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投资增速分化催生行业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0-07-21 发布者:亚时财经
(图源:网络)
文 | 李湛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要:2020年上半年投资的分项数据出现了明显分化,从分化趋势中,我们或许能够窥见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投资机会。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在1%至1.5%之间。其中,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在5%至5.5%之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在5%左右,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在-5%至-4.5%之间。
1.投资增速V型反弹,修复速度慢于预期
2020年上半年投资增速正在修复年初疫情冲击导致的“大坑”。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2月的-24.5%反弹至6月-3.1%,增加21.4个百分点。为有效控制新冠疫情,1月至2月社会生产接近停摆,2月投资增速创历史新低。随着疫情得到初步控制,3月开始,政府推动有序复工复产、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投资增速明显反弹。从单月数据来看,5月投资增速转正为0.9%,恢复至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6月进一步反弹至1.1%,但若要修复年初疫情导致的巨大缺口,还需要一段时间。
(图源:Wind,中山证券研究所)
投资增速修复慢于预期,主要是防疫转向常态化,供需两端均未出现报复性反弹。在我们前期《沉舟侧畔千帆过——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报告中的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经济指标在SARS拐点确认后的1至2个月内基本上修复疫情带来的冲击。而且,年初市场普遍预期国内新冠疫情出现拐点后,主要经济指标大概率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但是,随后的新冠疫情在全球失控性蔓延表明其破坏性远高于SARS,其对经济的影响也远高于市场的普遍预期。
在2月下旬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常态化防疫依然在持续。在常态化防疫措施持续存在的前提下,供需两端均未出现报复性反弹,限制了投资增速的修复速度。一是企业需要在卫生条件、办公空间、员工数量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复工,中小企业产能修复需要较长时间,甚至部分中小企业永久退出市场。二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室内消费持续低迷,部分服务业(餐饮、酒店、交通、旅游、线下院线等)经营受到极大冲击,相关企业的利润修复较为艰难。三是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活下去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追加投资的需求并不紧迫。四是企业为降低成本,不同行业员工面临不同程度的降薪裁员压力,居民的边际消费意愿下降,终端消费需求缺少增量空间,投资反弹空间受限。
从三大分项数据来看,房地产投资一直独秀,基建投资有望后来居上,制造业投资较为疲软。6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为1.9%,基建投资累计同比为-0.07%,制造业累计同比为-11.7%。面对疫情冲击,以内需为主的房地产投资韧性最强,基建投资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快速拉升,制造业投资受内外需同时收缩的双重打击、影响最大。
从地区来看,投资增速累计同比由高到低分别为西部、东北、东部和中部。6月东部地区投资累计同比为-0.7%,中部地区投资累计同比为-11.9%,西部地区投资累计同比为1.1%,东北地区投资累计同比为0.4%。
疫情发生后,不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发生结构性变化,明显向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从地区投资分布结构来看,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比42%、28%、26%和4%。东部地区在固定资产投资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面对疫情冲击韧性较强。2020年1至6月,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速排名靠前,与2019年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国有投资逆周期调节发力,修复速度明显快于民间投资,说明投资增速的改善主要是政府主导的。6月国有投资累计同比为2.1%,民间投资累计同比为-7.3%。投资主要靠国有投资发力,受益于财政政策倾斜、利润约束较少、融资便利等因素,在经济下行期一般政府主导的国有投资具有逆周期调节稳投资的作用。
2.政策发力有侧重点,聚焦产业升级和保持产业韧性
面对百年难得一遇的疫情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振兴计划以降低疫情的影响。相对而言,中国的财政刺激的规模算是比较温和、也更加注重投资效率。今年政府的政策发力侧重点非常明确,聚焦高质量发展,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铺路。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确保国有投资资金来源。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目标赤字率3.6%以上,特别国债1万亿元,专项债3.75万亿元,预计城投债净融资额约在3万亿元至5万亿元之间,这样广义赤字率约在11.25%至13.25%之间。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空前。同时,专项债券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比例由20%提升至25%,增加专项债的资金撬动规模。为配合政府债券发行,货币政策引导政府发债成本下降,并通过降准、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补充银行资本金等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
