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奧斯卡”首次亮相本土 流媒體成印度電影強心劑

發布時間:2019-09-18 發布者:亞時财經

印度國際電影學會獎(IIFA)頒獎典禮18日在孟買舉行,由于成立以來IIFA均在海外進行頒獎,此次頒獎将是20年來印度首次在本土舉辦頒獎典禮,與此同時,相關數據也顯示印度電影業正迎來了又一個豐收年。


印度國際電影學會大獎是印度最大型的傳媒活動(圖源:網絡)


2018年,共有1800部印度電影走進了世界各地觀衆的視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和印度工商聯合會(FICCI) 3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同期印度電影行業增長了12.2%。


北美、英國和海灣地區的大批南亞移民一直是印度電影主要的海外傳統市場,狂熱的粉絲們往往會排上幾個小時的隊,隻爲一睹沙魯克汗(Shah Rukh Khan)等明星的風采。


資料圖:印度著名影星沙魯克汗(左)與阿米爾汗(圖源:網絡)


但印度電影也在其他地方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尤其是在中國。例如,獲得寶萊塢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提名的黑人喜劇《調音師》(Andhadhun)在中國大受歡迎,總票房近5000萬美元(約3.5億人民币),另如《摔跤吧!爸爸》的主演阿米爾·汗(Aamir Khan)也在中國斬獲不少人氣。


本次活動的電影發行商Akshaye Rathi表示,由于南亞移民遍及海外,電影行業在許多歐洲國家以及加拿大、新西蘭和新加坡出現了“巨大的增長”。現在印度電影重點進軍這些國家隻是時間問題。


此外,更不要忘記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本身就有着巨大的擴張潛力。根據安永的分析,電影行業收入預計将從2018年的1745億盧比(約172億人民币)增長到2021年的2361億盧比(約233億人民币)。


如今從IIFA最佳影片獎的一些提名影片已能看出印度電影的巨大變化,如間諜驚悚片《心甘情願》(Raazi)、史詩片《印度豔後》(Padmaavat)以及喜劇片《喜得千金》(Badhaai Ho)等,都突顯出寶萊塢已經走出老套而又單調的載歌載舞。


印度間諜驚悚片《心甘情願》海報(圖源:網絡)


該行業也一直在吸引機構資本和新鮮人才。這反過來接觸了更多年輕受衆,創造了更大的多樣性。

  

就在幾年前,當流媒體服務進入印度,改變了許多印度人看電影的方式時,電影行業處于一片恐慌。但後來證明像Netflix以及Hotstar等流媒體服務公司如同一劑強心針,它們爲電影發行提供了一種新的媒介,并爲新電影提供資金支持。


同時,與常規電影不同,流媒體産品可以免受印度臭名昭著的審查制度的約束。安永的報告顯示,2018年數字版權銷售收入飙升近60%,主要買家包括亞馬遜和Netflix。

 

這些流媒體巨頭也開始花大價錢原創制作一些印度題材的内容。


Netflix爲其電視劇《神聖遊戲》(Sacred Games)海報(圖源:Mtime時光網)


Netflix爲其電視劇《神聖遊戲》聘請了寶萊塢超級明星納瓦祖丁·西迪基(Nawazuddin Siddiqui)和賽義夫·阿裏·汗(Saif Ali Khan)。上周,它又與寶萊塢最具知名度的制片人之一卡蘭·喬哈爾(Karan Johar)達成了合作。


文章來源:Asia Times

原文鏈接:

https://www.asiatimes.com/2019/09/article/bollywood-magic-casts-its-global-spell/

實習編譯:李立鳴

特别聲明: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将及時更正、删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财經郵箱聯系:asiatimescn@sina.com

熱門話題更多>>

推薦文章

更多>>

掃一掃手機閱讀

ATimesCN手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