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死亡和机器人》:Netflix、硬核和新锐网剧

发布时间:2019-03-26 发布者:亚时中文网

不知你最近是否被Netflix出品的新剧《爱、死亡和机器人》刷屏?


一部共18集的成人动画,每集十分钟左右不等的时长,不受惯有剧集设定的局限。剧中既有着2D、真人CG等动画制作手法的运用娴熟,也包含着科技、宇宙、战争、工业,甚至是中国聊斋等不同的剧情元素的杂糅,每集之间既可以拆分又可以通过共性衔接在一起。



和以往相比,看似这是一次习以为常的新剧“冒尖”,却犹如顽石坠湖般,激起的涟漪在不断敲打着影视制作的边界和流媒体对内容接收的程度。


作为流媒体巨头,一向看重内容库扩充的Netflix,这次的出手,换来的是IMDb评分9.0,豆瓣评分9.3的高分成绩。



一道来自Netflix的午夜甜点


18个故事,情节没有任何关联,时长简短且风格迥异,却依然能够完成叙事完整的重任。


观众此时变为一个个“沙发上的土豆”,在短短几分钟里,视觉受到了双重冲击。一种是创造性的实验性镜头,包含大量暴力美学、科幻、波普艺术、漫画等元素;一种是画风多变地混合,包含赛博朋克、真人CG、漫画格、东方式蒸汽朋克、定格等多样的动画形式。



每一个小故事几乎都有小说改编的蓝本,都可以扩充为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网友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心中的Top前三争论不休。其中,第三集《证人》和第十四集《齐马蓝》,成为获得喜爱最多的典型代表之一。


《证人》的故事发生在中国香港,开篇的画风玩的是典型的赛博朋克,剧情上脑洞和悬疑。



脱衣舞女Zawora,在一天无意中目睹到了对面大厦的一场凶杀案,并和凶手上演了一场《重庆森林》版的围追堵截。从公寓到街道,从街道到天桥,从天桥到舞厅,从舞厅再回到公寓,舞女失手杀死了凶手后,却发现对面大厦里,有一个和凶手长得一摸一样的男人在目睹她的行凶过程。



这是一个类似《恐怖游轮》的悬疑惊悚故事,情节突出了循环往复的因果轮回,细思极恐的结局,虽然无关科技和宇宙,只是一个时空循环主题的故事,但这个风格化十足的小品带领观众走入一个莫比乌斯环式的诡异场景中。


而奠定这一集风格的导演,正是《蜘蛛侠:平行宇宙》的前艺术总监Alberto Mielgo,不久前他凭借这种颠覆性的画风,帮助《蜘蛛侠:平行宇宙》拿到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奖项。


反观《齐马蓝》,改编自英国科幻作家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的同名小说,却最具有哲学思辨意味。



齐马原本是一个驰名中外的天才画家,为了寻求更深刻的艺术,开始将生命探究的方向放到宇宙之外,将自己改造成了一个拥有了机器身躯的人,不仅能够忍受极端环境,而且可以识别所有已知光谱。


终于,在宇宙的深处,他找到了答案。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正是将自己从机器变为人,再回到最初的机器。


这集通过一个画家的视野,将自己的存在价值投射进作品,整个对初心的寻找过程一直充满着平静和释然,折射出人类探索宇宙、追寻真理,最终的归宿不外乎是一开始的初心。


18个精神内核独特的故事,唯一的联系是主题:爱,死亡和机器人。


豆瓣上有网友将故事简述为,“铁甲钢拳版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喵版机器人总动员,色情版银翼杀手,机甲版银河战队,猫版怪形,酸奶成精版高堡奇人,盗梦版星际穿越, 白蛇传版铳梦,老年垃圾版宠物小精灵,狼人版锅盖头,杨过版地心引力,沧海桑田版朝圣之路,光晕女版蒸汽男孩,我机器人版深海长眠,攻壳机动版疯狂的麦克斯,要把大象装冰箱版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一千种死法版希特勒回来了,黑暗侵袭版死亡之雪, 一言以蔽之:黄暴动画科幻版《十分钟年华老去》。”



镜头之上,极致的暴力美学和硬科幻交织在一起;镜头之下,人性似乎也变得具象,被赤裸裸地搁置在案板之上。有网友批评18集的质量良莠不齐,但获得的反馈却是压倒性的好评。