传统基建项目托底,基建投资聚焦“两新一重”,促进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两新一重”指的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的是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是指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化社区服务。重大工程建设主要是指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我们前期报告《新老基建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并存》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基建占基建投资规模的比例不超过10%,短期内不具备独挑基建投资大梁的能力。但考虑到新基建中美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也对未来中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而老基建在体量、稳就业、稳增长等方面的作用短期难以被替代,所以,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新老基建将并存。
受中美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中国加快了对5G基础设施的建设。截至2020年6月,中国5G基建的数量已经超过25万个,5G用户数量超过3600万个。政府对5G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一方面,中央和多部委多次表态支持5G建设。基本上每个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都有提到加快5G建设,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多部委正在制定或者已经出台5G建设的相关标准以及扶持政策。
另一方面,全国超过22个省市发布2020年5G发展目标。比如,北京预计到2020年底开通5G基站数量4万个,上海预计2020年累计建设3万个5G基站,江苏预计2020年底5G基站数量达到5.5万个,浙江2020年建成5万个5G基站,广东在2020年三季度末完成5万个5G基建。按照目前的速度,到今年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市有望实现5G商用落地。
减税降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扩大对外开放稳定民间投资,保证产业韧性、促进产业升级。民间投资一般具有顺周期性,在经济下行期和面对较大外部冲击时,民企的决策会更加趋于保守。今年新冠疫情的发生对民企的营业收入影响较大,业绩下滑,民企增加投资的意愿也相应下降。考虑到民间投资多集中于制造业,而此次疫情表明保持制造业的产能供应和产业链完整性非常必要。所以,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是通过降成本、增加收入来源和吸引外资稳定民间投资,尽量缓解疫情对民企的冲击,保证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韧性。一是通过减税降费增厚民企的利润。今年减税降费的目标为2.5万亿元,较去年增加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因疫情导致的收入增速放缓,改善企业盈利情况。
二是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展民企收入来源。市场监管部门表示202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优化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在对装机容量6MW以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实施豁免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豁免范围、简化申请材料。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运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至33条,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持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3.基建投资逆周期调节发力,单月增速预计高位趋缓
从单月增速来看,基建投资反弹速度非常快。5月到达高点10.9%后,小幅回落至6月的8.3%。主要原因如下:一是2月下旬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政府推动有序复工复产,产能迅速恢复,供需形成良性循环。年初由于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为遏制疫情的传播和扩散,政府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隔离措施,导致生产生活基本上停摆。虽然1月集中发放了2019年年末提前下达的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但由于经济几乎停摆,1—2月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回落。3月开始重启经济,随着员工陆续返岗,产能逐步恢复,基建投资增速迅速反弹。
(图源:Wind,中山证券研究所)
二是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大幅增加。1—6月年专项债发行了2.37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约1.53倍。2019年年底提前下达2020年1万亿专项债额度,2020年2月11日新增2900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5月6日新增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并要求5月底发行完毕。综合来看,截至2020年5月底,政府共下达了2.29万亿元专项债额度。面对百年难得一遇的新冠疫情冲击,政府采取了非常规应对策略,逆周期调节力度大幅加码。另外,专项债用于项目资本金的比例由20%提升至25%。
三是专项债用于基建项目的比例大幅提高。2019年专项债用于基建的比例大约在34%,大部分用于土地储备、棚改等房地产项目。今年监管明确要求2020年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棚改等于房地产相关项目,但新增了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项目。据统计,目前专项债用于基建项目的比例超过80%。
