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统文化产业化

发布时间:2018-11-08 发布者:APD


【亚时中文网讯】珠海市举办的“十字门金融周”活动中,最有特色的当属“金融与文化”体验活动。香洲埠,是荟萃了全国主要传统院落形态,集中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和建材精华的高端文旅项目。它的第一观感令人惊艳,唐乐表演,原道文化博物馆等更令人赞叹。


唐乐演奏者“唐代礼乐复原组”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发起的民间组织,成立于2014年11月,以90后为主,其宗旨是致力于复原和再现中国唐代宫廷乐舞表演及古人生活方式,至今已根据古谱学术性复原了数首唐传日本的宫廷乐舞麴。从这次演出的“甘州”,“扶南”,“夜半乐”,“三台盐急”,“太平乐”,“庆云乐”六首麴目来看,乐麴悠扬,五弦琵琶丶箜篌丶筚篥等乐器和唐式服装都非常逼真。这些乐麴乐谱在国内已经失传,他们要从国外藏本翻译,才能重新展示,其情怀和实干精神令人敬佩。同场的景泰蓝大师作品,琵琶演奏“飞花点翠”也相当精彩。亲临香洲埠的这些活动,笔者感慨当下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势头及其产业化的潜力。


近20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至今,其阵容已经不可忽视。从汉服运动异军突起,横跨海内外,到国学书籍,国学班走红各地,再到唐乐复原,都从各个角度折射出了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此外,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势头已经从最初的民间自发行为开始登堂入室汉服运动最初完全由民间兴起,民间传播。2003年11月22日,电力工人王乐天首次身着汉服走上郑州街头,汉服运动由此发端。经过14年发展,去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时,中方在人民大会堂用汉服礼乐接待,这也标志着汉服礼乐首次进入中国正式的外交礼仪场合。今年,共青团中央组织举办了首次全国性“中国华服日”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有着深厚的基础,首先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经过建国以来的改造 - 弃其糟粕,保其精华,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备了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


其次,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上升,大大增强了国民信心,这在新一代青年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具备深厚的社会基础。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物质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文化消费需求随之增长现在,文化和旅游已经是中国的两大产业,每年的市场规模数以万亿元计:


在旅游业方面,2000至2017年年年间,国内旅游人次从7.44亿人次上升至50.00亿人次,旅游总花费从3,175.5亿元上升至45,660.7亿元,人均花费从426.6元上升至913.0元。


在文化产业方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中国出版图书499884种,总印数90.4亿册;出版期刊10084种,总印数27.0亿册;出版报纸1894种,总印数390.1亿份;出版录像制品5671种,数量6,226.2万盒/张;出版录音制品8713种,数量21,358.4万盒/张;出版电子出版物9836种,数量29,064.7万张;制作广播节目7820296小时,电视节目3507217小时,公共广播节目播出14565058小时,公共电视节目播出17924388小时;全国电影票房收入492.83亿元除此之外,近年方兴未艾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尚未纳入“中国统计年鉴”。所有这些文化产业,其规模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或是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中国文化产业开辟出提升国际市场地位的发展道路。实际上,从影视到网络游戏,许多文化产品已经在海外打开了可观的市场。在2016年5月麴阜师范大学中国外交遗产研究中心举办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笔者初次读到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陈氏水(Tran Thi Thuy)提交的论文“通过网络游戏向越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及其对两国文化交流合作的推进作用”时,对中国网络游戏在越南市场超过50%的占有率感到惊讶;后来又发现即使在与中国文化背景迥然不同,古代史上交通甚少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一批中国影视作品也已经走红,以至于海青等中国艺人数年前就已经在那里颇有知名度。


如今,汉服产业化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在的汉服制作之精良考究,与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不少汉服制作机构对历代服装形制了如指掌,足以令许多古装片影视制作方,导演感到羞愧。现在的汉服制作正在与摄影,婚庆,成人,开笔等消费和人生大事结合,展现出了产业化增长潜力。目前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占全球市场的36%左右份额,汉服产业本身虽然难以做到那么巨大,但是能否借此潜移默化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形象?这值得探索。


改革开放前期,八,九十年代时,中法政府合作举办时装展会,中国政府去的是纺织工业部长,法方去的是文化部长;此事给笔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能够给我们长远的启示。作为一个十三四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旣要工业视角的纺织服装产业,也要文化视角的纺织服装产业。


要实现传统文化发展与产业化,在完成了传承之后,重点应该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是存在于博物馆里的“死的”东西,更应该是渗透在广大国民日常生活中的“活的”东西;而且要营造时尚形象,赢得青年追捧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金融业参与传统文化发展与产业化,一方面可以扮演资助方和买主的角色,世界各国金融机构向来就是艺术品,高层次音乐活动的重要资助方和大买主;另一方面可以积极稳妥地探索传统文化产业化项目中的金融参与。(完)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