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票房突破31亿,国家电影局:系科幻电影里程碑

发布时间:2019-02-15 发布者:中国电影报


2月13日下午,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电影报社协办的《流浪地球》观摩研讨会,在中影股份公司举行。


国家电影局副巡视员陆亮,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歌等出品方代表向到场嘉宾介绍影片情况。研讨会由中影股份总经理江平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等多位电影学界专家和业界代表等共同出席。


陆亮对《流浪地球》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代表国家电影局向影片的主创团队和出品方表示祝贺,他称赞《流浪地球》的出现具有“科幻电影里程碑”的意义。


他在发言中表示,“每攻克一个电影类型,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影艺术就会更多一份信心。《流浪地球》带领我们攻克了科幻电影。从前好像只有好莱坞可以拍科幻片,现在中国人也可以拍了,它为中国科幻电影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流浪地球》不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端。”


喇培康回顾了中影股份与《流浪地球》的结缘,“中影股份是一家全类型、全产业链的电影企业,早在2012年我们就买下了刘慈欣《流浪地球》等三本小说改编权。2014年初中影股份正式启动《流浪地球》拍摄计划, 2017年北京文化加盟,2019年春节影片上映。”


喇培康对诸多支持和帮助《流浪地球》的同仁表达感谢,面对当前影片取得的优秀成绩,喇培康十分谦虚地表示,“《流浪地球》的胜利,是出品方、主创团队和宣发方的胜利,更是中国电影体制的胜利,没有中国十多年来电影体制改革和发展,没有全体中国电影人的艰苦奋斗,就没有《流浪地球》的厚积薄发。我们会静下心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继续前行。”


宋歌表示,北京文化这几年从《战狼2》《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和《流浪地球》中发现了几个规律。首先,中国电影的题材和类型仍有很多空白留待创新,我们要在这些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与突破;第二,电影的价值观一定要是主流价值观,宣扬让整个社会和民众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第三,要用观众喜欢的电影语言和最先进的电影技术来拍摄、制作电影。


与会专家从影片的文化内涵、市场表现、影史意义等多个方面对《流浪地球》进行分析与评价。专家认为,《流浪地球》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作品”,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的情结,又透视出家国的情怀。影片中表现的父子情、祖孙情、兄妹情、战友情,不仅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还承载着一种“即便有过隔阂、误解,但终将团结起来共建家园”的希望,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式表达。


电影《流浪地球》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4家公司共同出品,另有22家公司参与影片联合出品。


《流浪地球》由刘慈欣原著,郭帆导演,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出演,Mike隋、屈菁菁、张亦驰、杨皓宇、李虹辰、杨轶、姜志刚、张欢主演。影片目前正在全国热映,截止到2月14日,影片上映10天累计票房突破31亿元人民币,不仅取得2019春节档票房冠军,业界预测最终票房有望冲击50亿元。


此外《流浪地球》春节期间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外市场上映后,也引来外媒和当地观众的广泛好评。纽约时报、金融时报、News18等媒体都纷纷发文,认为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而且在影片中看到了异于西方大片的价值观!电影在北美、澳新地区的院线发行由CMC华人影业独家代理,于2月5日同步国内上映,并先行以IMAX3D版本在海外上映,这也是中国电影首次以IMAX版本在海外发行。电影上映当天即开启了“一票难求”模式,上座率超过90%,多数影厅售罄,观众的热度达到空前状态。截至2月10日上映首周,北美澳新票房达263万美元,创近年来华语电影海外开画最佳成绩。


专家和学者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


植根于土地和家园的创世神神话


《流浪地球》所具有的中国特质和它的人文内涵,让我觉得特别可贵。这部电影作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作品,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的情结,又透视出家国的情怀。从“祖”到“父”到“子”,三代人情感线的贯彻,带着非常独特而浓厚的中国人特有的情感的表达,很有情感冲击力。


很多好莱坞科幻电影更多是末世神话,这种末世神话实际上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简单来说就是放弃,而我们这部作品是创世神话,是乐观积极、是怀抱着希望的,《流浪地球》中带着地球寻找新家园这个命题本身就植根于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地和家国。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


