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你的"豬肉自由"?
發布時間:2020-10-14 發布者:亞時财經
2019年,養豬龍頭飛龍在天,淨利潤競相暴增:新希望(000876)增了近2倍,溫氏股份(300498)漲了2.5倍,牧原股份(002714)翻了10倍。
高昂的利潤率,讓房企龍頭萬科,都在2020年5月7日正式宣布——進軍養豬市場。
養豬真的比蓋樓還賺錢?
“飛豬”造富
2019年,豬真的火到飛起來!7月開始,豬肉價格一路飙漲,年底最高達36.13元/斤。2020年,豬肉價格依然高位運行,一度創下38.3元/斤的階段新高。相較2018年、2019年上半年最高15元/斤的價格,大漲接近150%。豬價上漲,讓普通人失去了“豬肉自由”,也改寫了富豪的榜單座次。
牧原股份創始人秦英林,一年之間,身家暴漲900億,以1173.8億挺進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9名。曾經的造富熱門房地産領域,排在他前面,已隻剩恒大許家印、碧桂園楊惠妍兩大家族;而同是養豬出身的新希望劉永好家族,排在第19位。
2019胡潤中國百富榜上,秦英林、錢瑛夫婦和劉永好家族,亦分别排名15位和26位,成爲惡劣經濟環境下财富不跌反漲的少數富豪。
公司财報,更将财富的流轉揭示得明明白白。2019年,牧原股份實現淨利潤61.14億元,同比大增1075.37%,主要原因就是豬價大幅上漲。但實際上,2019年一季度牧原還虧損5.4億元;四季度就大賺47.27億元,同比大增2681%。這樣的跌宕起落,與豬價走勢完全一緻。新希望也實現淨利潤50.42億元,同比增幅爲196%。其中,生豬養殖業務實現毛利潤28.85億元,增幅451%,貢獻可謂居功至偉。其他養豬公司的利潤,去年也同步大幅上漲。溫氏股份實現淨利潤139.7億,同比增長253%;正邦科技(002157)實現淨利潤16.47億,同比增長751.53%。
利潤大漲的背後是,生豬産能卻大幅下滑。2019年,全國豬肉産量爲4255萬噸,同比下降21.3%;生豬存欄31041萬頭,同比下降27.5%;生豬出欄54419萬頭,同比下降21.6%。
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非洲豬瘟疫情的傳入。這對龍頭企業來說,非但不是壞事,還是大幅擴張、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最惹人矚目的,就是牧原股份。無論從出欄率還是股價來看,牧原的表現遠超溫氏,市值更在2020年3月一度觸及3000億的高位,成爲資本市場不折不扣的新晉“豬王”。這樣狂熱的表現,讓地産商都禁不住眼紅耳熱。2019年年底一場峰會上,萬科創始人王石直白地詢問劉永好,“養豬賺了多少錢”?劉永好的回答是:“效益不錯,請你吃飯沒問題。”
幾個月後,萬科正式進軍養豬業。
狂熱擴張
5月7日晚,萬科發布招聘廣告,開始延攬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養豬場預結算專業經理、豬場開發報建專員、豬場獸醫5類人才。在此之前,萬科已正式成立食品事業部,在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三大領域展開業務布局。但在養豬的康莊大道上狂奔的地産大佬中,萬科其實是後來者。2014年,王健林曾投資10億,在貴州養豬;2016年,許家印也投資3億,在貴州設立農牧基金;2018年,碧桂園開始進軍農業。
但要大幅擴張規模、改善産業鏈條,還得靠養豬産業的基本盤。在中國生豬養殖市場上,散戶占據絕大部分份額。2019年,中國的八大龍頭養豬企業(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糧肉食、大北農、天康生物),生豬出欄量占全國總量的8.27%;而散戶占比,高達90%。
但非洲豬瘟,正改變這一切。由于防疫能力不足,在疫苗出來前,散戶不敢大肆擴張。這給養豬龍頭企業留下了重要的時間窗口和市場空間,擴張最快的正是牧原。
牧原是典型的重資産發展模式。2014年上市以後,牧原進行了多次募資,僅2017年募資額就達55億,2019年爲49.7億元。募資的同時,牧原的子公司開始快速增長,僅2019年新設立的子公司就超過50家,同年底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多達138家,分布于18個省份。而且,牧原擴張的腳步并沒有停下來。截至2019年底,牧原在建工程較年初增加133.65%,仍在不斷擴大生産經營項目。2019年,牧原的出欄量已暴漲到1025.33萬頭;2020年的目标,則是1750萬~2000萬頭。
新希望也在持續加大生豬養殖的投資力度。3月5日公告稱,要建設10個生豬養殖項目,總投資達43.6億;項目3、4月開始籌備,8、9月正式投産。此次擴張,預計将新增出欄生豬300多萬頭。
天邦股份也表示,計劃與安徽省滁州市開展生豬養殖戰略合作,項目總投資達70億。
