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是恶龙
发布时间:2021-01-19 发布者:亚时财经
2020年9月10日下午,华为开发者大会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写上年份,而是强调了一个词:Together。整场大会,华为的高管们鲜少提及芯片的问题,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华为的软件能力上,着重介绍了鸿蒙2.0操作系统、EMUI 11、HMS、HUAWEI HiLink、HUAWEI Research等一系列相关产品和概念。一系列发布中,最为重磅的消息,还是此前一直蒙着神秘面纱的操作系统——鸿蒙2.0。
这款操作系统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但即便是这个操作系统,从底层编程语言上也被许多程序员看做是安卓系统“换皮”之后做成的“上层建筑”,尽管这款系统采用了所谓分布式的框架。
中国为什么打造不出完全实现技术自主的“爆款”操作系统呢?其实,这个故事要从上个世纪中国技术引进的策略说起。
微软入华
1995年,由硅谷企业微软开发的Windows95操作系统,正式登陆中国。
这是一个属于互联网泡沫的时代。随着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完成了计算机的微型化,个人计算机在人群中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诞生,使得通过计算机实现人与人的互联,成为了可能。由此爆发出的商业可能,让人们对未来科幻世界产生了无尽的想象。
消费者抢购Windows95系统
而操作系统正是实现这一切的底层程序。Windows 95 的出现首先是一场界面革命。除了好看且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之外,另一些技术特征,包括即插即用的感念和自动发现局域网内机器等等功能。在这一底层软件之上,进入中国之后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中国催生了一系列的“Windows经济”,内容涵盖软件、物联网服务等等。
只可惜,至毒之物多有美丽之像。微软进入中国后,迅速在这一市场形成了垄断地位,而那些本土操作系统则沉寂了30多年。
Windows系统的开发,并不需要依赖中国上游产业链的人才和技术,微软公司在大洋彼岸的硅谷,就能够完成全套的开发、调试、运营服务。再加上中国在当时并没有相应的人才和技术积累,无法为微软的研发和竞争带来优势。直到2020年,中国本土操作系统大多只是在现有的技术(DOS、Linux、Windows等)的基础上“换皮”而成,即使是鸿蒙也不例外。
华为的鸿蒙生态
对于刚刚打开国门看见世界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个前所未有的广阔世界。尽管前苏联在50~60年代引进了许多的技术,但当时中国的民用科技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让很人感到惊叹。
面对重整家园的迫切需要、自身工业势力弱小的现实,有的人就移除了尽量购买和租赁船舶之类的大家伙,因为这样做“见效快”“成本低”。于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说法盛极一时。
从国外引进若干成套的设备,全部都是“交钥匙型”
这种“造”操作系统不如“买”操作系统的形式,本质上是用市场换取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流入。就像20世纪70年代,中国搞了一个“四三方案”,从国外引进若干成套的设备,全部都是“交钥匙型”——人家都全部给你建好了,钥匙交给你,而你并没有参与制造的过程。
于是,当时没有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也没有因为Windows的进入而带动起来。中国自主操作系统依旧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同样是美国科技巨头的苹果入华,就给中国产业链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刚刚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旧的工业增长模式到达瓶颈,成熟产能的庞大规模拖累了经济,自然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国家层面一方面加紧成熟产能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脚步,另一方面则是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以及向高科技、绿色经济转型的一系列任务目标。
中国制造业
在太平洋的彼岸,蒸蒸日上的苹果公司在寻求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的灵魂人物“科技教主”史蒂夫·乔布斯要求产品的“完美”。这种“完美”的背后,其实是严苛的技术和工艺标准,以及良好的供应链管理。
当时还在苹果运营部的蒂姆·库克,利用自己在IBM和计算机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帮助苹果搭建了“教科书式”的轻资产经营模式。库克决定关停苹果在美国和爱尔兰的生产设施,将合作的目光转向亚洲。
他的决定,改变了中国高端制造业此后10年的发展进程。对于中国来说,苹果“i经济”培育出的一批龙头企业,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中国智能手机制造业。
苹果的第一家在华门店
当时的苹果与中国一拍即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苹果公司在北京三里屯开设了中国内地一家零售店,这是苹果公司大举迈进中国市场的一步。
在iPhone面前,人们惊呼“手机原来还能这么玩儿!”由苹果产品掀起的触控革命、超大屏幕发展方向的变革、手机操作系统的进化、引领潮流的工业设计,深刻影响着中国手机和消费电子后来的发展方向。