水到渠成,渠成水到


《流浪地球》的诞生有三个条件。首先是整个社会要从农耕文明到科技文明和信息文明转型实现以后,在这个社会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的一个作品。80年代我们都探讨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其实最重要的问题是那个时候我们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我们还在埋头于生计问题,所以我们的想象力无法支撑我们站在人类的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想象。


其次,科幻电影的文学基础也非常重要,中影在2014年就买下刘慈欣三部小说的版权,确实很有前瞻性。


第三,中国电影的工业体系完善、技术特效手段升级、专业环节的有效保障,是这个影片成功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流浪地球》是在恰当的时间出现的恰当的作品。


我认为《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升级换代、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一个标志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现的一个正确的电影。它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强烈的显示出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晓虹


用艺术手段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今天主要说两点:第一,这是用艺术的手段来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旨。影片中最终的任务虽然说是由中国人提出并且来实施和完成,但是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是全人类群策群力的结果,其实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片子的主旨。全球各地、各民族的人们,为了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这一个共同目标,而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战与抗争。影片用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和而不同”的理念,有着非常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观的引领。


第二,这个片子告诉我们中华文化为什么可以绵延五千年。我们抵御外敌用长城,我们贯通水系用运河,中国人一直靠自己的努力去跟大自然抗争。当毁灭来临时,美国人想的是建造诺亚方舟离开,而中国人选择带着地球去流浪。地球从开始流浪到安全要多久呢?要2500年。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气魄和胆识,像美国200多年的国家可能不会这样想事情,而中华民族五千年,我们就会想到用2500年来实现地球从太阳系抵达恒星新家园,2500年的流浪,靠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底气,靠自己的双手付出汗水以及心血来表达这种不服输和永远相信希望的精神。


著名剧作家、评论家赵葆华


关键节点上的关键作品


《流浪地球》是在中国电影业关键节点上出现的一个关键性的作品。在“影市寒冬论”甚嚣尘上的节点上,《流浪地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的力量,让电影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动力十足。


《流浪地球》是我们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一个标志性的、代表性的作品。无论是影片的书写方式、制作方式都做了颠覆性、充满创新性的表达以及制作。用大格局、大思维、大手笔、大主题,完全摆脱了以往电影中“小儿小女,小情小调”的态势。《流浪地球》以科幻电影的类型进入了人类救亡图存这样一个大情景,在这样一个大危机、大情景下,表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主题。


影片传达出的人文精神恰是人类生存之力量、人类希望之所在。片中展现的人文关系、科技关系、精神力量又都是我们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可以说是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主题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完美融合。同时,《流浪地球》所呈现的无论电影工业化的成熟度、电影思维想象力的丰富度与类型化表达的成熟度,都在国产电影创作上达到一个新高度,成为一个新标志。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


《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科技馆首部馆藏影片


中国科技馆在1月27日举办了一个电影展映,经过慎重思考,最终决定把《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技馆第一部收藏影片。


中国科技馆是国家级科普设施,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的职能。我们此前收藏过《神州一号》返回舱、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等,都是中国科技历史上最重要的东西。此次收藏《流浪地球》也是科技馆同仁在1月27日经过了超前的考虑和研判后慎重提出的。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个收藏决定非常正确。


中国科技馆主要以展览展品为核心,通过展览向公众普及科技知识。我们当前已经安排科技专家于2月17日的“大讲堂”,对《流浪地球》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解释,带领观众更好地解读影片中的科学含义和科幻的含义。


此外,我们也希望与诸多出品方联合举办影片特展,在中国科技馆将片中道具等进行展览。当前全国有200多个科技馆,每一个科技馆至少有一个电影院,大对影片有着很大需求,我们希望未来能够与电影界加强合作,邀请更多科技类、科幻类影片将首发式放在中国科技馆,同时我们也希望将科技类、科幻类影片放映作为科技馆的一项日常活动。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电影学者陆红实


鲜明的当代性与中国性


《流浪地球》是一部现象级的影片,它具有非常鲜明的当代性和中国性。


《流浪地球》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它对先进的生活方式和对虚拟世界的认知促进了我们科幻想象力的提升;其次从价值理念上来看,当中国融入全球化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导演有了更宏伟的世界观;第三,影片在探索电影语言现代化方面实现了更高端更现代化的突破。


