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热潮:盒子可不透光,市场不可不透明

发布时间:2021-02-10 发布者:亚时财经

“盲盒经济”带动了新的消费风潮,但盲盒的价格存在极强的投机性,在缺少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的情形下,暗藏风险及各类不规范问题。

有企业净利润3年涨近300倍

在盲盒市场里,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在港股上市的泡泡玛特。根据其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581亿元、5.145亿元、16.834亿元,2018和2019年的营收增幅分别为225.4%、227.2%,连续两年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至201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净利润3年暴涨近300倍。

“盲盒+”的营销方式日渐成为风气,以盲盒经济为延展的商业模式也在多个行业被复制、借鉴。2020年以来,麦当劳、上海迪士尼等众多商家都在营销中引入盲盒概念。宜家、名创优品、星巴克等也相继推出了系列盲盒产品,多家零售企业开始与代言人或热门IP联合,推出盲盒产品进行品牌营销。

近日,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盲盒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盲盒商家积极拥抱新渠道进行产品曝光和投放,盲盒市场需求旺盛,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半个月,1688平台盲盒及衍生品的成交额是11月同期的2.7倍,加工定制的买家数量同比增长300%;天猫海外盲盒消费增速同比增长400%。此外,“改娃师”等盲盒衍生职业兴起,形成了一个更加细分多样化的产业新链条。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惊喜经济和社交情感需求等影响,中国潮玩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预计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将保持扩张态势。但用户对IP的喜爱带有一定的偶然和随机性,加上品牌忠诚度不高,一旦市场红利消退,存在用户流失的风险。此外,当前盲盒商家虽然拥有知名IP,但是缺乏创意和更加能触动消费者的点,也很难提高用户黏性。

盲盒经济不应成为“盲区”经济


盲盒营销模式本身带有一定“神秘性”,容易扭曲市场交易规则。纵然盲盒的本质是“盲”,但却不能成为监管的盲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指出“盲盒热”背后的隐患。盘和林认为,现阶段盲盒的玩法并不公平,隐藏款的出品概率都在企业手中,本身缺乏透明性。这导致了疯狂烧钱行为和隐藏款炒作稀缺的行为,甚至催生了造假产业链。那些造假的盲盒流入市场,引发大量消费纠纷。

此外,目前部分盲盒还存在涉嫌诈骗等问题,有一些商家或个人借用“盲盒游戏”的名义,通过虚假、暗箱操作、以次充好等方法,骗取玩家的财物。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95后”最“烧钱”的爱好中,盲盒手办排名第一。“95后”成为盲盒的重要消费用户,占比近4成,其中8.6%的用户可以接受盲盒单价在1000元以上。专家认为,盲盒消费主体是“Z世代”。如果没有健康引导,会让年轻人陷入乱花钱、“赌”等不好的心态。

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关于盲盒的消费提示,指出“盲盒经济”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消费纠纷难解决等问题。

中消协认为,当前有的经营者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成是“清库存”的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国内的盲盒行业,尚处在发展初期,有问题在所难免。盒子可以不透光,但市场不能不透明,必须解决合法性、公平性、安全性的问题。这就要求尽快完善相关法规,依法加强市场监管,探索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及时清理打击各种逾越底线的行为,从而提升盲盒行业规范水平,让法治之光照进这个新兴市场。


编辑;Lyzine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