人们排队购买iPhone 4
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供应商脱颖而出:
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是内地最大的手机镜头供应商,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自从2007年加入苹果产业链以来,股价上涨了350倍,营收增长了27倍,净利润增长了18倍,如今市值超过1700亿元。
瑞声科技(02018.HK)在2009~2017年整整8年时间中,搭上苹果“巨轮”迎来业绩和股价的戴维斯双击,净利润CAGR高达30.97%,2010~2017年市值曾爆发式增长了55倍之多,如今市值已经超过450亿元。
苹果无线充电发射端核心供应商、AirPods核心组装商Lightning连接线核心供应商立讯精密(002475.SZ),10年间股价涨了44倍,如今总市值超过4300亿元。
为AirPods提供麦克风的歌尔股份(002241.SZ),成了扬声器、麦克风和耳机行业龙头。过去10年,歌尔股份股价上涨了6.1倍,最新市值超过1300亿元。
为iPhone 12系列提供面板的京东方A(000725.SZ)总市值超过2400亿元,股价上涨了3.5倍,如今也是三星的供应商。
后来,这些中国大陆供应商逐渐替代欧美、日韩和台湾地区厂商的地位,成为苹果和中国手机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你现在拿出一个苹果的供应商列表来,在模组领域,基本上都被我们大陆的供应商垄断了”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说。华为Mate 40的供应链中,赫然可见京东方A、欧菲光、文泰股份、立讯精密等苹果概念股。还有更多中国手机,也已经走出国门,受到了海外市场的追捧。
另一方面,苹果在中国构建了依附于iPhone技术生态系统的“i经济”经济体系,虽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但实际上涉及的领域远超手机制造本身,包括手机生态中的娱乐、出行、送餐、购物等物联网服务。
在苹果的“助推”之下,中国高科技的“后浪”们高歌猛进、意气风发。
苹果与微软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其产品在生产过程当中,必须要依赖本土的产业链。而中国正好就具备这样的条件:世界工厂的产业链定位,大政府带来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环境便利,高素质且规模庞大的劳动力。
与苹果的合作,是中国和苹果公司的双赢之举。
经济学家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曾经提出,全球化的历史中,有四种依附关系主导过人类的全球产业链发展。
19世纪的工厂
根据这种依附理论,现代的“技术—市场”依附形式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凭借对核心技术和市场终端的垄断优势,成为生产链的主导者并获得最大一部分的附加值。而发展中国家则依附于跨国公司之上,从事核心技术和市场之外的低附加值环节。
苹果作为掌握核心技术和市场终端的跨国公司,势必要找到承接低附加值生产环节的市场。这样的逻辑还在推动着苹果公司的策略。如今,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的现状之下,苹果正在将产业链向成本更加低廉的印度和东南亚市场迁移。
而对于中国来说,为苹果提供产业链的过程当中,技术和人才得到了积累,与当年微软入华相比,有总比没有强。
2020年特斯拉横扫中国,许多人都在感叹,中国新能源汽车要被打趴下了。
但这似乎是伪命题,因为特斯拉不可能是当年的微软,中国新能源车企也不是当年的本土操作系统。
从诞生之初,特斯拉就是一家饱受诟病的公司。公司推出的第一个量产车型Roadster就遇到了实际成本高于预期的窘迫,直到2019年,市场还在质疑这家公司的交付能力。特斯拉的利润率在过去10年里,有9年是负数。马斯克说,特斯拉“距离破产一度只差一个月时间”。
但是,马斯克就是想要特斯拉与别的公司不一样,他要打造的是一款有梦想、有要求的汽车。
马斯克对特斯拉纯电动汽车的严苛,就像当年乔布斯对iPhone“完美”的要求那样。底盘高度的要求精确到毫米;电脑的性能要达到高级笔记本电脑的水平;FSD遇到了瓶颈?没关系,那就把整个程序重写。
在特斯拉最为艰难的2018年,中国进一步向特斯拉抛出了橄榄枝,特许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立超级工厂。从那以后,特斯拉的销量和股价在疫情之中逆势起飞,成了全球散户最热衷于投资的个股。
中国与特斯拉的对赌协议,是从2023年年底起,特斯拉每年须纳税22.3亿元,如果不能达成这一条件,则必须归还相应土地。
中国是馋特斯拉的税收吗?也许有一部分是。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特斯拉的入华,就像当年的苹果一样,能够将中国的产业格局进行锤炼整合,同时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
与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通常以电力驱动,是环保的新出行方式,也是实现出行场景电子化、智能化的绝佳平台。因此,关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巨大的想象空间,成就了它在IoT的故事中独特的商业价值。
智能汽车
新能源汽车被各国政府给予厚望。而对于中国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碳中和”,更在乎国家的能源安全。
2018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5亿辆,消耗了55%以上的石油进口量。然而中国石油储量低,60%的石油依赖进口。
在手机上已经被“卡脖子”的中国,这一次不能等了,必须争取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动权。
