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涨价的共享充电宝,真的在闷声发大财?

发布时间:2020-12-14 发布者:亚时财经

共享充电宝早就没新闻了。


最近难得掀起话题,说共享充电宝可能被植入木马,会泄露隐私,结果落地的新闻重心也错过了共享充电宝。


上海网警发布47秒视频,提醒火车站买的充电宝、扫码送的充电宝,甚至商场的共享充电宝,都可能被植入木马,盗取隐私数据。


询问多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后,他们的反馈都很简单:注重用户隐私,线路不含数据传输线,仅提供充电功能。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共享充电宝行业里,至少“三电一兽”(街电、来电、小电和怪兽)不会涉及此事。当下小电处于上市辅导缄默期,另外三家也还陷在竞争里。该人士觉得,共享充电宝从不被看好,好不容易熬到“闷声发财”,又何必自我伤害?


共享充电宝没新闻。一个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做了2年多的PR最近辞职了,因为“业务能力得不到提升”。她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很安静,在公关方面没什么事儿做。”


比如融资,2017年后就很少了。以“三电一兽”为例,2017年四家公司一共12次融资,2018年3次,2019年1次,今年1次。根据投中网不完全统计,过去4年四家共享充电公司共融资约21亿元。21亿元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共享单车2017年1月融资的规模,19.2亿元。


连上市,也和其他互联网公司状态不一样。以往,一家互联网公司提交IPO申请后,竞对公司也必然陆续传出IPO消息,比如快手抖音、Uber和Lyft。今年7月,小电接受上市辅导,计划在创业板上市。但至今,半年了,再没有其他家的上市传闻,而小电仍然处在辅导期。


一个有意味的细节是,另一家充电宝公司也有上市意向,向他们的一位投资人求证。对方不予置评,但随后也跑去询问上市资讯,该公司又回复对方,“没有听说。”


行业冷得连负面新闻都极少,诸如偷盗充电宝、专利起诉也都过去了。偶尔会有媒体翻起王思聪和陈欧打赌的旧账,然后就是涨价,才有人发觉,“噢,原来闷声赚钱了”。


这真是个奇怪的情景:疫情线下冲击如此之大,共享充电宝也依然坚挺,没有哪家因此而倒下,反而不断涨价,商业模式越来越健康。但没人在乎了。


共享充电宝的定价,对标的是当地一瓶水的价格


涨价是被提及最多的。去年年底涨了一次,用户们似乎虽有抱怨,但也没有激起多大波澜。最近据说又涨了一次。


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关总监称,价格还是去年的价格,没有涨。转头又告诉我,怀疑有人在炒作话题,“刚开始看到报道时,我们还挺紧张的,以为有人要打价格战,做铺垫。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涨价应该是从美团充电宝开始的。


据了解,2019年下半年多家充电宝品牌告别“1元/小时”,纷纷上调价格,现在4-5 元/小时的情况也很常见。


曾看过共享充电宝的投资人透露,共享充电宝的一个定价方式,是对标该城市一瓶水的价格。“比如,你在一个高山的景点上,水就卖得很贵,同样那个地方如果是人流量很大,但是可供充电服务的比较少,它(充电宝)就会卖得很贵。”


这或许是共享充电宝的基本定价方式,但每个投放点的价格其实由商家最终决定。此前,一名白牌共享充电宝代理告诉投中网,商家与共享充电宝合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充电宝机器买断,二是租赁。“选择一种方式后,我们给他们一个后台,自己定价,一般一个充电宝1-5块钱/小时。”怪兽充电的公关总监谢良梁也向投中网表示,充电宝的定价是跟商家通过合同约定的,不能从后台直接去调价格。


DCM的投资副总裁魏萌认为,“现在涨价了,你还是一样用,就说明用户在快手机没电时,价格敏感度是不高的,或者至少它的目标客户群是价格敏感度不高的。”


手机充电确实是刚需,尤其当下进入冬季,手机耗电量更迅速了,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就更高了。就像口渴了,再贵你也会在山顶上买一瓶水。共享充电宝同理,手机没电时,再贵,你也会借一个充电宝,但你不会管它是什么品牌。


原标题:悄悄涨价的共享充电宝,真的在闷声发大财?
来源:林桔/投中网
编辑:KoKo
格隆汇授权亚时财经发布。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