同时,《流浪地球》也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中国性。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的创作中体现中国性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一部科幻电影里面要体现中国性其实是有难度的,但是这部影片体现的很好。首先,它非常好地处理了人类情怀和人文意识的关系。其次,从大的类型来说我认为《流浪地球》是科幻、灾难、家庭伦理三种类型的叠加。而家庭伦理的叙事是中国传统非常经典的叙事,影片把人物结构和人物关系框定在一个家庭里面,我们的电影传统是在家庭的叙事当中来完成史诗叙事,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个片子非常强烈了体现中国性。最后,影片当中体现的用于牺牲和付出的英雄观也非常蓬勃。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


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之作


《流浪地球》不仅仅是科幻电影题材的创新之作,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之作,也是新时代中国电影首振创新代表之作,还是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电影繁荣兴盛的必然之作。


《流浪地球》的经验从制片管理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三点:首先是具有开创性以及补白性,开辟了中国硬科幻重工业电影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影片以中国人特有的家货情怀为根基,以集体英雄主义的方式来讲述带有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浪漫诗意的、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故事。中国太需要这样仰望星空的电影作品。其次,影片的制作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明标志之作,在制作上为中国电影界树立起了标杆,代表了先进的电影工业制作水平。最后,影片展现了宣发新力量。《流浪地球》选择春节档期,我认为恰恰很契合春节档另类合家欢的主题,影片是一个“流浪”与“回家”的主题,人们为了生存到处流浪、探索、拼搏、奋斗,为了回家不顾一切的疲于奔波、迁徙、辗转、劳顿,春节大团圆,春节档看这样的电影是天时地利人和,会带来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新时代对于中国电影确实提出了新要求,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生存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们将如何面对未来的世界、面对各种挑战与危机,我觉得《流浪地球》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古典式英雄主义与中国精神的结合


《流浪地球》展现了东方的气概与中国式的想象力,是一部古典式英雄主义与中国精神相结合的力作。中国人传统中“家”的概念在影片中通过祖孙三代的传承得到了表现。这种传承,这种精神,这个牺牲中间包含的伦理价值上的传承,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个电影把科学、把人类共同的关注、人类共同的感受和中国精神、中国人的伦理意识、价值观结合的非常精彩。我认为这也是未来电影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经验。


在艺术上与电影的工业制作上,《流浪地球》带动了电影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整体来看这是一个关乎民族精神、关乎中国社会,非常好的一个指标性的作品,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地标。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衡


《流浪地球》实现国产硬核科幻片从无到有


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首先,科幻片不同于其他的类型,它承载的文化性其实超出了一个电影的范畴,而进入到文化层面。中国硬核的科幻大片刚一出现就不只是图谋强国,而是在思考拯救整个地球,这是非常沧海桑田的世界维度,从这个维度上观照《流浪地球》的价值,可能才会更加完整。第二,从艺术媒介角度来看,《流浪地球》现象级的成功使得电影这样一种文化产业龙头的身份力量再次得到彰显。第三,《流浪地球》用一部影片带起了一个类型,这个难度在于硬核科幻片类型突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从无到有的。恰如影片当中地球仍在抵达新家园的路上一样,中国的科幻片或者说中国类型化也在迈向新境界的路上。


网络影视评论专家司马平邦


《流浪地球》是工业文明堆积的成果

我认为这部电影碾压了之前所有中国商业电影,我们这个时代,中国特别需要这样一个产品,在中美贸易战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爆款产品,为什么?今年电影春节档票房58亿,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今年整个春节期间全国人民总消费一万亿。按照这个比例,实际上中国电影票房只占春节消费总量的千分之一。中国有一句老话,“集中力量做大事”,我觉得《流浪地球》达到50亿票房是老百姓“洒洒水”的事,曾经许多“烂片”票房爆棚,为什么我们的好电影不能再创奇迹?