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从2009~2019年这10年,提供的补贴金额超千亿元。但补贴的过程依旧是泥沙俱下,有极少部分车企不用心造车,反而在钻研如何获得高额补贴,还是没有带来太多技术突破和竞争力。中国需要一个能够像当年苹果一样的鲶鱼,搅动汽车产业的浑水。
2014年中国正式引进特斯拉,当特斯拉进入中国的时候,人们惊叹原来新能源汽车这样玩才是未来,才是实现出行智能化的最佳平台。
同样是在2014年,在“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上追随特斯拉的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相继成立,2015年理想成立。后来传统车企也开始向造车新势力看齐,采用类似的运营模式,比如上汽与阿里合作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智己汽车。在时间节点上,这些绝对不是巧合。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拯救了特斯拉,特斯拉也反过来拯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
但对于特斯拉的在华经营来说,问题在于其产品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来说,价格太高了——一辆Model S可以卖到90万元,最基础的Model 3也要差不多50万元的价格。
特斯拉压低制造的成本、与本土品牌展开竞争,提高国产化率是必经之路。例如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中,30%~40%的成本来自动力电池。因此中国本土电池供应商,是特斯拉必须考虑的合作对象。
特斯拉上海工厂
宁德时代(300750.SZ)是特斯拉实现国产化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供应商。
宁德时代早已是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龙头。与特斯拉的合作堪称强强联合。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以成本优势在2020年7月份正式打入特斯拉供应链。此后,随着特斯拉横扫中国市场、国产Model 3出口欧洲市场,宁德时代实现了戴维斯双击。
虽说特斯拉看重的是宁德时代的成本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宁德时代的竞争力,并不仅仅存在于此。公司在电芯能量密度方面,其他各序列产品均处于领先地位。此外,据传宁德时代在2022年将会向蔚来汽车供应固态电池,有可能对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宁德时代对原材料采购端的议价能力也很强,进而转化成为毛利率的优势。这是因为宁德时代掌握了合成原材料的工艺和配方,以及宁德时代上下游的“备胎”都很多。这些都是公司难以逾越的技术和商业壁垒。
从成为特斯拉概念至今,公司股价已经上涨了1.3倍,Model Y爆火的2021年初,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大关;2020年10月资料显示,宁德时代超过LG化学,重新成为全球市占率最高动力电池厂商。
规模的扩大将有利于宁德时代进一步降低成本,与宁德时代合作的中国本土车企,将得益于电池成本的降低,进而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不仅仅是宁德时代。而如果你拆解一辆特斯拉(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都能轻易发现多家中国细分龙头供应商参与的痕迹。
为特斯拉提供六氟磷酸锂的新宙邦(300037.SZ),去年上涨了约1.5倍,市值达到了340亿元。这家公司,经过十余年时间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企业,提供电解液的原材料六氟磷酸锂、添加剂,产品销往日韩、欧美等国家地区。
业绩面上,新宙邦2020Q9营收增长了18%,而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提升了55%,说明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提升;报告期吸纳的近10亿元投资,让公司现金流翻了3倍有余。
像这样供应商从特斯拉供应链中获益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花智控(002050.SZ):三花智控2015年起,成为特斯拉热控系统供应商,股价5年内上涨了7倍。公司的并购对象三花汽零已通过特斯拉一级供应商认证,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短期来看,三花智控仍将维持在车用电子膨胀阀领域的领先优势,高毛利有望延续。公司股票目前PE估值为62倍;
拓普集团(601689.SH):中国汽车结构件龙头拓普集团,于2016年8月获得海外Model 3轻量化铝合金底盘结构件定点,2019年上半年又获得国产Model 3相关零部件订单。从2019年至今,拓普集团涨幅已经超过3.8倍,PE估值达到90倍;
赣锋锂业(002460.SZ):2018年9月,赣锋锂业子公司赣锋国际与特斯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特斯拉指定其电池供货商向公司及赣锋国际采购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年采购数量约为公司该产品当年总产能的20%。由于新能源汽车广泛采用锂矿作为动力电池的原材料,锂矿业在明年预计会有较好的业绩表现。2019年至今,公司股价涨了5.25倍,不过目前公司PE估值高达489倍;
亿和控股(00838.HK):市值约13亿元,2019年成功成为特斯拉的合资格供应商,并将模具销售给特斯拉的海外厂房。随着特斯拉2020H2销量和股价的“起飞”,亿和控股的业绩也逆风翻盘,利润达到2019FY之和,股价也从2020年8月份至今翻了1.5倍,截止目前PB估值为0.66倍。
