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时观察|濒危物种界也讲“颜值”?

发布时间:2019-07-08 发布者:亚时财经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中国的大鲵“颜值”绝不算高。它和成年人类一样重,有着黏糊糊的棕色皮肤,巨大的嘴巴卷成一团,一副咧嘴傻笑的样子,还有一双看似多疑的小眼睛。


中国大鲵(图源:网络)


它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然而,与同样是濒危物种的大熊猫不同,大鲵却很少上新闻。


为什么有些动物能促使人类为保护他们动辄捐出数百万美元,而另一些动物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呢?


研究显示,体型、智力、行为、稀有程度、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这些都在人类对各种濒危动物的态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西卡罗莱纳大学心理学系荣誉退休教授哈尔·赫尔佐格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可爱’,如大眼睛和柔软的身体特征会激发人类作为父母的本能,因为它们会让我们想起人类的婴儿。”


赫尔佐格是人与动物关系方面的专家,他说熊猫眼睛周围的黑眼圈激发了人类的养育本能。


熊猫(图源:网络)


而大鲵因为长相原因,似乎与蛆虫、老鼠和蛇一样,激发的是人类出自本能的厌恶情绪。


苏塞克斯大学心理学院的恐惧症专家格雷厄姆·戴维说,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厌恶某些生物。


“厌恶是一种习得的情绪,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能是在社会、文化和家庭内部传播。”他说,有些动物因为与黏液或粪便等和“恶心的东西”相似而受到厌恶。


而有些动物,比如老虎和狮子,因为它们身上覆盖着与孩子们可爱玩具一样柔软的皮毛,所以即使凶猛,大多数人也都不觉得它们令人厌恶。


老虎和狮子(图源:网络)


但这并不是说喜欢某些可爱或有魅力的物种有什么不对。“当我们保护一个物种时,我们也保护了它们的栖息地,因此,其中的所有生物也都从中受益。”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弗雷德里克·勒让德说。


但受欢迎也并非都是好事。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象和老虎等野生动物的“虚拟”存在——无论是在电脑屏幕上、t恤上还是在儿童读物上,都可能让人们误以为它们在野外比实际情况更常见。然而大多数大型动物群,从河马到长颈鹿再到大猩猩,仍然处于危险之中。

 

此外,这些“人气”稀有动物还有被偷猎的风险。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生态学家法兰克·库尚说,越稀有的物种,为传统医学和狩猎提供的价值就越大,因此被猎杀的频率也就越高。


所以,当你再看到中国大鲵这类“有点可怕”濒危物种照片时,请记得:不“以貌取兽”,不以“颜值”论稀有。


来源:Asia Times

原文链接:

https://www.asiatimes.com/2019/07/article/being-cute-helps-endangered-species/

编译:王雨芹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