新舊養豬企業都希望趁着豬價飛漲,增加市場份額,實現彎道超車。規模擴張隻是一方面,生産鏈的完善更是布局重點。牧原在河南啓動了3個屠宰廠項目,設計總産能爲600萬頭,以适應未來由“調豬”向“調肉”轉變的趨勢。溫氏則在4、5月間,将華統股份增持到5%。華統的主營業務爲飼料加工、畜禽養殖、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等,可見溫氏亦在加強對産業鏈下遊的深度把控。
中國“豬周期”一般是3~4年,這些企業大幅擴張,無疑是希望能借着上漲行情增加盈利、完善産業鏈。但是至于能不能實現,還得看這一波行情能持續多久。而劉永好預測,這一波行情僅能維持到2021年。
逃不開的“豬周期”
最近3個月,豬肉價格已經開始下跌。農業部數據顯示,最近豬肉平均批發價爲43.88元/公斤,較春節高點下跌14%。
龍頭公司最新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4月,溫氏毛豬銷售均價爲33.24元/公斤,環比下滑5.65%;天邦股份均價爲57.21元/公斤,環比下滑2.30%;新希望均價爲32.88元/公斤,環比變動0.3%。
價格終究是供需的博弈。豬肉價格的下降,讓生豬出欄量也出現了下滑,而且是大幅下滑。像天邦股份,4月銷售商品豬17.48萬頭,環比減少22.61%,前四個月同比減少33.6%;溫氏股份,4月銷量同比爆減53.66%;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一季度銷量也同比分别下降16.67%、37.88%。但是,這些公司的盈利依然大漲。溫氏股份、牧原股份一季度全都扭虧爲盈,同比分别增長約5倍、8倍。
因此,養豬企業短期内大幅提升出欄率的能力和意願都不強烈;而作爲養豬市場絕對主力的散戶,因爲防疫能力欠缺、風險承受能力較弱,不敢大幅擴張。所以短期内,生豬出欄量不太可能大增。
供給減少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5月之後,複工複産複學力度加大,餐飲消費有所恢複,市場需求即将大增。中國國内供應不足,進口的遠水也解不了近渴。
有數據顯示,中國給美國的豬肉訂單開始增長。但過去幾年,美國豬肉出口總量不到300萬噸,僅相當于中國豬肉産量的14%。更要命的是,美國國内肉類也開始出現短缺。由于美國181家肉類加工廠中驚現14000例新冠确診病例,企業紛紛關閉,每天約有17萬頭豬無法宰殺。美國豬肉生産者委員會估計,如果這種狀況持續,到9月,美國不得不對1000萬頭出欄生豬實施安樂死。
1000萬頭美國豬可能要被安樂死
中國國内豬肉庫存,在過去一段時間已多次投放,對豬價影響效果有限。目前市場的一緻預期是:2020年,豬肉價格仍将高位運行,并持續到2021年。
曆史上看,中國生豬價格波動周期非常明顯。如2000-2002年、2002-2006年、2006-2010年、2011-2014年,各爲持續3~4年的完整周期。當然,周期中也會出現波動。從近年來看,2017-2018年處在周期下降階段。2019年下半年開始,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開啓了新一個上漲周期。
本質上,“豬周期”是豬的生長規律和經濟規律共同決定的,不是人能決定的。
不同于雞鴨3-6個月的生長周期,增加豬的供給至少要17個月。人們都是在豬價上漲時,才想着要增加生豬供給。但生豬養殖戶通常要先補母豬(祖輩豬),4個月後生出小豬(父輩豬);8個月後小豬長大,繼續繁育小豬(子輩豬);再至少過4、5個月,才能成爲供人們食用的商品豬(子輩豬)。
這麽一折騰,基本上要17個月(一年半)過去了。此時養殖戶們才突然發現,市場上生豬供給大增,先知先覺的開始高位大甩賣,豬價由此遭遇拐點。等後知後覺的人發現,豬價竟跌破了養殖成本線,于是猛然殺豬、止損求生,并發誓再也不養豬了,這時豬價開始兇猛跌入冰點。
三四年的豬周期,就這樣一再循環。
所以,即便沒有非洲豬瘟影響,豬價上漲也将保持慣性,不會很快結束。“豬肉自由”的實現,還需時日。但對養豬企業來說,這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企業并沒有指望豬價一直維持在如此高位,但牧原預計,隻要豬價高于25元/公斤,公司2020年的營收将同比增長一倍,達到450億元。而當下,豬價遠高于牧原的預期。
如果能照計劃讓生豬出欄量翻番、營收翻番,那麽,牧原或将坐穩“豬王”寶座。
豬王争霸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當前,哪家公司都沒有絕對優勢。2019年,中國生豬出欄量爲54419萬頭,行業規模達萬億級。其中,牧原僅占1.88%。而美國生豬養殖龍頭Smithfield(Smithfield于2013年被萬州國際收購,萬州國際則是河南雙彙的母公司),2015年的市場份額已達13.58%。在法國,出欄量在500頭以下的小豬場比例約爲6%;美國爲3%;中國則高達90%以上。盡管過去兩年,這一比例已大幅下滑,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養豬企業仍然擁有巨大的提升空間。而豬王争霸的實質,就是溫氏、新希望和牧原的“三國殺”。
