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时观察|中国债券近期波动的三大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0-05-02 发布者:亚时财经

亚洲时报英文网近日发文称,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兴趣与日俱增。4月22日共有两万人付费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债券论坛线上季度峰会。

 

 

(图源:网络)

 

4月23日下午,中国国债期货突然上涨,据新浪财经报道,十年期合约在五分钟内上涨了0.54%,当日涨幅为0.61%,主要五年期合约当天上涨0.14%,五年期合约与十年期合约均创下历史新高,但两年期尾盘下跌0.07%。

 

中国债券市场消息人士透露,主要有三大因素推动债券市场上涨,之后将以周期性模式趋于稳定。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31个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和福建七个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0,000元。上海以19,621元位居榜首。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包括现金收入和实物福利。

 

推动市场变化的第一大因素是国家的降息政策,目前经济政策已经从放宽土地融资配合财政刺激措施,转变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财政刺激措施。目前直接来自土地融资的广义货币比例已降至10%左右。来自中央的“降息”信号实际上包括利用各种手段来降低广谱利率,而不仅仅是降低某个具体利率。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目前银行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迫切需要降低广谱利率。净利息收入收益率降低使银行更加专注于企业信贷。尽管中国人民银行不断降低公开市场工具利率,但央行的货币工具从未超过其总负债的4.5%。存款综合利率成本仍然是影响银行负债成本的重要因素。银行从事很多中间业务,这必然会导致成本上升。因此,银行目前的经营战略已逐渐向企业信贷转移。

 

但中小银行如果盲目放贷可能带来不健康风险,造成企业存款向大银行转移。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下调存款利率基准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少量存款这块“压舱石”也无法抵挡调整政策。

 

第三大因素是银行宽松的流动性和相对较高的到期溢价。这有助于债券市场长期利率下降。4月7日,在中央银行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前后,三年期以下国债收益率出现明显下降,小幅波动导致整体收益率曲线陡增。

 

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债券市场降息预期逐渐增强,中长期利率幅度加大,整体收益曲线趋于平缓。超额准备金率提前下降引发债券市场对货币宽松政策的预期,导致短期收益率下降。流动性的持续下降和对长期趋势的不同看法导致市场资金分配从短期债券转移至中期债券。

 

同时,持续的流动性宽松和相对较高的到期利差也将有助于长期利率下降。

 

4月是传统的缴税月份,但从近期货币市场利率角度看,银行间基金在税收期间的表现稳定。宽松的流动性抑制了中长期政府债券的溢价,中长期国债配置开始进入市场。

 

如果按照2002年以来不同期限国债利差的历史分位数计算,截止4月23日,属于中长期的7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70%以上。利率较短期的价格绩效比仍然是过去两年中的最高点。

 

新浪财经发文解释了中国投资者的债券市场投资策略。文章称,4月23日债券市场的突然上涨并非一朝一夕。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降息”,银行资产和负债双方的压力,以及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带来的影响都使债券市场的活跃具有长期性。终期利率出现微弱下降势头,加上社会舆论和投资者情绪化因素的影响,促成国债期货上升。

 

新浪文章认为,短期流动性宽松和相对较高的到期溢价仍然可以主导中长期利率下降,利率拐点可能仍需等待。市场仍有上升空间,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将进入2.2%-2.4%。

 

 

文章来源:ASIA TIMES FINANCIAL(by Chris Gill)

实习编译:王一婷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