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0年股价暴涨62倍,特斯拉的“野蛮”生长会继续吗?

发布时间:2020-07-10 发布者:亚时财经

股价暴涨、市值登顶、销量逆势上涨……成立17年、上市10年的特斯拉近日话题不断。这个曾经濒临破产的公司如今风光无限,股价相比于刚刚上市时暴涨了62倍,有望在2020年实现首次年度盈利。


 

(图源:网络)


新能源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但电动汽车仍有不少隐患,喧嚣的市场狂欢下,是特斯拉同时面对着机遇与挑战的现实。

 

市场前景广阔

 

就政策方面来看,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继续实施补贴、免征购置税;欧洲各国持续推进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欧盟公布“欧洲绿色协议”,严控碳排放等,这些措施暗示新能源汽车将是各国重点推介对象,也是未来市场的主要方向。

 

就市场表现来看,疫情期间,特斯拉的销量不降反增,呈现逆势上涨趋势。 5月,特斯拉Model 3车型以2.08万辆的成绩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共交付9万多辆汽车,远高华尔街预期的7.2万次。

 

证券分析师乔·奥沙认为,基于特斯拉在疫情期间的优秀表现,估计特斯拉在明年有望交付75.7万辆电动汽车,同时预计2025年交付250万辆电动汽车,营收达到1000亿美元,息税折旧摊销前的利润率将达到20%。

 

目前,特斯拉已经超过丰田,以2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2019年,特斯拉以接近17%的市场份额稳居销量TOP10车企第一位,同比销量增速超过50%,2020年的销量还在持续增加。

 

特斯拉令人兴奋的表现吸引了资本关注,股价一路飙升,今年涨幅接近200%,过去7个交易日一度上涨近40%,“它已经成为新的华尔街赌场”。

 

在政策铺路、需求增加、资本关注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渗透正在加速,更加广阔的市场被逐步打开。可以看到,特斯拉正面临关键的电驱动战略机遇期,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挑战仍然不小

 

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仍在探索、升级之中,存在着许多难以预知的问题。其中,质量问题是重中之重,也是车主关心的焦点所在。

 

与特斯拉的高销量不匹配的是,其新车质量一直饱受诟病。

 

据市场研究公司J.D.Power今年6月发布的全球新车质量年度研究,与市场第一位的高销量相反,特斯拉的新车质量排名垫底。这项研究已经延续34年,主要调查车主在购车后90天内遇到的问题,具有较高权威性。

 

由于车辆频繁出现突然失控加速、电池起火、触控屏失灵等情况,特斯拉接到大量车主投诉,最严重的一起电池起火事故导致两人死亡,一人受伤。目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正在对特斯拉进行调查。

 

特斯拉首款量产车Roadster诞生于2008年,距今也不过12年;电动车相比于燃油车是一个全新领域,没有足够的外部经验可以借鉴。这意味着特斯拉的造车经验并不丰富,实操经验需自己探索。

 

同时,随着新能源市场被打开,奔驰、奥迪等老牌豪华车企纷纷加入战场,大力加码新能源;中国造车新势力发展强劲,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逐渐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崭露头角,特斯拉或将面临数量庞大的对手。

 

中国与特斯拉:互为机遇与挑战

 

特斯拉的超常发挥,不乏中国市场的助力。2019年,特斯拉Gigafactory工厂落户上海,开启特斯拉国产化之旅。


 

(图源:网络)


生产方面,在特斯拉二季度交付的汽车中,88%来自特斯拉上海Gigafactory工厂,高效率的中国制造正成为特斯拉的有力后盾;销售方面,中国市场二季度总共交付约3.1万辆汽车,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3,是增速最快的市场,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力。

 

同时,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带来了百花齐放的电动车产品,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企销量占比提升至13%,与特斯拉不分伯仲,头部车企或将成为特斯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特斯拉在中国也不断推进国产化进程。此举将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历史性机遇,也给国内新能源车企带来巨大的挑战。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特斯拉强势入驻中国市场,加剧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对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会形成‘鲶鱼效应’,会加快行业的优胜劣汰,真正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能走出来。”

 

随着特斯拉股价的暴涨,A股市场特斯拉概念、相关产业链企业也集体拉升,给中国新能源车企带来持续利好。

 

当地时间7月8日,特斯拉股价终于稍稍降温,结束六日连涨收跌1.73%。但美股9日收盘时,特斯拉股价再次上涨,涨幅2.08%,收报1394.28美元,总市值达约2586亿美元。

 

许多人担忧特斯拉股票正处于泡沫之中,但尽管如此,特斯拉的前景依然备受看好,而如今以“野蛮”之势生长的特斯拉,能否抓住机遇,战胜挑战,继续“野蛮”下去,还待市场的检测。


撰文:唐浩

责任编辑:SHAN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