四是地方政府的储备项目较为充足,提高了资金与项目的配套衔接效率。根据各省市发改局公布的信息来看,全国31个省市均公布了2020年重大项目计划,储备项目来源丰富,只要资金到位,项目就可以启动。比如,广东2020年安排重点项目1230个,总投资5.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00亿元,占总投资的12%。浙江2020年安排重点项目670个,总投资3.0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50亿元,占总投资的13.6%。河南2020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980个,总投资3.3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占总投资的25.4%。
展望下半年,基建投资单月增速已经见顶,下半年大概率逐渐回落至6.5%左右,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约在5%至5.5%之间。
一是从增长趋势上来看,基建投资单月增速斜率正在逐步走平。基建投资单月增速3月较1—2月反弹18.9个百分点,4月较3月反弹12.8个百分点,5月较4月反弹6.1个百分点,6月较5月回落2.6个百分点,年中基本上是基建投资单月增速的高点,后续趋势可能是稳步回落。
二是下半年专项债剩余额度明显少于上半年。今年专项债额度为3.75万亿元,1至6月已经发放2.37万亿元,7月以后剩余额度为1.38万亿元,占总额度的约37%,下半年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明显不及下半年,增速大概率下滑。
三是新冠疫情对经济冲击较大,基建投资肩负一定程度的稳投资重担,下半年依然具有较强韧性。考虑到受疫情影响,内外需同时收缩,制造业投资难有明显起色。而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房地产投资以维稳为主。所以,今年投资的发力方向主要是基建投资。同时,政府在特殊时期,对宏观杠杆率的上升容忍度明显上升,政府加杠杆有一定空间,基建投资依然保持一定韧性。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研究显示,2020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为259.3%,较2019年年末增加13.9个百分点;M2/GDP和社融/GDP也大幅上升,分别增加12和14.2个百分点。另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要保持M2和社融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4.交付压力和宽流动性支撑房地产投资韧性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一枝独秀,受疫情影响最小,单月增速在3月就已经反弹至正值区间,4月以后单月增速基本与去年相当,6月达到8.5%。其实从2018年下半年起,房地产投资增速就呈现较为景气的状况。究其原因,需要对现行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图源:Wind,中山证券研究所)
我们从房企视角对现行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勾勒。房地产项目一般要经历拿地到建房到销售的过程,与房地产投资增速密切相关。影响房企投资决策的因素一般有4类:一是房屋销售情况。房屋销售情况越好,房企越愿意扩大投资。房屋销售包括现房销售和房屋预售。目前房企大多采用期房销售,这就涉及到交付时间的问题,在交付期时点,房企必须完成房屋的施工和相关许可证的办理。
(图源:格隆汇)
二是资金到位的程度。资金到位才能保证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运营。一般情况房企的资金来源主要由银行信贷、自筹资金和其他(主要是预付款)组成。国内贷款与货币政策和监管密切相关。当货币政策收紧、监管趋严的时候,房企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就会变得较为困难。自筹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的留存收益和股本。其他资金主要来自房屋预售的预付款,预付款一直是房企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之一,基本上成本非常低,近乎于零。
三是商品房的库存情况。一般房企的库存较多的时候,房企倾向于减少固定投资,会加大销售去库存。当房企库存较低又面临交付压力的时候,房企会加快施工进度。库存并不是决定房企投资的单一因素,一般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房企的投资决策。
四是对房价的预期。如果房企预期未来房价会涨,即便当下可能没有立即反应到投资上面,也会增加土地储备,等到房价上涨时增加期房销售,并在房屋交付前,房地产投资一般会处于较高水平。
2018年以来房地产投资一直处于较为景气的区间,主要是因为低库存下房屋交付压力导致。2017年至2019年商品房一直处于去库存区间,但从2018年开始库存去化速度见底开始逐渐修复。同时,从2015年至2019年期房销售一直处于高位增长区间,特别是在2016年至2017年,期房销售增速多数时间处于20%以上,而一般期房的交付时间在2年至4年之间。所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向上攀升后趋平的形态。
(图源:Wind,中山证券研究所)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房地产相关指标在年初都出现了骤减,但房地产施工面积依然保持了正增长,受交付压力和宽流动性影响。一方面,受期房交付压力影响,房屋施工增速保持较高韧性。另一方面,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企业的流动性普遍面临短缺的困境,政府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加码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尽可能保证企业不会因为流动性断裂出现大规模的破产潮。2020年1至6月,M2新增了约14.85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新增规模15.97万亿元的约93%。相应地,房企的银行信贷增速率先恢复。2020年前6月,国内信贷增速为3.5%,已经恢复到疫前水平。
展望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单月增速基本上见顶,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单月投资增速可能缓慢下滑至7%左右,预计2020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约在5%左右。一是从单月增速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边际增速趋缓。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较3月反弹17.4个百分点,4月较3月反弹5.8个百分点,5月较4月反弹1.1个百分点,6月较5月反弹0.4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来看,房地产投资单月增速基本上已经见顶,进一步向上的概率较低,但依然具有较强韧性。
