。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学,华为会资助大学研究。


华为 (图源:天极网)


据了解,此前,华为成立了战略研究院,会关注未来5-10年、甚至更长远的技术。徐文伟称,华为也会坚持开放式创新,首先帮助大学培养人才;其次开展物理化学等方面技术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最后是战略投资核心技术、创新企业。


徐文伟在采访中还表示,当前ICT产业面临着理论瓶颈、技术瓶颈和工程瓶颈。而战略研究院的使命就是让华为不迷失方向,不错失机会。通过与全球研究机构、大学、专家等共同开展创新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据悉,战略研究院的研究领域将围绕信息的产生、处理、存储、传送和呈现,重点聚焦计算、存储、新材料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徐文伟举例称,比如目前数据存储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华为正在研究的一个方向是NDA存储;面对计算量的挑战,华为也在研究光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据央广网报道,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事业部总裁丁耘对自己公司的抗压能力非常有信心,他日前曾表示:“我注意到一些西方媒体也在报道说,华为是用12个月的库存来保护了今天的供应能力,但是事实是我们不仅仅能靠库存飞12个月,而且还具备持续修理我们这架飞机的能力。我们具备端到端的能力,从芯片、模块、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始了底层能力,使得我们不仅飞12个月,还可以持续地飞下去。截至今天我们已经签署了50个商用合同,这所有的50个合同都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市场。”


实习编辑 陈佳慧

亚洲时报 综合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