過去幾年,溫氏股份一直是穩坐“豬王”的頭把交椅。長期以來,溫氏采用“公司+農戶”的養殖方式,即農戶按溫氏标準建好養豬場,“幫助”溫氏把豬養大;溫氏則爲農戶提供豬苗、飼料、動保、技術指導等服務。2015年,溫氏全年出欄量爲1535萬頭,是牧原的8倍。
但牧原的增勢極其兇猛。2019年,溫氏出欄量爲1851萬頭,牧原就有1025萬頭,前者僅爲後者的1.8倍。5年内,牧原産能擴充5.3倍,遠超過溫氏的1.2倍。2020年,牧原正全方位超越溫氏。能把上千萬頭豬養得膘肥體壯,牧原的大肆擴張背後,有其獨特優勢:它是目前唯一采取“工業化封閉式、自繁自養自宰、集中飼養、就地屠宰、冷鏈運輸”的養殖公司,即獨立掌握生豬養殖的整個生産鏈。這既有利于防控疫情、保障體系穩定性,又提高了生産效率、保障了食品安全。
更重要的,牧原的模式讓其更能節約成本,提升利潤,規模效應。在行業景氣時賺更多,在行業低迷時更少賠。這也是它的絕對規模尚不如溫氏,但卻利潤與市值都超越溫氏的關鍵。
不要以爲,養豬容易。據說,牧原一名飼養員就要同時飼養2700-3600頭豬。沒有強大的科技化、工業化技術,已經不能在今天規模化養豬。僅2019年,牧原的研發投入就高達1.11億元,同比增長22.26%。
獨特的養殖模式、快速的擴張速度,讓牧原能以更快速度趕超對手。如今,“牧原模式”更被行業看好。
新希望在養殖模式與牧原相近,并具有飼料、生肉加工等多個産業鏈條。
溫氏也開始改革升級爲“公司+養殖小區”模式,即公司集中農戶,統一規劃、管理養殖小區,實現高效現代養殖,提高單一農戶飼養規模和養殖效率。但就在這一波行情中,溫氏已經失去“豬王”的地位。
4月,牧原實現生豬銷售收入39.9億,首次超越老牌龍頭溫氏37.78億的水平;出欄數量上,當月牧原銷售124.7萬頭,溫氏銷售86.42萬頭(含毛豬和鮮品),連續兩個月超越溫氏,坐上行業頭把交椅。
在資本市場,牧原的股價從2019年初的每股30元左右,達到2020年最高139元左右,暴漲400%以上,市值也一度觸及3000億,成爲第一家觸及該量級的養豬公司。而溫氏市值還在1500億左右徘徊。當然,與溫氏不同的是,牧原是“純養豬”公司;而溫氏生豬養殖的業務占比爲6成;正邦科技、新希望的生豬養殖的占比更低,飼料才是公司營收的半壁江山,近幾年才開始發展養豬業務。
從各個角度來看,牧原都已經是當之無愧的“豬王”,更有人将其譽爲“豬中茅台”。
一邊是豬企擴産、價格回落,養殖戶再度面臨賠本生死線;一邊是經濟下行、消費承壓,消費者還是感覺豬肉價太貴。在多種因素的複雜參與下,預計在9月前後,豬肉價格還将沖上新一輪的高峰。
目前條件下,人類還無法消滅“豬周期”。但經過這輪擴張,牧原和溫氏等巨頭的市占率有望超過10%。屆時,新老“豬王”對市場的影響力加大,或許能讓人們在豬價的起伏中,盡量少受些跌宕之苦。
文章來源:華商韬略
編輯:KoKo
格隆彙授權亞時财經發布。
下一篇:9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翻倍
熱門話題更多>>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3月31日發布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查看詳細]
2021-04-01 10:43
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查看詳細]
2021-03-31 10:20
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2月份,..[查看詳細]
2021-03-25 15:22
3月22日,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查看詳細]
2021-03-22 16:53
風電闆塊走強,節能風電拉升漲停,大金重工漲超6%..[查看詳細]
2021-03-19 10:47
3月1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加強對語..[查看詳細]
2021-03-18 19:36
1-2月份,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查看詳細]
2021-03-15 14:41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查看詳細]
2021-03-12 10:00
今日,核電闆塊走強,整個指數大漲4%。截至發稿,..[查看詳細]
2021-03-08 15:11
今天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查看詳細]
2021-03-05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