二是虽然“房住不炒”的基调目前没有看到明显放松的迹象,但考虑到房地产的重要作用,政府还是以维稳为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怀来县、广州、驻马店、宝鸡等12个城市传出解除限售、限购、限价等相关房地产松绑政策,频繁试探中央的底线,但全部以一日游告终,政府对“房住不炒”的基调保持了非常高的政策定力。但是,考虑到房地产关系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涉及到的产业链上下游较广、与失业率密切相关、多数民众身负房贷等因素,房地产市场目前还是以稳为主。另外,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已有超过120个城市发布了各种人才政策变相稳房价。
三是受疫情影响,全国居民的购房需求明显收缩,影响现房和期房的销售情况。从房企的资金来源来看,其他资金(预付款)的增速修复是最慢的,上半年其他资金增速为-5.3%,明显低于国内信贷、自筹资金和平均资金来源增速。一方面,疫情对企业营业收入影响较大,居民收入受到影响,消费意愿较低。另一方面,考虑到疫情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年初的隔离期使得居民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加上很多民众负债水平较高,对支出更加谨慎。但需特别指出的是,高收入人群受疫情的影响可能较少,其在获取优惠政策和金融资源方面存在优势,所以,一线城市热点地区和部分豪宅楼盘的销售情况可能依然非常火爆。
四是受预期影响,房企拿地明显更为谨慎,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城市,这也会影响到后续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空间。房企土地购置面积一般是房地产投资的先行指标,从2019年开始房企拿地增速出现断崖式下降,目前也是在负增长的区间波动。一方面,中美贸易争端的本质在于美国要遏制中国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忌惮中国挑战其霸主地位,这使得中国政府深刻意识到集中力量发展房地产并不能在中美博弈中取得优势地位的。近年来,中国的国家战略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更加偏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房企纷纷开始思考转型的道路,特别是龙头房企。比如,宝能、恒大、富力等龙头房企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万科开拓养猪业务。
5.制造业投资修复缓慢,分化趋势明显
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修复最为缓慢,主要受内外需同时收缩影响。一是年初国内疫情爆发,政府采取了严厉的隔离措施,加上春节假期的因素,制造业投资大幅下降。二是3月开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秩序有序恢复,但常态化防疫持续,消费并未出现报复性反弹,内需较为疲弱。
三是3月以后疫情海外蔓延扩散,外需受到较大冲击。而且制造业出口额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高达六成,外需萎缩对制造业投资影响很大。四是3月和4月油价暴跌,PPI通缩程度加深,以石油为基础的民企制造业利润受到巨大冲击,利润承压,缩减开支降成本更为重要,投资自然会受到影响。五是从3月以来,政府推出了大量促销费的政策,包括发放消费券、促进汽车消费、促进家电消费、减税降费等,但从扩大消费的效果来看,存量消费需求基本上已经接近饱和,但受制于居民收入没有明显增加、增量消费需求没有太多起色。
(图源:Wind,中山证券研究所)
从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30个行业中,6月投资累计增速只有4个行业为正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6个行业负增长。另外,8个行业6月投资累计增速高于平均增速-11.7%,22个行业6月累计增速都是在平均增速以下。我们将3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分别为上游材料类10个、中游装备类4个、下游劳动密集型消费类10个、下游技术密集型消费类6个。
上游材料类中,黑色系和燃料系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恢复至疫前水平,主要是因为企业担忧国际运输中断风险囤货、基建投资需求较为景气以及垄断型行业一般为国企资金雄厚。1—6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一是年初国内疫情爆发时,多数境外经济体对中国采取了减少航班、撤侨、减少货运等措施。而且,2月下旬以来,疫情海外蔓延扩散,部分国家短时间内采取了对外封锁的防疫政策。企业担忧较为依赖出口的上游原材料的供给,大量囤货或者提前交付订单。
二是受疫情冲击,政府逆周期调节明显加码,对基建投资加码的预期以及基建投资大幅增加,导致厂商增加对上游相关原材料的囤货。三是钢铁、石油、煤炭、冶金等上游原材料行业一般为国有垄断企业,资金雄厚,在稳增长、保就业和盈利多目标之间权衡取舍,在经济下行期间对利润收缩或者亏损相对不是太敏感,可以逆周期加码固定资产投资。另外,3月和4月油价暴跌,中国加大了储备用油的规模,相应的仓储投资有所增加。
(图源:格隆汇)
受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打压、政府加大对相关产业扶持,以及TMT行业利润增厚的影响,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基本恢复至疫前水平。1—6月仪器仪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打打停停,但是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打压一直没有放松。2018年以来,美国将多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列入实体清单,限制中国留学生在美的专业,并将对华为的技术限制门槛从25%降至10%后又直接降至0%,企图彻底掐死华为的高端芯片生产来源。
