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因素致信贷"腰斩",货币政策稳定将延续
发布时间:2020-11-17 发布者:亚时财经
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0月信贷投放出现明显回落,环比少增12102亿元,但结构持续向好。
日前,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10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6898亿元,同比多增285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493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5.8个百分点。
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向好的积极态势,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表现好于预期,货币政策直达性和精准性作用凸显。近期央行提出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数量的稳定,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政策宽松难再加码。鉴于海外疫情发展仍不明朗,国内经济复苏需要稳定的流动性支撑,未来央行将会有更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逐步推广,以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
季节性因素影响信贷增量明显回落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6898亿元,同比多增285亿。与9月份的数据相比,信贷增长出现“腰斩”。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9万亿元。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这主要是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过去诸年10月的信贷增量都会较9月明显回落,这是正常的现象,今年亦不例外。人民币贷款是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组成部分,信贷增长的季节性回落自然也体现在了社融数据中。
实际上,剔除季节性因素外,同比数据更能显示出融资增长的稳定。数据显示,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
张旭认为,自7月以来,信贷增速已连续多月保持在13%左右的水平,体现出实体经济融资增长的稳定。
此外,信贷结构也持续向好:对公中长期贷款增长快于短期贷款,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稳健,表内票据与非银贷款受挤压腾挪额度。数据显示,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2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0.5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7.25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720亿元。
社融增速或为年内峰值
值得注意的是,10月社融存量增速继续抬升,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债券融资和人民币贷款所拉动。
央行数据显示,10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8%,较9月的13.54%进一步加快。
10月社融规模增量为1.4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493亿元。当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931亿元,同比多3060亿元。环比看,10月新增社融规模则显著收缩,主因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出现季节性的大幅缩量,以及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入收官阶段。
张旭认为,随着未来政府债券融资放缓,社融存量增速自然会回落。此外,10月M2增速由9月的10.9%回落至10.5%,也体现出货币增长的稳定,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既是够用的,也没有溢出来。
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考虑到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步入尾声,国债每月净融资在4000亿元左右,政府债券对社融的贡献已明显下降,若新增贷款按照去年同期水平测算,11~12月份社融增速将大概率维持在13.5%~13.7%区间内运行,即10月份社融存量增速有望成为年内峰值。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11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将季节性反弹,同比也将保持多增势头,但信贷增速大幅回升难度较大,年底前将保持在13%左右。这意味着今年20万亿元新增贷款目标将顺利完成,大幅超出的可能性也不大。
通胀风险升温,货币政策稳定性有望延续
11月6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特殊时期的政策不能长期化,退出是迟早的,也是必需的,但是退出的时机和方式需要进行认真评估。下一步政策总体上继续保持松紧适度,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另外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
对此,市场普通预计,降准降息等货币宽松不会有,但短期收紧仍缺乏基本面支持,现阶段货币政策稳定性有望延续。
王青认为,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带动下,年底前金融总量扩张过程将整体进入收尾阶段,压降房地产融资、支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则会愈发显现。
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回落至0.5%,环比下降0.3%,其中食品CPI环比由涨转降至-1.8%,非食品CPI环比上涨0.1%;PPI同比降幅稳定在-2.1%。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预计,明年二季度PPI存在上行风险,届时需要关注可能的货币收紧风险。历史上每一次货币政策收紧,都发生在综合物价增速高企或者是加速上升时期。当前经济复苏延续,加上主要国家货币明显超发,明年或将面临再通胀的重启。
货币也是影响通胀的重要指标,融资高增会推动PPI在未来持续走高。而PPI与核心物价的走势高度相关,其回升将会推动非食品CPI价格同步走高。因而即便明年食品CPI价格涨幅回落,通胀风险仍有可能再度升温。
姜超表示,以M1为例,由于货币从资金市场流入产品市场需要时间,M1同比增速大约领先PPI 10个月左右。2019年底以来,M1同比增速持续回升,也就对应着PPI自今年四季度开始持续回升的趋势。
编辑:陈静文
前海金融城邮报授权亚时财经发布。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上一篇:公募REITs又迎关键一步
热门话题更多>>
国务院国资委网站3月31日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查看详细]
2021-04-01 10:43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查看详细]
2021-03-31 10:20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查看详细]
2021-03-25 15:22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查看详细]
2021-03-22 16:53
风电板块走强,节能风电拉升涨停,大金重工涨超6%..[查看详细]
2021-03-19 10:47
3月1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加强对语..[查看详细]
2021-03-18 19:36
1-2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查看详细]
2021-03-15 14:41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查看详细]
2021-03-12 10:00
今日,核电板块走强,整个指数大涨4%。截至发稿,..[查看详细]
2021-03-08 15:11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查看详细]
2021-03-05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