从内容上看,《流浪地球》实际上是中国制造业以及科技业这么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的成果,是靠工业文明堆积起来的。这样的结果很正常,也很自然。我们这代人是看着张艺谋、陈凯歌电影长大的一代人,我很荣幸我们未来要看着吴京、郭帆他们的电影而死去,这多幸福。


网络影视评论专家谭飞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打破次元壁


我先道个歉,我原来一直觉得中国拍不出特别牛的硬科幻,但《流浪地球》做到了,它打破了次元壁。其实整个故事可以演化为三个成语: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特别中国的故事,特别精彩。


《流浪地球》最大优点就是准确。故事背景的准确,这个电影具有全人类一个共同体的感觉,这是非常准确的。另外影片剧本、画面剪辑、配乐等方面都很和谐,没有什么多余镜头,从一开始两三分钟就把故事背景讲清楚。在演员的选择上和情绪处理上都很准确,尤其是煽情很准确,比较节制。


我原来有一个误区,我认为中国目前电影水平达不到建立科幻世界观的程度,因为建立世界观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程,但是《流浪地球》让我看到,一个好的原著再加上精致的制作,真的可以建立这个硬核世界观价值观。


网络影视评论专家、编剧汪海林


为世界科幻电影提供新的精神内容


中国电影的艰难历程,跟《流浪地球》中史诗性的苦难历程有某种暗合,所以在看这个影片的过程中,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中国电影要跟好莱坞抗衡,这一个历史的时刻到来了。


从电影史的角度上来看,《流浪地球》是里程碑式的影片,它已经进入了电影史。一部电影最值钱的就是它的戏剧情境,这个电影的戏剧情境是带着地球去流量、带着地球寻找新家园,这个情境非常伟大。


《流浪地球》让我们看到了一部电影思想性、文学性的重要价值,同时,它让我们找到了中国的表达。我们一直说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其实就是来自于中国立场、中国表达。我们以前有一些作品在国际上也得奖,但是那还不够,因为它没有表达中国立场。这部影片呈现出来的愚公移山这些东方式的哲学,不光是对中国电影,对世界的科幻电影也是有贡献的,它为世界科幻电影提供了新的精神内容。


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著名编剧苏小卫


诗意表达人类对地球的深情


我特别喜欢《流浪地球》这个片名,它也是这个小说的名字,刚才有专家提到了“极致浪漫”这个词,我说“流浪”这两个字确实有诗意。在一个被动灾难面前有了人的主观的选择,它是高于生活、是艺术的,也是我们这个电影的一种气质。《流浪地球》写出了人对地球的珍爱和不舍,在灾难面前,我们不能放弃,不能放弃对地球的情感,我觉得这也是这个电影特别打动我的地方。影片年轻的创作团队也用这种科幻的类型,特别好地表达了这个主题。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


《流浪地球》成春节档观众满意度最高影


我把我们今年做的春节档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跟大家再分享一下。《流浪地球》以85.6分的成绩成为2019年春节档中观众满意度最高的影片,同时,影片的观赏性评分也是春节档影片第一名,是一部观赏性非常高的影片。


《流浪地球》在整个春节档中的市场轨迹,让我们看到“质量为王”的态势在2019年电影市场上更加明朗和极致。在调研过程中,《流浪地球》受访观众中因周围人推荐和看网上平分很高,而观影占比达到37.2%。


《流浪地球》过硬的品质获得了不同层次,包括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的一致认可。更值得关注的是,影片的专业观众满意度评分高于普通观众。普通观众满意度评分是85.5分,专业观众评分是87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也再次证明了不同层次观众对影片的认可。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


在浩瀚宇宙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本科是学航天的,这部电影唤起了我特殊的情感。无论是从科技方面还是从心态方面,可以说代入感特别强。我分享三点体会。


首先,这部影片不光是一个科幻影片,不仅仅是科普教育,更是对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碰接。刘慈欣对人生、对人以及宇宙的关系讲的非常透彻,非常深刻。如果将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放在银河系中进行计算,在银河中每个人的生命是29秒到49秒的时间,当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们忽然感觉到人的渺小与伟大,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冷静的思考。


第二,《流浪地球》不仅仅是电影艺术的成功,更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的成功,也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成功。这部影片对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化、标准化、协同化、规模化、商业化等方面,都起到了标杆的作用。


第三,影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呈现了中国精神,彰显了英雄主义的情怀与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完)


相片:来源中国电影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