中国政府也没有坐以待毙,从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税费政策等多方面加大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保证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政策有利于增厚相关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估值,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来看,1—5月仪器仪表制造业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9%,高于去年5.9%的平均水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4.7%,高于去年3.1%的平均水平。
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速恢复至疫前水平;受疫情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影响,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制造业投资增速接近疫前水平。1—6月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一方面,疫情期间,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的相关药品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相关疫苗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所以,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处于较高水平。本次疫情使得各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全球化分工和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在遭遇重大冲击时,较为脆弱,政府加大了对废弃资源利用的投资力度。
下游传统劳动密集型消费类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多在-12.5%以下,主要是因为常态化防疫下需求较弱、企业对经济前景预期难言乐观以及企业处于去库存阶段。一是虽然国内疫情控制情况较好,但是由于新冠病毒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有效治疗方案还在研发之中,内防反弹、外放输入依然不能松懈,常态化防疫可能会在长时间内存在,消费的修复比预期中的要慢很多。
二是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来看,必选消费企业的利润数据依然处于较好的状态,但基本上所有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固定投资都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主要还是因为企业对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不太乐观。5月以来,主要经济体放松管制措施后,部分国家出现了疫情的反弹,等到冬季流感季来临时,可能又会出现第二波的疫情大爆发,外需的复苏还为时尚早。虽然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修复情况领先,但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拖累。另外,全球央行多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放水的后遗症可能会在疫情结束后显现出来,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
三是从PMI分项数据来看,6月产成品库存为46.8%,原材料库存为47.6%,制造业企业多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其实从2012年开始,制造业企业就已经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了,经济处于下行期,存货积压不利于资金周转而且也有贬值风险。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多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对于扩大国内市场固定资产投资持谨慎态度。
展望下半年,预计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在四季度有望转正,预计2020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在-5%至-4.5%之间。
综上所述,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在1%至1.5%之间。其中,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在5%至5.5%之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在5%左右,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在-5%至-4.5%之间。
作者:李湛、邹欣 /财新网
编辑:林芷萱
格隆汇授权亚时财经发布。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热门话题更多>>
国务院国资委网站3月31日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查看详细]
2021-04-01 10:43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查看详细]
2021-03-31 10:20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查看详细]
2021-03-25 15:22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查看详细]
2021-03-22 16:53
风电板块走强,节能风电拉升涨停,大金重工涨超6%..[查看详细]
2021-03-19 10:47
3月1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加强对语..[查看详细]
2021-03-18 19:36
1-2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查看详细]
2021-03-15 14:41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查看详细]
2021-03-12 10:00
今日,核电板块走强,整个指数大涨4%。截至发稿,..[查看详细]
2021-03-08 15:11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查看详细]
2021-03-05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