信邦控股(01571.HK):2020年12月,因公司作为国内电镀汽车内饰件的龙头供应商,充分受益于疫情后的需求复苏、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特斯拉销量规模的提升,有券商给予信邦控股“买入”评级,目标价5.6港元。公司股票目前价格为5.18港元,股价在2020年共上涨了1.36倍,目前PE估值21倍。
敏实集团(00425.HK):生产的车身结构件、汽车装饰件、汽车装饰条及座椅骨架等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及亚太地区在内的全球市场。
旭升股份(603305.SH):2014年初公司成为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参与Model S车型所需零部件研发的旭升股份,从2017年7月份上市至今,股价已经上涨近1.5倍,目前PE估值为48倍;
力劲科技(00558.HK):为特斯拉提供压铸机,近3个季度上涨了8.8倍,目前PE估值为49倍;
博杰股份(002975.SZ):和特斯拉在ICT测试相关业务上有合作,上市以来涨了5.28倍,目前PE估值60倍;
天赐材料(002709.SZ):2020年11月开始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近3个月已经涨70%,目前PE估值为17.44倍;
……
过去一年间,实现了翻倍的特斯拉概念股就有超过20只。而随着特斯拉在华业务的不断深入,还会有更多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入特斯拉概念股的阵营。
而与当年微软、苹果入华都不一样的是,如今中国的新能源车企,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底层技术与核心竞争力。
广汽生产线
蔚来ET7芯片算力超过特斯拉Model 3七倍有余,搭载固态电池,人们惊呼“硬件怪兽”;比亚迪一口气推出三款混合动力汽车,均使用了DM技术,热效率达到47%的国际尖端水准,自研的刀片电池和车载芯片也即将实现外供;蔚来、比亚迪、小鹏、东风等车企超越了众多实力强劲的对手,闯进了全球车企市值的前100名。
此外,像百度、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这些诞生自微软“Windows经济”和苹果“i经济”的下游科技巨头,如今都在加紧发展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汽车生态。
中国高科技工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全球价值链的顶端,至少自全球化大幕拉开之后就没有过。
对于外国巨头入华,人们喜忧参半。去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特斯拉的“搅动”之下经历了太多惊心动魄,特斯拉市值无视空头逻辑的“一路向北”,包括供应商的股价起飞、获得市场的认可、公司股价随着新闻和业绩大起大落,也包括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分化和洗牌,强者俞强。
过去的20年里,我们看到了国际巨头入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但特斯拉与微软、苹果终究还是不同——苹果、特斯拉都实现了高度国产化,无论今天的智能手机和车企如何来来去去,被培育起来的产业链将会一直存在,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不断崛起、前赴后继挑战巨龙的坚强后盾。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已经不像当年的操作系统一样不堪一击。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从来不会简单重演。
从特斯拉将工厂带进中国至今,其实也不过短短的1年多。如果中国要在2030年实现50%的销量都是新能源汽车,那么特斯拉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龙头,将会有多大的业绩增长空间?它的供应商呢?
所以相比当年的苹果,在中国这个日渐开放、正在向成熟进发的市场,特斯拉势必搅动起更多的浑水,为供应商带来“历史级别”的大机会。
原标题:特斯拉不是恶龙
编辑:KoKo
格隆汇授权亚时财经发布。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热门话题更多>>
国务院国资委网站3月31日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查看详细]
2021-04-01 10:43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查看详细]
2021-03-31 10:20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查看详细]
2021-03-25 15:22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查看详细]
2021-03-22 16:53
风电板块走强,节能风电拉升涨停,大金重工涨超6%..[查看详细]
2021-03-19 10:47
3月1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加强对语..[查看详细]
2021-03-18 19:36
1-2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查看详细]
2021-03-15 14:41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查看详细]
2021-03-12 10:00
今日,核电板块走强,整个指数大涨4%。截至发稿,..[查看详细]
2021-03-08 15:11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查看详细]
2021-03-05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