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版"双11"背后,阿里巴巴在想什么?

发布时间:2020-11-11 发布者:亚时财经

第12个“天猫双11”在今年首次改变核心原则:原本只在11月11日当天能享受到最大促销折扣的购物狂欢节,变成了从11月1日持续到11月11日的促销购物季。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0点30分,2020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实时成交额突破3723亿。天猫方面预计,今年天猫双11吸引超过8亿消费者、25万品牌、500万商家共同参与,是覆盖面最广、参与度最高的一届。

 

如果按照首轮预售活动从10月20日凌晨付定金抢货这个时间点来算,今年整个“天猫双11”购物狂欢活动长达20天之久。

 

按照官方说法,这么做有利于“把波峰熨平”——降低物流压力、提升用户体验。

 

往年,双11最受诟病的环节除了算不清的折扣,就是迟迟不来的快递。今年11月1日,很多用户在凌晨对提前10天付定金的预售商品支付完尾款后,当天天亮就收到了包裹,“尾款人”秒变“收货人”。

 

能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因为商家把双11促销活动从一轮增至两轮,还因为阿里巴巴在物流方案上的新设计。

 

早在6月,菜鸟团队就开始预测双11将有哪些商品热销;9月底,商家们已经根据阿里巴巴的预测将货品调配至菜鸟的仓库;10月下旬,用户选中一些商品并给出预付款,其中一些商品就开始从菜鸟仓库中调出,赶往用户附近的前置仓或驿站。只等用户11月1日凌晨结算尾款,剩下的就是最后1公里的配送问题。

 

除了提升配送速度,阿里巴巴今年拉长双11大促显然还有更大的野心。

 

制造物流优势

 

送货速度和退货率之间并不直接相关,送货速度的提升也并不立刻影响那个平台当下的GMV(成交总额),但只要包裹送达的速度比竞争对手更快,就意味着让用户多了一个留在该平台购物的重要理由。

 

面对京东及拼多多两大电商“夹击”,阿里巴巴的优势逐渐被瓜分。因而举重孵化多年的菜鸟物流体系需要站出来,实现更多的差异化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

 

提升用户活跃度

 

过去三年里,阿里巴巴每个季度的用户增长两基本都维持在2000万以上,最高达到3900万。但是今年三季度,这个数字减少到了700万,月活用户数为8.81亿。拼多多正在全速追赶阿里,年度活跃买家在二季度达到6.93亿,且保持着每个季度500万的速度增长。

 

今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新版“淘宝特价版”App,在下沉市场应战拼多多。但按照其三季度月活用户总共只增加了700万推算,这轮下沉战疫似乎并没有为它带来多少新增用户。

因此,双11已经成为每年阿里巴巴用以提升用户活跃度的最重要营销手段。一个跨度更长的双11大概率可以让用户在半个月时间里每天都光顾淘宝——当改变游戏规则成为话题之时,这本身就是一次营销。

 

训练算法

 

目前,阿里巴巴正在推动从商业到技术的公司引擎切换。用其CTO程立的说法,过去10年,商业倒逼阿里巴巴的技术突破;下个10年,阿里巴巴要经历的则是用技术推动商业创新。今年的双11被阿里巴巴视为范式转换的起点。

 

 

(阿里巴巴CTO程立,图源:网络)

 

物流环节,实现库存前置主要靠的就是算法。如果用户信用够好,亚马逊会在用户将商品加入购物车时就开始配送。阿里巴巴的预售模式创造了比购物车更高的确定性,但这距离最终的预测精准度还有一定距离。

 

根据阿里巴巴智能供应链负责人岳谦提供的数据,阿里巴巴往年大促的单仓预测精确度能达到65%至75%,今年他们追求每个SKU(存货单位)的预测精准度也达到这个水平。双促会将算法的复杂度进一步提升——这正是需要强身健体的阿里巴巴所需要的。商业就是这样。

 

编辑:潘家欣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