一次流行文化的压缩


一个个架空的世界,背后却有着流行文化的蓝本。观众不必提前恶补文化背景和故事的运行逻辑,不论是剧情走向还是突出的精神内核,你总能看到一些与当下流行文化相契合之处。


其中,《桑尼的忧伤》突出了女性被性侵后的煎熬和自我救赎;《变形者》讲述了种族歧视;《冰河时代》《秘密战争》《机动装甲》等集虽然站的角度不同,但大多突出了战争带给人类的残酷;《三个机器人》《齐马蓝》《盲点》又是在讲述的是人类和机器的根本性撕裂,即赋予机器足够的自由意识后。



这样一部天马行空的剧集,走红的背后是引发了观众对于当前文化症候的共情。此外大量的暴力美学镜头、色情粉饰,和硬科幻辅助,致使《爱,死亡和机器人》此次不仅唤起目标受众的关注,凡是对民间怪谈和科学幻想、古老寓言与诡异事件感兴趣的人,都会对格外留意这部跨界元素糅合的剧集。


当娱乐资源逐渐多样化,影视剧纷纷陷入一场场视觉争夺战之中。花样百出的影视表现形式,虽然分割着一部分观众对于剧情内容的重视,但也满足着观众对于视觉享受的极致追求。对于《爱、死亡和机器人》而言,自然会考量受众会对什么样的镜头感兴趣,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唤起观众对于镜头的使用智商的需求,也会吸引大批潜在观众,证明出特效钱没有白花。


注重用户的体验,也同样是Netflix一直恪守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钟情于大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的喜好的Netflix,这次在对《爱、死亡和机器人》的推荐上,进行了用户可以随意选择播放次序的尝试。


Netflix发言人回应称:“我们希望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连续剧中的不同剧集,看看什么样的方式对我们的会员有效。”流媒体的竞争内容库当然很重要,如何给用户提供更便利的体验也很关键。


一次新锐的内容布局


这部剧的导演是曾执导过《死侍》的提姆·米勒,他和曾参与制作《纸牌屋》的大卫·芬奇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汇集起世界各地不同艺术家、动画人、制作公司,将不同篇幅,不同画风的动画集合在一起。二人的一拍即合,却得到的是来自平台的无数次拒绝。


大卫·芬奇


“这个项目很难和电影工作室达成合作,因为在一部影片中间看到演职员表在电影里并不常见。但这些短篇动画长度不同、相互之间没有主题联系的特性对流媒体订阅服务的天然属性而言,却是完美契合的。”


从阿方索·卡隆的《罗马》到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中可以看出,Netflix对内容的吸纳程度远高于其他传统平台,特别是在对于内容的投资和开发上,Netflix的慷慨解囊,给予很多文艺作品和先锋导演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和充裕的经费保障。


对于倚靠订阅费作为唯一收入的Netflix来说,提供独一无二的优质内容,既可以加强用户粘性,培养观众对于平台的依赖;也是为了通过多样的内容增加收入和更多的用户订阅数。


而从《纸牌屋》开始,大卫·芬奇就想打破电视剧不是30分钟、就是1小时的刻板印象。他在接受《IndieWire》采访时称,严格以时长为标准的叙事节奏,就是对故事的诅咒。


让每个故事达到它需要的时长,才能带来最大的影响力和娱乐价值。


这一边,大卫·芬奇抛弃传统的剧集长度,认为这对于讲好故事有严重的限制时,国内的众多剧集却出现注水严重的问题。原本三十集可以讲述完整的故事,却拉长至五十集以上。根据《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和2004年至2008年之间,国产剧平均每部控制在30集之内相比,2015年前后国产剧集数已平均达到每部42集。


国外的短剧已经站在内容风口,国内的习惯性注水长剧还浸淫在资本市场里。


《爱、死亡和机器人》的出现,挑战着传统剧集对于各项要求的限制,将所有尝试融合在一部剧集里,给业内外提交了一份具备先锋意识的答卷。这次大胆的试验后,世界或许已经准备好接受变得更加多元化,一些被贬低的边缘文化搭乘产业快车,被赋予了审视世界的新思路。(完)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